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迈入1500万辆俱乐部,上汽通用的体系实力几何?

2017年开年的“车市寒冬”让刚刚度过去年“幸福季”的大多数车企猝不及防,直到6月份之后,车市才渐渐呈现暖意,而作为中国车企的“前三甲”,南北大众上汽通用整体上依然保持稳健的发展,继续领跑车市,而随着“年终考”的日益临近,相互之间的厮杀也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尤其是前8月累计同比增长接近5%,高位发力尤为可观。

一汽-大众第1500万辆整车下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周五(9月15日),也迎来了累计销量突破1500万辆的历史性时刻——“前者是下线,后者是销售,不再过多纠缠”。无独有偶,巧合的背后,更是高手之间过招的那种微妙。

本土体系优先,后来者成功逆袭

从0到1500万辆,上汽大众用了33年、用了26年,而仅用了20年,应该说在速度方面,的确是快人一步。

在国内三大合资车企当中,成立最晚,比整整晚了十多年,但是论发展成就而言,汽车在业内可圈可点,而在发展史上更是创造了多个速度的新纪录。

成立20周年以来,在行业内创造,从1997年项目开工,仅用23个月就迎来了第一款产品下线,4年生产及销售10万辆,再到用8年时间取得第一个百万销量;从2010年成为国内首个年销量超过100万的乘用车企业……国内四大基地布局,无一不是在建设和投产的速度上创下了业内的记录。

《孙子兵法》有云:“兵贵神速”,速度固然可贵,但是依靠体系的力量,厚积薄发更是后来者成功逆袭的关键。在朱元璋扛起反元大旗时,接受了手下谋士的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合资车企要想长期立足于中国市场,就必须在战略上深谋远虑,厚积方能薄发。

作为后来者之所以能够成功逆袭,本土研发的及早布局是关键,与同一日成立的泛亚技术中心(PATAC),作为中国首家合资设立的专业设计开发中心,一开始就纳入到了全球研发体系之中,合资车企成立研发中心,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创举,而且领先于多数同行们至少10年以上。从一开始就立足于高起点的谋划,科学的布局,十足的诚意,按照科学的流程、标准和方法,泛亚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国际分工合作“双举并进”的开发策略,走在了中国设计开发的最前沿,应该是能够在过去20年间取得惊人的成就最重要的基础。不仅仅是销量的突破,泛亚技术中心从整车及动力总成全过程的开发能力,包括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前瞻概念车型,为未来产品的设计方向做出了有益探索,并不断刷新研发的水平。时至今日,在这里共计产生了2,469项各类专利,20余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整车和动力总成技术,使中国从原始的生产地蜕变成了研发的源泉,在合资车企本土研发中心当中,论规模和实力泛亚当执牛耳。

本土贡献,融入全球战略

立足于本土研发和全价值链布局,经济效益的背后是社会效益。

事实上在以大手笔布局本土研发的同时,引入产品的高起点更是引领了一个时代与潮流,彼时在中国市场,先入为主的德系和法系在完成了合资初期的产品导入之后,基本上在新产品和新技术方面都是停滞不前,主打的80年代甚至70年代的技术,中国消费者只能选择购买如此质次价高的产品。而适时导入的产品都是全球同步的技术,十万元高品质家轿的“小别克”更是开创了行业之先河,不仅以诚意的产品和定价奠定了自身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品牌形象,更是引发了车市的“鲶鱼效应”,让普通消费者第一次有机会以亲民的价格享受到全球同步的产品和技术,对于中国车市的“黄金十年”,扮演了重要的戏份和推动力,激活了行业竞争,激发了更多本土造车者的热情。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合资车企,对于中国本土工业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立足中国本土,融入全球体系,为的快速成长开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对外出口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GL10远销菲律宾,20年来,的出口已经不是简单的OEM户口,而是形成了技术和产品的反向输出,例如昂科威赛欧科沃兹的出口,目前出口区域已经涵盖南美、北美、中欧等全球多个重点和高端市场。20年来,论出口规模,当属合资车企第一,在所有国内车企当中仅次于奇瑞,而论出口产品单价和含金量,则足以在业内傲视群雄。

令人惊叹的速度靠的是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在营销领域的造诣在业内可谓众人皆知,也为国内行业培养了不少营销人才,不拘一格的创新能力让国内车企真正意义上跨入了品牌营销的时代,甚至被称为营销人才的“黄埔军校”。

由于在国内合资车企当中最早涉足本土研发和全产业链的布局,譬如全球整车开发流程(GVDP)和全球制造体系(GMS)的运用,更是推动了行业诸多规范的建立,包括一系列科学的试验、试制流程的建立,其正向研发的整车开发流程现已为许多本土车企广为应用,从营销到研发,这也让成为了同业学习借鉴的标杆范本。2012年落成的广德研发试验中心更是目前国内设施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综合试车场和试验配套区,让的自主体系更加丰满和完善。这也使得在研发领域,泛亚技术中心成为了国内研发高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业界同样享有“黄埔军校”的美誉。

多品牌战略开启用户心智

无论是研发还是营销,自始至终都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品牌,在业内堪称品牌营销的鼻祖,追溯到上个世纪的早期,包括围绕品牌经营的一系列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让在行业内最早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标准流程。

而在国内,继1998年第一辆下线之后,2004年发布凯迪拉克豪华品牌,2005年1月推出雪佛兰品牌以来,目前旗下三大品牌以鲜明的品牌个性面向不同层面的消费群体,以20多个系列共140多款车型覆盖了从豪华、高端、中高档到经济型、轿车、SUVMPV等各个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2016年旗下三大品牌销量】

在国内首创的多品牌战略,既着力于帮助企业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亦力求于满足消费者所面临的多样化需求。国内车企按体系运作的多品牌战略为首创,由产品经营走向品牌经营,包括在行业内曾经广泛引起轰动的营销事件,所带来的辐射和启示显然远不止于行业。

聚焦“新四化”,布局“后1500万辆时代”

20年1500万辆,创造了令业界惊叹的速度,而下一个10年、20年,所要面临的竞争环境显然要严峻得多。从近期西欧国家一个接一个地排出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这个被燃油车统治了100多年的时代或将结束。而颠覆传统的不仅仅是新进入的新能源车企还有那些互联网造车的“野蛮人”。

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上升至国家战略,可见中国对于振兴本土工业迫切需求;而连续8年坐拥全球头号大国,同时云集各种创新的要素,资本、人才和市场,中国也将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和最具创新力的市场。

应对未来的竞争和颠覆,的精准发力已经明确锁定为聚焦“新四化”。

在电动化领域方面,在行业内最早进行电气化的探索,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长期迭代研发和深厚的技术储备,掌握了大量的技术专利。的新能源发展路线,并不拘泥于单一技术路线,新一代新能源产品将覆盖BAS、HEV、PHEV、EREV、BEV等全类型新能源技术与车型,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并从技术和市场成熟度的角度实现无缝对接。

事实上我们看到在新能源领域,面对日益严苛的国内法律法规限制,譬如最近热炒的“双积分制”因为合资车企所面临的积分达标压力,已经让跨国巨头紧张了,譬如江淮大众的合资,福特众泰牵手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则一直潜心于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和推广,不仅是国内车企“三巨头”当中唯一能够依靠自身实力达到双积分制要求的,而且在所有合资车企当中也是少有的。根据目前的进度计划,旗下的电池组装工厂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厂,2016-2020年,至少会向中国投产10款新能源车,在华全线产品碳排放将降低28%。

网联化方面,作为率先在产品上搭载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厂家,2009年引入OnStar之后,即开始了在车联网领域的探索,而今年上半年发布的“车·联·无限2025”战略,围绕“车载信息服务”、“移动娱乐与消费”和“智能驾驶”三部分内容,详细规划了2017-2025年,关于车载人机交互、OnStar、5G通讯、自动驾驶等诸多核心技术层面,以及整体的发展线路图。

从车联网到V2X,从网联化到智能化,可以说不仅在行业内布局最早,而且精准把握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并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径,这势必将转化为下一个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内强大的竞争优势。

按照(GMS)全球制造体系的标准,目前已经有7座整车厂、4座动力总成获得系统内BIQ level4级认证,成为全球最高水准的质量控制工厂。精益生产机制的基础上,加速“智慧制造”的发展也是对于“中国制造的积极践行”。智能化不仅限于产品本身,而是从研发到制造、到销售,到金融到用户体验直至售后和二手车一整套的数字化的体系,而这套数字化的体系也是未来推进共享的一个基础。在共享出行方面,旗下的车辆共享服务品牌Maven,也将在中国率先开展车辆共享试点项目,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共享模式。

总结:1500万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许多车企来说或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从0到1500万辆,用时20年,在见证中国市场繁荣和产业腾飞的20年,都占有最重要的戏份。在这个重要的时刻,集团董事长陈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共同出席庆典活动,以销量和经济效益来看,股东双方为信心再度加持,而对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不胜枚举。至于下一个20年和下一个1500万辆,双方的勠力同心相信没有人会质疑。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