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十年“厮磨”或将“合体”,吉利沃尔沃动力合并意义深远

一旦发动机业务合并,将有望成为吉利和沃尔沃过去十年的“联姻”中,最简单直接和最具有实际性价值的一次深入融合。无论是对于吉利和沃尔沃,都将意义非凡。

收购沃尔沃十年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或将迎来一场事关前途的大事——双方发动机业务合并。

10月7日消息,与其控股的汽车,正在(公开)探讨合并旗下业务的可能性,旨在建立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研发、生产领先的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

从目前各种官方正式及非正式渠道透露出的信息来看,的此番“深度”协同合作背后,主要对外释放出的核心信息即为:

双方有意合并的传统燃油发动机业务,且合并之后吉利在新的业务单元中处于“主导”地位,不排除以后吉利进一步谋求将合并之后的新的业务单位再剥离、最终实现对外更广泛地供货。

不过,鉴于这一合作涉及的人员、技术等多方面的复杂性,官方在对外释放这一重磅信息时显得十分的克制和谨慎。

拿官方的话来说,目前该项目依旧处于探讨和“计划”阶段,须双方达成合并意向并完成尽职调查之后落实,并且最终还需要得到工会、双方董事会及两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消息一出,引发业界内外广泛关注。尤其在不少行业内人士看来,二者的此番“合体”动作背后潜藏的重大意义、极其或将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亚于十年前“蛇吞象”般并购业务。

实际上在过去几天时间里,业界关于此举的报道及各种分析解读层出不穷。在笔者看来,洞察这一重大行业性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厘清以下几点误区和事实:

其一、相信不少人在看到这一消息后,潜意识里第一反应会有类似疑惑“不是早就全资收购了么,为何想要合并业务,还要如此劳神费力各种探讨计划?”

我想,这是很多国人吃瓜群众很普遍的一个认知“误区”。

的确,早在2010年3月,时值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包括福特通用等许多西方国家巨头均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源自中国的吉利汽车集团一度斥巨资收购了收购100%的股权。自此之后的十年中,随着之间的合作的不断深入,不少国人消费者潜意识里甚至开始认为“也是国产品牌了”。

但必须指出的是,100%全资收购很多时候并不等于完全“占有”,尤其是在这种跨国并购中更是如此。

实际上,当年对的收购,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还只能视为一种股权和战略投资,名义上确实归所有,但实际上收购前后的依旧保持“独立运营”的地位,从工厂到人员、从研发体系到全球网络布局,极大程度上继续可延续着自己的节凑、自主权非常大。

控股集团董事长

说到这里,笔者不由地想到了前不久引发业界广泛讨论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试想当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建设的工厂,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尚且不能做到对其全权掌控,更不要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收购的国外企业和品牌了。

其二、对于来说,其为何愿意加入到与的这场深度协同与融合?

抛开上面提到的控股的这一层股权关系,以及过去二者已经联姻“磨合”了十年之久这些浅在的因素外,在笔者看来,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种协同与融合对于沃尔沃自身来说,也是非常之有利的。

事实上,在的相关官方陈述中,就此已经说的既直白又隐晦,即“此计划旨在助力加速全面电动化进程”。致力于到2025年左右,出售所有车型中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各占一半,仍将从新业务单元采购高效动力总成和系统。

众所周知,以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为核心的“新四化”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全球,按照业界惯常的说法这将是业“百年一遇”之大变革,纵使你是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造车历史的“老字号”,跟不上形势就将面临淘汰出局。这是很冰冷和现实的行业大趋势,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等一概一视同仁,源自北欧瑞典自当同样如此。

然而,对于拥有沉重历史包袱的传统汽车巨头们而言,从内燃机向电气化的转型之路何谈容易?

最基本的一点,这种动力源形式的转型与革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靠自身一家企业的力量去完成犹如蚍蜉撼树,上面提到的一众巨头无不都在寻求多车企协同合作,甚至通过“联盟”共享的形式扩大规模化分摊成本。

论规模和实力,远不及等同行竞争者的,当然也应如此。为了早日实现电气化转型,找到合适且给力的合作伙伴是摆在面前一道单选题,将传统业务与“老夫妻”搭档谋求合并、以达到减负和轻装上阵All in电气化转型,可以说求之急盼之切。

其三、有意,为何有情?接盘被视为传统“包袱”的业务,的战略考量是什么?

的确,从长远和发展眼光来看,内燃机无疑会是处于一个“下坡路”的趋势,甚至激进一点的来讲未来不排除终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对于这样的“小体量”的品牌和企业而言,可以凭借“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抢抓机遇提前谋求转型。

看看特斯拉及国内一众新造车势力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对于吉利这样的综合型汽车企业,体量较大(且涵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多板块)中短期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门心思地扑在电气化上。

毕竟,一个业界公认的现实在于,虽说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会继续狂飙突进,但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包括内燃机在内的传统及各种节能汽车,依旧将处于一个市场主流地位,可挖掘的空间依旧广阔。

对此,控股集团总裁集团CEO、安聪慧明确表示:“在全力推进电动化进程的同时,我们仍将加大对清洁高效动力总成及系统的研发投入,前瞻性的布局高端产业链条,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控股集团集团CEO、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在合并业务上可谓一举双赢、双方均有利可图。根据规划,如若双方接下来真正谈妥并顺利完成合并后,新成立的动力系统业务单元未来将同时给、领克、宝腾路特斯、伦敦出租车等品牌供货,强化各品牌间的协同效应。

此外,未来一旦时机成熟也不排除谋求对外共获得可能性,以达到进一步的规模化和“降本增效”。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在过去十年间的协同合作中,从“老家”瑞典哥德堡成立欧洲研发中心(CETV),到后来的领克汽车合资公司,以及控股集团与以50:50股比成立的技术合资公司,可以说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带来的多重利好外界有目共睹。

某种意义上讲,在不少人看来如果不是当年极具战略眼光,通过“穷小子豪娶白富美”的路数毅然决然收购了,参照过去多年的发展轨迹来看,很难在短短数年内造车水平取得突飞猛进,快速从一个一度找不着方向的造车“门外汉”、一跃跻身成为自主品牌龙头企业。

当然,反观,得益于当年的慷慨“伸手”和英明领导,过去这些年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也取得了超出外界预想的巨大成绩。一举从过去濒临倒闭被人甩手的“烫手山芋”,重新发展成为一家全球范围内皆不容忽视的豪华汽车品牌制造商。

此次,面对产业新一轮的大变革,再度携手、精诚合作。在笔者看来,一旦此次业务合并成功,从某种角度上讲,将有望成为在过去长达十年的“联姻”过程中,所进行的最简单直接和最具有实际性价值的一次深入融合。

这无论是对于,都将意义非凡。尤其是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几乎在中国中无出其右的而言,更是如此。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