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七座奶爸SUV中的另类存在,试驾福特锐界ST

  • 作者: 车威
  • 2019-10-17 21:43
  • 5654

福特在我心中是个双重人格凸显的汽车品牌,在发源地北美,无论是F150皮卡亦或经典的中大型SUV探索者,主打的都是些实用趋向显著、大大咧咧的“壮劳力”。与之相比,总部位于德国科隆的欧洲则是一番迥异的画风,ST和RS车系中一票自省又纯粹的小钢炮不仅在拉力赛场上蟾桂折枝,更成为了众多欧洲本土车企不可忽视的劲敌劲旅。长久以来,两者之间除了相同的蓝色车标,各自都执拗的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交集可谓寥寥。

直至我试驾了全新的锐界ST,才感受到依托于全球庞大研发团队打造的这台“美欧混血”的独特魅力。原来,一台奶爸专属的大七座还能这样有趣,一台隶属ST车系的性能车还能如此实用。

不管性能好不好,运动气质很重要

从2015年至今,第二代已然来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后半段,在这次中期改款中,运动属性成了这款中型的最大卖点,即使配备2.0T的普通版车型,都被冠以ST-LINE之名,更别说全系中唯一搭载V6 发动机的车型了。黑化处理的蜂窝中网和轮毂,红色的刹车卡钳,全车包围配上ST徽章及V6标识。总而言之,在运动气质这一块,ST拿的稳稳的。

在真正关乎驾驶体验的配置上,这台售价接近39万的中型也颇为慷慨,最直观的是轮胎,不仅尺寸从2.0T车型的245/50/R20大幅升级到了265/40/R21,而且原厂就配备了售价不菲的倍耐力 Scorpion Verde。尺寸方面,由于外观细节的微调,中期改款的仅在高度方面有小幅提升,轴距、宽度等均与老款车型保持一致。2.85米的水平即使放在中型不断涌现的今天,也是颇具优势的存在。


内饰气氛渲染同样到位,大屏“中用不中看”

进入车内,ST同样用很多细节设计营造出了在中型上难得一见的运动气息,比如随处可见的ST标识、粗壮的真皮打孔方向盘、铝合金踏板和中控台上的仿碳纤维饰板。

此外,车机的升级也是此次中期改款的重点,12.8英寸的屏幕几乎“占领”了整个中控区域,视觉观感上, “特斯拉”风格十足的屏幕赫然出现在这种Oldschool氛围十足的内饰中,还是不免有些违和。但从使用角度衡量,这套SYNC+系统的本土化程度可谓走到了合资车企前列。在 “更,更中国”的战略指导下。这套与百度的深度合作开发的互联系统无疑比海外市场的SYNC 3系统可用性高很多。除了模糊语音控制、在线导航娱乐等常规功能,该车机还提供了基于电子支付的外卖、电影票预定等许多符合中国车主实际使用场景的功能。通过连接智能手机并打通账户,还可实现车机、智能手机及智能家居间的互通以及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当然,在这个时代OTA升级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与此同时,顶配的ST车型上还搭载了12个扬声器的B&O音响系统,相比于外观和内饰张扬的运动风格,这套音响系统的表现则客观很多,中音宽广明亮、没有太多细节渲染,保持了该品牌的一贯风格。

空间和舒适性表现方面,由于和老款车型在尺寸上并无变化,因此ST在前后排乘坐空间方面也继承了老款车型的优势。配置层面提供了尺寸客观的全景天窗,独立分区空调,并同时提供了220V电源和USB充电接口。前排的运动桶型座椅采用了Alcantra和真皮的拼接材质,剪裁十分修身,提供足够侧向支撑的同时保留了车型的高坐姿,乘坐感受十分独特。不过对于驾驶者来说,宽大的中控台还是不免影响了车头的视野,特别是右侧,几乎只能靠驾驶员经验,对新手不太友好。

得益于宽裕的尺寸,ST全车的储物空间比较丰富,在第三排座椅放倒时容积高达947升,且可以电动放倒/立起,值得点赞,至于的空间表体验,仍然和大多数同级别7座车型一样,只是聊胜于无的存在。

动力储备充裕,2.7T+8AT平顺性大幅提升

动力方面,ST依旧保留了如今看来“政治不正确”的V6发动机,这台2.7T在做了国6排放标准的标定之后,最大功率调整至322马力,峰值扭矩提升至503牛.米,与之匹配的变速箱从老旧的6挡自动变速箱换装了目前在新一代车型上普遍使用了8挡

不管是加速时浑厚低沉的声浪,还是充裕的动力储备,这些大排量的特性都是当下试驾各级别新车时愈发难得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台人高马大的中型而言,7.2s破百的加速成绩实际的体验远比数据上看起来刺激的多。回归理性,这台8AT虽然针对做了特殊的调校,可以承受最大的峰值扭矩,但实际行驶表现依旧存在进步空间。比如中低速行驶时,换挡动作不太坚决,直接影响了油门踏板的响应度。

底盘的调校和形式质感方面,ST和2.0T车型一样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但工程师针对提升的动力对其进行了诸多升级,比如前增加了防倾稳定杆,另外控制臂和转向节采用的铝合金材料也有效的减少了簧下质量。在对比驾驶后,ST整体的质感确实更加紧致,转向手感也比ST-line更厚重。但即使如此,车型自身高重心的物理特性对操控的影响依旧明显,尤其是在此次试驾的一段山路上,对于血液中流淌着汽油的petrolhead而言,当然可以认为这样的独特体验正式这台车的魅力所在。但我仍旧认为,一次举家数百公里的长途旅行似乎是更适合ST的使用场景。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