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都在说文化自信,但为什么中国车还要起“洋”名?

如果80后、90后的小伙伴,估计都有听说过这几个故事,“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日本夏令营小学生”。这些如今被辟谣的故事,过去通过地摊文学的传播被人深信不疑,以至于造成很多人对欧美日文化产生盲目敬仰。



在汽车方面,同样有不少向外国靠拢的案例。大到一个品牌、一个车型,小到一颗颗按键,汽车上所传达出的很多信息都是国外的文化。而这体现的,究竟是不是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呢?



一个新品牌如何快速地提高身价,最简单不过的方法就是伪装成进口品牌,但如果吹嘘自己是“洋品牌”又会面临消费欺诈。因此最简单的方法无疑是取一个“洋名”,比如杰克琼斯、乔丹、威露士、马克华菲等。



在汽车品牌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早年的青年莲花,这个存在于2008年-2017年的品牌,与英国莲花汽车(Lotus Cars,也被译为路特斯)名字非常类似。不过,它却是属于青年汽车集团,纯正的中国品牌。



除了在品牌上撞名外,青年莲花确实与莲花汽车有着一些瓜葛。比如与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合作,由英国莲花工程公司提供底盘调教等技术,因此青年莲花甚至敢在标语上打上“源自英国”。


此外,也正是青年莲花早先抢注商标,如今英国的Lotus Cars在国内不能用莲花汽车这一名号,而是命名为路特斯。



除了青年莲花以外,还有不少是“海归”品牌,比如MG和宝沃,这类品牌的起源地确实是在国外。比如MG是英国知名百年品牌,在2005年被南京汽车所收购,2007年并入上汽集团。



不过MG在宣传上却是向着洋品牌靠拢,大打英国牌,尤其是在MG6上市时,就是主打“英国设计团队主导研发设计,并且是第一款在欧洲销售的自主开发新车型”。但其底盘动力均由上汽自研,并且英国工厂的产销量也非常低,更多充当噱头使用。



但在MG启用中文名“名爵”以后,其宣传战略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不断强调的英国血统,如今也早已避而不谈。但其销量却开始稳步上升,如今的名爵6、名爵HS、名爵ZS,都印证了名爵战略改变的正确性。



而近几年宝沃的事件则更被人所熟知,创立于1919年的宝沃同样是百年品牌,不过由于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停产,因此百年历史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处于真空期。


随后2014年,北汽福田花费500万欧元,正式收购了宝沃,推出了BX7、BX5、BX6以及新能源车型BXi7等车型。



不过,虽然号称全球研发团队,但其工厂却是在北京密云区,股东也只是北汽福田和神州优车,并未有外资身影。但为了提升品牌高度,宝沃强行蹭上了德系的热度,形成了“德系四强”、“BBBA”等宣传理论。




这点其实更加常见,随便哪个品牌都有类似的例子,比如说长城的哈弗(Haval)系列,长安的逸动(EADO),奇瑞艾瑞泽(ARRIZO),上汽大通的迈克萨斯(MAXUS),还有自称是合资品牌的领克(LINK&CO)。



而在他们对立面的车型,有吉利的中国龙、美人豹,东风风神、风光,比亚迪的秦、唐、宋、元,长城炮、长安奔奔等等。


相比于那些英文音译或者英文+数字的命名方式,这些中文气息浓厚 的车名不仅显得清新脱俗,而且还更加容易被牢记。



不过,英文命名并不等于不爱国,品牌在命名时候其实就有多方考虑,甚至会发动网友集思广益。那些有英文名的车型,其实也不是随便套个洋名,背后也有深层次含义。


比如长城的Haval, 中文寓意为自由飞翔,而比亚迪的BYD寓意为Build Your Dream(建造你的梦想),WEY的命名就更直接了,因为其老板姓“魏”。因此,这些命名其实是用英文表达出他们想要的中文含义。



再比如,有些车名含义用中文并不好表达出来,比如汽车车名中的L,代表的是Long-Wheelbase(加长轴距)的含义,如果用中文表示的话,就变成了星途TX“长”,风光T5“长”,听起来太唐突了。


而还有很多比如长安CS75 Plus、北京BJ40 Plus、比亚迪宋Pro等,代表的是“升级”、“加强”、“专业”等含义,唐DM代表的是DualModel(双模式)等专业名词,用中文同样很难融入车名当中。




并且很多国产车不只是在国内售卖,同样有不少是全球车型,这时候,有个统一化的英文名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比如出口最多的品牌奇瑞,海外的瑞虎系列用的车名就是“Tiggo”,风云2也直接用的是“Fulwin 2”,都是海内外同步的车名。



因此,虽然中文名更方便记忆,而且更具特色,但用英文名同样有利于出口时海内外统一。并且英文+数字的组合也方便人们对车型级别的了解,比如大家都知道哈弗H9级别要高于H2。



此外,中文名很多时候都有版权保护,比如比亚迪共申请注册了1374件商标,其中就包括了“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甚至是战国时的“楚、燕、韩、赵、魏、齐”。



过早的布局,也让比亚迪如今可以放心地使用这些名号,不过对于大多数没有提前注册商标的国产车而言,目前已经很难再取到一个合适的中文名,而英文+数字就是最靠谱的选择了。



在驾校学车时,除了学习怎么开车外,还有另外一门课程,那就是学习车上各种按键功能的操作。之所以要独立学习,不是因为汽车按键的操作有多复杂,而是因为上面的A/C、MENU、FRONT、BACK洋文,对于少接触汽车,又或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人而言,无疑是一道门槛。



合资车用英文按键尚能理解,毕竟中控模具都是海内外同步,避免了重新设计。不过很多土生土长自主品牌,却同样采用英文按键,要知道其绝大多数销量都在我们本土所贡献的。



其实这个问题同样也有多方面考虑,首先,由于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史要短于海外发展史,因此很多名词都是由海外车企所创立,形成了一套标准规模。比如日系车、韩系车,在本土同样采用的同样是英文按键



此外,按键也需要考虑到美观问题,比如ESP,英文是三个字母,用中文表达就是“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七个字,再比如ION,中文含义为“空气净化装置”。用英文来表达都有更简洁,不用让按键字体显得太繁乱。



不过,也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品牌,偏偏爱用中文按键,那就是如今国内电动车巨头的比亚迪。并且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央视节目《开讲啦》中也谈到过中文按键的事,称“中文按键可能是个错误,但这个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东西,我们肯定会坚持”。



早先的比亚迪其实同样是采用英文按键,真正开始采用中文按键的是2010年上市的比亚迪S6,随后2014年换代的比亚迪F3,现在的唐、宋、秦等车型,也纷纷用上了中文按键。



从结果上看,按键字体更多的是与使用习惯以及消费者需求有关,早年讴歌TLX采用的就是中文按键,但并不被国内车主所买账。因此,并不是车企不愿意做中文按键,而是看终端市场车主自己能否接受。



爱国情结大家都有,灌输在汽车上也不是没发生过,但过去有极少部分人转化为了打砸日系车,这其实已经扭曲爱国的真正意义。因此,爱国其实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把英文按键、英文车名等通通与爱国情怀所挂钩。



从车企的角度上看,自主品牌汽车上出现的这些英文,并不能代表这台车的品质,也不能说明这个车企是“向洋”还是“向中”。真正爱国的车企,是那些注重研发创新,提升自己汽车品质的车企,用自身行动捍卫着自主品牌的声誉。



而从车主角度出发,我们也没必要太在意这些细节问题,毕竟文化自信的体现,最终是在人身上而不是在车上。只有我们越来越多地接受车上的中文元素,车企才会为了迎合我们的所好,在车上增添更多中文元素。



因此,文化自信需要消费者和自主品牌共同努力,过去合资品牌对自主品牌碾压式的优势,造就了合资品牌的话语权过大。而如今,自主品牌正在不断缩小差距,赢得我们国人的认可。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中”即“洋”,我们大可不必全盘中化或全盘西化。合资品牌进入国内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我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师夷长技才是客观的建议。


如今自主品牌在设计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国产车出口量也在每年递增,这其实就是一种进步。当国产车足够好,有了足够话语权后,汽车上的中华文化也会越来越常见。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