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全行业下滑20%很糟糕吗?不,更坏的可能还在后面



四十多天前,谁会想到,2020年中国车市开局会有这么难?如今,1月份下滑幅度已经超过20%,接下来的2月份呢?只会更差……


2月13日,中汽协和乘联会同期公布了1月份的行业数据,不出意外的,在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跌幅这个指标上,两大机构给出的统计结果都超过了20%——其中,中汽协这边是20.2%,乘联会那头是21.5%。


疫情影响之下,汽车行业不是唯一遭受重创的,而且1月份的统计数据肯定也不是最糟糕的,因为等到下个月数据发布,大家才会感受到切肤之痛是什么滋味。


1月份的下滑,尚且在接受范围内


今年春节早,导致1月份的工作日只有17天,比正常情况少了5天,也就是说,即便是按照工作日来“简单计算”,今年1月份车市下滑也是“情理之中”的——照此算法,就是22.7%的下行空间。这个数据,跟官方统计之间已经非常接近。


只不过,尽管简单计算和事实之间“巧合”地接近,但这并不能反映车市的实际走势。


从上面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到,根据乘联会的统计,进入1月份之后,其实车市在18号之前是增长的,零售增幅大约为3%。真正的下滑,是在那之后,也就是春节前那几天,以及春节期间,加上疫情扩散,车市就彻底陷于停顿,众多4S店只能网上刷个存在感。


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假如没有疫情,1月份车市整体数据虽不能说一定会上涨,但即便是下滑,也会比如今好不少(此前,乘联会曾预计跌幅会在4%左右)。只是,天灾面前没有如果。

▲国内市场近5年春节所在月份同比表现,数据来源:乘联会

同时,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大家回顾一下就能发现,近5年来,每年春节所在月份无一例外都是下滑。而且,去年春节那个月跌幅就已经达到19%,今年也就多出了2.5个百分点。所以,对于今年市场1月份的表现,其实我们应该乐观,至少结果还没坏到无法接受。


都“不务正业”去了,2月份会不会“打白板”?


说乐观,倒不如说“苦中作乐”更为贴切。


因为,疫情当前,当我们看到车圈如今好多车企都开始“不务正业”后,说明即使是再大的跌幅,在当前似乎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等到2月份结束,有的企业没准可能打白板,那种惨状都得面对,如今这个还真算不得什么。


也许你会说,国内暂时无法卖车,还有国外呢。可随着世卫组织将本次肺炎疫情升级为“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以防止疫情扩散为理由,拒绝接受已经订购的货物,对原有订单也做出了撤销。据中汽协介绍,至今已有超过60个国家发布了对我国的入境管制措施,使得国内车企开拓海外市场暂时受阻。


因为不能开业卖车,不能复工造车,加上全国各地防疫物资紧缺,于是,有动作快的车企,已经“转行”开始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发布消息,将联合上游供应商广西德福特集团,通过改造生产线的方式来生产口罩。仅仅三天后,第一批20万只口罩顺利下线。


五菱紧急“转产”方式不同,比亚迪通过新增经营范围的方式加入了此次“转行”。2月7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将医疗器械、工业防护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纳入到企业新的经营范围之中。据官方介绍,口罩和消毒液预计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2月底口罩产能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5万瓶/天。

▲2月6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带队奔赴东莞了解口罩生产设备的制造、组装和调试。

而为了加入口罩生产大军,身为国企的广汽集团,自制相关设备30至50台——其中一部分提供给广州其他国企生产口罩。最终,2月11日,广汽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进行安装调试。


此外,东风悦达起亚也没有闲着,其股东悦达集团,共改造7条生产线生产口罩。2月12日,其第一批口罩正式投产。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车企都会直接投身口罩生产,但为了共同抗疫,很多车企都在出力。


比如长安,就发挥自身所长,通过控股公司江铃股份紧急排产负压救护车。从1月29日第一辆负压救护车下线,截至2月12日,已交付包括123辆负压救护车、4辆监护型救护车、5辆转运救护车在内的132辆救护车。据称,此次疫情,方面需要生产2255辆相关救护车,且长安旗下另一家公司——长安凯程,也有287辆相关专用车辆的生产订单。

又比如上汽,2月5日,当武汉雷神山医院建成在即,30辆上汽大通负压救护车就已赶到现场严阵以待。而接到工信部的紧急订单是除夕夜,要求十天内交付——按行业规律,这个生产周期一般是30天。据称,共接到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累计订单已经超过230辆。


除此之外,业内还有不少车企都在加紧生产负压救护车,紧急驰援抗疫一线,包括奇瑞金杯金龙、南汽依维柯宇通等等,多数都是客车生产企业。


盼望疫情早日结束,以便早日恢复正常生产,这是所有企业的心声。


迟迟不能复工,影响才是长远的


毕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每停工一天,损失都是巨大的。


此前有消息称,疫情期间,北京奔驰每停工一天就亏损近4个亿。对此笔者丝毫不怀疑,相信很多车企停工期间的损失每天都是以亿计。截止到2月12日,全国183家整车生产基地中,已经复工的只有59家,占比32.2%,这也意味着行业大面积的亏损每天都发生。


根据中汽协对3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调查,此次疫情对业的影响,将超过2003年非典时期,这对本就处于调整期中的中国产业,影响尤为明显。简单从疫情分布来判断,光是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产量就占到全国的8%-9%,其次,像广东、浙江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也都是大省。


更严重的,对于一些体量较小的中小零部件企业而言,危机要远超整车企业。根据中汽协的调研,此次停工,将极大地增加零部件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房租要付,工资要发,银行利息要给,加上潜在的违约金风险,一些中小企业将不可避免会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而且,长期停工,不光是整车企业陷入亏损,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一样困难重重,并且使得整个产业很多工作都无法按照预期节点推进。


比如说零部件供应,由于当前各地延迟复工的要求,员工回到工厂所在地之后普遍还得接受14天的隔离观察期,加上防护物资的不足,物流体系的困顿,零部件企业根本无法按时为下游企业复产准备物料。零部件体系一环扣一环,这也就造成整车企业的大面积复工日程,会更加延后。


更何况,对于一些跨国企业而言,迟迟不能复工,还有可能迫使他们转移零部件供应体系,这将对中国的产业整体造成损害。


而对于整车企业而言,今年还有一个重要节点需要应对,那就是今年7月1日即将全面铺开的国六排放法规。这对于车企而言,疫情耽误的这段时间,将极大增加后续消化库存的难度。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由于一再延长复工日期,也造成了车企产品认证的周期一再往后推,最终造成新车上市日期延迟,无法按计划启动销售。


但更令人焦虑的是,长期停工对全行业的影响,将不可避免造成很多人的收入锐减——有的会因为企业倒闭、裁员而失业,有的会因为企业处境艰难被减薪,还有的会因为业绩下滑而实际收入降低。如此一来,也就是民众的消费能力会减弱,这才是对这种大件消费更沉重的打击。


所以说,相比市场的下滑,不能复工才是对企业和行业的极大考验。


最后说说


当然,中央和地方都看到了各行各业恢复生产的需求,近期也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为企业减负,并促进各地创造条件开展有序复工。


同时,通过本轮疫情,国民对于出行安全的意识将全面提升,这将在疫情结束之后造就一轮首次购车的小高潮,加之春节前夕至今原本被压制的购车需求,届时也会集中释放,这两点对于行业而言无疑是个短期利好。


长期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势必还会加速产业格局的优化调整,以及新的蓝海市场机会,这些,对于中国行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