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这些年来,吉利到底都在干什么?

“抱歉,有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纵观自主品牌近些年来的发展,吉利汽车的进步可谓是有目共睹。从拥有暴躁性能的领克03+到开拓未来市场的新能源帝豪GSe,毫不夸张的说,吉利已经完成了用不同产品征服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任务。


不仅在造车市场打的火热,在另一旁的资本市场也同样做的风生水起。据相关机构统计,从2010年至今已经花费了超过一千多亿人民币,想知道这些钱都是怎么花出去的吗?

别着急,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些年来,吉利到底都在干什么?


收购沃尔沃

时间:2010年3月28日

金额:18亿美元

2010年,笔者还是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彼时吉利汽车在国内的销量担当还是类似自由舰、EC7和熊猫等等的入门级车型。在头一年总共售出326,710辆车,营业额刚刚超过140亿,市值大概5亿美元上下。


而反观同时期的沃尔沃,估值大概在40亿美元上下,但就是在两者差距极大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对的收购之旅。作为当时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并购案,自消息披露以来就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和争议,舆论普遍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行为无异于“蛇吞象”。


毕竟,以当时吉利的能力来看,即便收购顺利完成,后续吉利能将沃尔沃复兴的概率也几乎为零,甚至连自身也将背上沉重的包袱。就连当时的雷诺-日产联盟总裁卡洛斯·戈恩(就是前不久上演日本出逃的那位)也对收获一事发表言论称:“如果是我的对手,我会怂恿他去购买;但如果是我的朋友,我会让他别碰。”


但无论如何,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仍以18亿美元获得了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当然谈判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暗流涌动,传闻收购案背后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省级政府融资平台的影子,不过这就是另一番故事了。


收购宝腾汽车49.9%股份 路特斯51%股份

时间:2017年5月24日

金额:约1.72亿美元(无具体信息)

与之前收购相比,此次收购宝腾路特斯则显得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

因为就在2016财年,的销售量仅为72290辆,仅占马来西亚市场份额的14%,同比2015年下降了30%以上。为此还将母公司DRB-HICOM的净亏损拖到了10亿吉林特,亏损数额同比2015年提升了三倍,可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投入资金进行收购呢?很简单,醉翁之意不在酒,吉利真正看重的是宝腾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毕竟是马来西亚的国宝级品牌,是马来西亚民族自豪感和工业精神的象征,也是东南亚本土汽车品牌的璀璨之星。


在鼎盛时期,也曾是个市场占有率达70%的传奇车企。所以如果吉利想要进军东南亚市场,用宝腾商标配合吉利产品绝对是最有性价比的合作方案。从实际效果来看,+的收益也还算不错。


在2019年,宝腾全年共销售汽车100,821台,比2018年增长55.7%X70(就是博越),全年销量26,331台,据说是细分市场销量第一。但的目标不仅于此,根据之前的规划,要在2027年,把做成马来西亚第一、亚第三(现在的亚市场,丰田第一、本田第二、三菱第三)。


对于跑车品牌路特斯,目前还未见吉利对其有何具体规划,并且从当今市场来看跑车本就是个相对小众的领域。更何况自建立之初就对性能有着极大的偏执,想让这个品牌去制造一些高利润的走量产品,确实难于上青天。


不过无论如何,在一个帝国的版图里,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许某天醒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买到纯国产的了。


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时间:2018年2月24日

金额:90亿美元

2018年2月集团抛出一则重磅消息:以约90亿美元正式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这一举动也让吉利一跃成为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17年11月,路透社就曾经报道,驳回购买其5%股份、包括关于技术共享的提议。


那么是如何顺利收购如此大额表决权股份的呢?这里的故事就太复杂了,其中包含了动用香港空壳公司、使用金融衍生品等等手段,如果将其中的过程细说可能都够拍一部电影了。


也正是因为这其中的过程太过于复杂,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在认购初期认为在收购股份一事中有违规的嫌疑,表示将考虑对其进行调查。最终在经过长达近9个月的调查后,才正式宣布吉利的收购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的,收购确认合法。


至于此番收购背后的意图,很大概率上还是为了能与奔驰在产品革新,技术合作与走向国际化方面有所合作。而就在收购完成一年之后,就已经决定,各出资27亿人民币,把Smart搬到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由奔驰负责设计、负责技术,共同开发下一代Smart。


虽然smart远远不是的核心车型,但这完全可以看作是两者间互相协作的开端,先用相对无关紧要的产品当作二者“培养感情”的基石,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除了上述的收购案例之外,在这些年还斥巨资收购了许多其他行业公司,前前后后总支出达到了150多亿美元。如今名下可谓是兵强马壮,谁能想象如果一切顺利,下一个10年后的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