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20有一批中国汽车人终于想明白了:走!"入侵"印度!

【中国力量正在进入印度,但前辕未必好踏】

当中国国内部分人还在担心疫情是否影响北京国际车展之时,在距离将近4000多公里的印度德里,有一批中国汽车人却大放异彩。

2020年2月5日,印度德里国际上,来自中国的长城汽车海马汽车纷纷亮相自家的概念车型、在售畅销车型和新能源车型,并成功吸引了来自于印度媒体强烈的兴趣和一致的好评。

2020年的伊始,中国力量继续"入侵印度"。

为什么是长城

其实早在2016年,就在印度的重工业中心城市班加罗尔投入运营了研发中心。作为"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还在今年1月17日正式收购了通用在印度的塔里冈工厂,开启了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

另外,早些年前凭借皮卡在中东、非洲、美洲积累下的优质口碑,成为了最好的产品背书。

那为什么是海马

尽管现在在国内日子并不好过,但在新能源领域对中东、拉美、东南亚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优势",让能够轻易获得"品牌级"的市场认可度。而且这一次的合作伙伴是印度最好的销售公司伯德公司。

而早早打出"品质,中国符号"大旗的,甚至在菲律宾还获得了10年的优质的认可。

因此,不论是主观能动性强大到需要走海外市场的道路,还是以海外市场为突破口求生存,对于来说,至少杀入"嗷嗷待哺"的印度市场绝对没错。

更何况,还有一个足够好的先驱前辈——上汽

在2019年6月份正式进入印度市场并开始投放车辆。经过半年的销售,旗下MG名爵品牌在印度市场,凭借"hector"这一款车型拿下了16520辆的销量。

如果你觉得区区1万多辆不足为奇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即便是大众,在印度市场投放的5款车型加起来都不如这一款车的销量多。

不过,前辕未必好踏。

的成功,取决于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土化成效高和品牌认可度。

本土化成效高,其实对于来说并非是难事。在印度大力培养印度团队,而且核心员工中女性比例大幅提高;产品发展走印度喜欢的柴油动力并且配置互联系统;并且本土服务高效化。这些很难吗?肯定是也可以。

难在,拥有着天生的强力品牌认可度。

作为老牌英国品牌的,虽然现在被中国人收购,然而并没有让其局限于中国国内,而是继续在海外市场驰骋。从英国本土到美洲市场,从未缺席应该出现的地方。而保留原汁原味的"英伦血统"也是在海外市场发展的英明决策。

因为印度太认"英国货"了。

作为一个被殖民了长达190多年(按照英设管理区的话甚至300多年)的国家,印度对于"母国"英国的认可度极高。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印度塔塔公司收购捷豹路虎被视作"回归"的典例。

英国品牌在印度什么地位,比在中国还高。而对于印度人来说,依然是一个英国品牌。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这么肤浅这么不讲道理。

而对于也好对于也罢,后续再进入印度市场,并没有这样强有力的市场认可度。因此,的成功虽然是榜样,但是不可复制。

,或者是后续还想进入印度的中国汽车品牌,还需要更加了解印度。

【只有被印度选中的人,才有机会踏上印度】

著名的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曾经推荐过一本关于印度的书——《印度以下,风景以上》。

虽然是一部以建筑设计师视觉看印度的书,但是里面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只有被印度选中的人,才有机会踏上印度"。

仔细想想,哪怕是在这个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们对印度依然没有足够的了解。

近年来,大多数国人对于印度的印象大概只有:"人口众多"、"高科技发展迅速"、"军事力量不可小觑"、"妇女权益运动"、"脏乱差不安全"、"各种开挂"的南亚大国这些。

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没有本土过硬的,这是一片多么广阔的市场啊!

谁见谁馋。

但是,这的确是一片蓝海,却不是你想象的"躺着赚钱"的蓝海。

印度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家,而且经济收入远远低于你的预料。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印度2019年的人均GDP仅仅只有不到2200美元,是中国人均GDP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在印度,年收入达到4400美元即被划入"中产收入"。而印度全境能达到2200美元的不足总人口的8成。

在印度,年入3万人民币就是中产,这在中国恐怕……

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于,印度人在收入增长时,喜欢投入到教育和医疗保健,而不是消费。所以尽管印度号称有"8000万的消费阶层",然而实际上……

所以,即便是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沃尔玛甚至亚马逊等等巨头,都在印度折戟。

印度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然而另一方面,中国人似乎特别擅长于"入侵印度"。

雷军的小米、字节跳动旗下的Tik Tok(海外版抖音)和Helo、直播平台bigo live、扫描全能王、美图旗下Beauty plus,甚至于2019年才成立的OPPO旗下的realme等,中国力量正在迅速占领印度市场。

"对中国各行各业的公司而言,印度是唯一一个规模有望媲美中国的市场。其它国家都差的很远,"来自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创业学教授 S. Ramakrishna Velamuri 指出。

如果从以上品牌在印度取得成功的示例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投资资本充裕、营销思路平民化、产品质优价廉、产品迭代互联网化和"印度本土化"等特点。

尤其是最后一点,"本土化"重要是因为印度传统消费阶层对于中国产品天生的不信任感。而这也导致了在2012年就进入印度市场的微信在2015年就宣布退出印度了。

而想要真正获得印度消费市场的认可,还需要进一步下探消费层级。按照我们前面所说的,在印度,广大的低收入群体存在着亿级人口的消费人群。

但是恰好,擅长于制造质优价廉、突出性价比、互联科技感十足而且向来营销手段颇为亲民的中国,就是这么适合印度市场。只要做好"本土化",想要打开印度市场并非难事,这比其他海外品牌要简单一些。

冥冥之中,中国就是这么被印度选中了。

【印度汽车市场,是中国车企名利双收的最后机会】

这是照片——《克胡利的少年骆驼夫》。

没错,这就是中国人眼前的印度市场:贫瘠荒凉,但是广阔又有希望。

要知道,在印度外商投资享受国民待遇,持股比例可达100%。由于印度特殊的联邦制,在部分邦(约等于中国的省)还会为当地建立工业提供激励措施,享受减免税费。

这是什么待遇?就相当于在中国近乎白拿地白贷款特斯拉

而在我看来,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在印度完全有机会获得当初韩系在中国市场取得的地位。

目前,印度市场在表面上看,具备2005年-2008年的中国市场消费能力和规模。这意味着其实印度市场还有待发展,而5年后或许才是爆发的时机。

5年时间,中国车企一旦在印度市场获得类似之前韩系的地位,那么一方面在印度中国车企可以获得生存机会和大量营销收益;另一方面,中国也会收获足够的国际认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名利双收。

说句不中听的话,中国在国内短时间依然无法和合资抗衡,而印度市场,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

不过目前已经捷足先登,就看剩下的品牌,谁先反应过来了。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