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电量显示准吗?电池:其实我也是蒙的



讲极化的时候谈到了一个“虚电”的说法,也就是电池看上去已经充满了,但实际上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电量特别不耐用,是虚的。尤其容易发生在早期的快充之后,这也给人留下了快充会导致虚电,快充会损害电池这样的固有印象。

而反过来,有时候也会遇到一节电池看上去被用完了,但充分静置足够时间之后,还能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比如以前手机没电关机,放一会儿之后又能开机。另外,当小时候的遥控车跑不了之后,拆下电池还可以放到遥控器里用很久。电池究竟有多少电,还能算的清楚吗?


因为电池极化的存在,快充固然需要背锅,但我们也已经介绍了许多快充方法来消除极化的影响。那么其余的锅该分给谁呢?电池管理芯片中的电量估算模块已经稳稳的接好了。谁让他是靠“蒙”的呢。

对,没错,其实你的车也好,手机也好,上边显示的100%、50%的电量全都是蒙出来的。毕竟电池可不会自动告诉你现在还有多少电。甚至剩余电量这件事都有好多不同指标来描述。

★SOC、SOE、剩余电量不是一回事

我们知道,电池是储存电能的装置,它的容量我们一般用Ah安时或者mAh毫安时来表示,学过初中物理的我们知道,电流乘以时间是电量,单位为C库伦,1(Ah)=1(A)*3600(s)=3600(C))。但是,如果我们说这块电池还有10Ah的电,往往会让人一脸懵逼,因此,我们一般不以剩余电量来标识电池里还有多少电。

因此,我们将剩余电量转化为百分比的形式: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

不是这个SOC

对于电池,SOC的定义是电池剩余电量与电池最大容量之比。说安时不明白,说电量还有60%就很清楚了。因此SOC使用较为广泛。

虽然SOC在标识电池电量上最为常用,但它的局限在于不能表示能量,我们使用手机也好,电动车行驶,实际消耗的是能量,而非电池里的荷电量,W=UQ,初中我们就知道,电压乘以电荷量才是能量。电池放出同样的电量,SOC从80%降到50%,如果放电电压不同,实际放出的能量也不一样,而由于电池内阻存在,放电电流损耗在内阻上的电压也大,对外放电的电压越低,放出的能量越少。因此,SOE能量状态(电池剩余的能量)是最实用的,其计算也是最困难的,尤其是,毕竟未来的工况是未知的,放电的电流电压都是未知的。

★SOC怎么“蒙”

电池中究竟有多少电是无法直接测量获得的,只能测量电压和电流,再通过计算(估计)的方式获得。所以,SOC的100%和0%也是人为定义的。就像我们用万用表测量5/7号电池电压来判断电池有没有电一样,车企也会给电池定义充电截至电压和放电截至电压。以小电流,注意是小电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代表电池充满,SOC=100%,以小电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代表电池没电了,SOC=0%。

这两个电压是处于电池安全、寿命、容量以及用电器的工作电压电流范围综合考虑决定的。并不代表SOC=100%时就充不进电了,SOC=0%时也不意味着电池里一点电都没有了。就像小时候四驱车上用不了的电池还能放进遥控器里继续用。

满电和空电明确了,那么中间部分该怎么划分呢?基础的方法有两种:电荷累积法与开路电压法。

☆电荷累积法(安时法)

假设我们知道电池的总容量,统计使用过程中的电流情况,对其进行积分:


便获得了使用(包括充、放电)过程中总电量,将初始容量减去使用掉的容量,便是剩余容量。

☆电荷累积法存在三个问题:

1.对初始值的依赖性。电荷累积法需要知道一个初始值,比如电池的最大容量。但是电池的最大容量有多少?注意我们平时用的手机电池,额,看不到,那看看充电宝,上边容量一般会标注两个值:典型值和最小值。就像CPU有体质差异,体质好的超频杠杠的,体质差的一超就报废。电池也有个体差异,比如设计容量3000mAh,体质好的有3100mAh ,体质差的只有2900mAh,因此厂商会标注最小与平均(典型值)。如果没有算法及传感器单独对具体的电池进行评测优化,SOC的分母使用了典型值或者最小值,那数据就有偏差,甚至可能算出比100%更大的数。

2.累积误差不可忽视。误差来源很多,传感器精度有限,采样频率低、信号干扰等等都会使电流传感器的测量值产生一定的失真。并且积分是个理想情况,而实际上,电流传感器采集的是离散数据,久而久之,误差日积月累不可忽视。

消除误差的方法也有,比如将电池完全充满,或者完全放光,但在实际的使用中,缺少实用性。最大容量需要单独测量,而完全放光则可能损坏电池及车辆。

3.不能应对电池的自放电。同样是个日积月累也不可避免的问题,自放电电流小,电流传感器无法准确测量,并且熄火后,电池管理系统不工作,监测也就无从谈起。

☆开路电压法

电池电量越多,电动势越高,可以认为电量与电动势之间存在单调关系, SOC与电池电动势一一对应。电池的电动势无法测量,但一般认为电池外电路开路,电流为零的情况下测得的开路电压即为电池电动势,因此可以通过SOC-EMF(电池电动势)曲线来确定电池SOC情况。而这条曲线则可以通过试验测试得到。

就像我们用万用表测电池电压来判断电池电量情况

☆开路电压法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曲线为试验室测得的样本曲线,可能与车上实际搭载的电池特性并不是完全一致,从而导致误差产生。


2.电池随着环境温度变化,循环老化,特性会发生改变,曲线会发生偏移,不同温度,不同老化程度的电池具有不同的SOC-EMF曲线,如果不考虑这一点,也会导致算不准。

3.无法进行动态监控。工作电流为零意味着车辆完全停止,这就使开路电压法完全不可用于动态的SOC监测。此外,即使车辆不行驶,不充电,车辆内部的屏幕、通讯、BMS等单元也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只能确定一个足够小的电流阈值,在此电流一下测得的外电压可以近似用于SOC-EMF曲线。

而且,不仅电流需要考虑阈值,时间阈值也要考虑。因为电压存在回弹效应,因为整车电路中存在大量容性原件,停车之后,工作电压往开路电压回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如等红绿灯等短时间的停车也不足以完成一次开路电压法计算SOC。应用场景进一步受限。


4.锂电池的SOC-EMF曲线有较为宽阔的平台区,这是锂电池相对于铅酸电池的优点,意味着在大部分放电区间,电压都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这也造成在10-90%这样常用的SOC范围内,开路电压测量差个几十,十几,几毫伏都会导致SOC较大的波动,同时也会放大其他误差对于结果的影响。因此对于开路电压的测量可信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5.电压具有迟滞效应,意思是同一电量情况,在充电和放电时,所体现的开路电压是不同的,对于这种频繁充放电(能量回收)的应用情况而言,迟滞造成的误差不可忽视。

可以看到,两种方法各有不足但看上去似乎互补,两者结合应用,当电池工作时用电荷累积法,而在停车时利用开路电压法消除电荷累积法的积累误差,同时也解决了电池长期静置不使用自放电之后的SOC初值问题,看上去很完美,因此也在BMS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并不能解决开路电压法本身的不足,如老化、环境温度问题、电压滞回问题等。

并且,消除误差时会导致SOC的跳变,比如修正前SOC 65%,修正后变成62%,这就是很多早期车主熄火再启动发现电量显示变化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生活中这也会影响用户对于续航显示的信心。


尽管仍然存在缺陷,这两种方法仍然是目前的最优解,至少硬件上是,其他如内阻法,负载电压法等更不适合应用。车企和研究者也在研究通过优化算法(如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模糊算法等)、建立更加准确的电池(动态响应、老化等)模型等方法,提高SOC估计的准确性。


还有最重要的,电池放电电流越大,可以放出的容量越小。如图,以1C放电,放电量接近8Ah,而以18C放电,放电量仅有6.5Ah。就好像倒酸奶,倒得快,杯壁上残留很多,慢慢倒却也能倒干净。

★SOC“蒙”不准会带来什么后果?

“蒙”的准不准确会严重影响到对电池的实际使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手机用久了,电池老化之后,往往会有显示电量还有10%,但可能开个APP就会导致手机突然断电的情况。这就是手机的SOC估算程序没做好,没能预测到电池的衰减,用老公式算出的SOC并不准确。放在车上,便会产生续航里程估计不准,这问题更大,看着还有30km续航,但结果车辆突然抛锚了。


除此之外,电池的过充或者过放都会导致电池性能、寿命的下降,因此,许多厂商都会设置一个冗余防止电池过放,比如100kWh的电池只允许使用90kWh。但如何知道此时已经用剩10kWh了呢,还是得靠BMS蒙。蒙错了,允许车辆继续行驶,就会损伤电池。

这是“蒙”多了的情况,反过来“蒙”少了也有问题。比如车辆实际SOC有98%,但BMS估出来只有93%,与此同时,车辆面对一个长下坡,因为BMS错误的判断了电池的SOC情况,导致能量回收过度,电池过充,同样对电池不利。

另外,在充电的时候,之前的讲堂讲了最优充电曲线,需要根据当前电池的SOC来实时调节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如果SOC都蒙不准,何谈控制。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SOC明确的就是电池的能力。

★“蒙”的准不一定要显示的准

SOC的测量与估算自然是越准越好,但给驾驶员的显示值却并不一定需要完全真实,基于之前所说的SOC计算时经过校准,或者大功率放电之后的电压回弹等问题,可能前一刻SOC计算得到的值时69%,后一刻是71%,如果车辆据实显示,驾驶员可不会考虑这是算法误差,而是会产生对车辆电量估算的不信任,进而引起对车辆续航能力的不信任,产生焦虑情绪。这无疑是需要避免的。

因此,在SOC估算与仪表显示值之间还需要经过一层处理,如何处理,就看车企自身的标定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输出电压随着SOC下降而下降,因此把一块电池的容量对半开,前半部分能够输出的能量更多,天生就显得更加耐用。

如果车企想要为了让整个耗电过程显得更加线性,那就可以对显示值做一个变换,把实际估算SOC=60%时在仪表上显示为50%。当然也可以采用别的策略,比如Aion S的做法让头显示的20%和最后20%特别耐用。这也是可以的,因为用户往往就是对头尾两端的数据作为敏感,尤其是电量较低阶段,把显示数据做踏实,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驾驶员对于能否在电量耗完前到达目的地的判断。


当然,为了电池寿命考虑,不仅可以留出一部分预留电量,还可以将满电挖去一块。比如将SOC估算值为95%时便显示为100%,减少了电池充放电深度,有利于延长电池循环寿命。但同时,较多的冗余也会牺牲车辆的实际续航,不同车企有不同的取舍决策。

★SOC不等于续航里程

另外还需要注意,除了电量SOC的百分比显示之外,还会显示续航,续航的估算在SOE(注意,不是SOC)的基础上还要再进一步。之前我们知道,SOE已经比SOC更难估算,因为车辆越是需要大输出,放电电流越大,损耗就越大,SOE就越少。同时,大电流放电时,到放电截止电压放出的电荷总量也越少。因此SOE与行驶工况有强相关性。续航的计算还需要在SOE的基础上再考虑一次行驶工况,不确定性太大,于是当前的估算准确性堪忧。


并且严重依赖于车企的估算策略。有些车企采用固定映射,比如蔚来仪表盘续航,就是根据当前的SOC值,与满电工况续航进行等比例换算。满电400km,半电就是200km,30%电就是120km。另一种则是根据之前一段路程的平均能耗进行估算,比如在中控屏幕中的估算值,基于SOE计算(剩余能量除以平均能耗),结果保守,与行驶工况有强相关性,但存在跳变的可能,比如先长上坡再长下坡。

与之相对,燃油车的SOE是可以准确测量的,因为汽油中蕴含多少能量和剩余的量成正比,不会因为行驶工况而改变。只需要考虑一次行驶工况变量影响。而则需要在计算SOC时考虑一次(放电电流越大,可放出的电荷量越少),计算SOE时考虑一次(放电电流越大,电压越低,放出同样多的电荷时,能量越少),最后在算续航时也要考虑一次。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续航估算是个老大难问题了。

参考资料:

【1】谭晓军.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2】姜久春. 动力电池应用技术【M】.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黄凯,郭永芳,李志刚. 动力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综述【J】. 电源技术,2018.42(9):1398-1401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Route 64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