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疫后,后市场企业更需要做好修配产业链上的“角色”定位

2019年末到2020年初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之内,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一时之间,无数的工厂和汽配汽修无法正常复工复产。很多城市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而变得冷清,无数的人窝在家里不能外出,车子也放了一次长假,无疑对整个汽车后市场从零部件生产、渠道销售、维修服务门店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产业链”这个词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提及“产业链上角色定位”深度研究的并不多见。之所以我与大家分享这个话题,更多的是源于我39年在汽后领域产业链上创业角色和创业经历,我是七十年代未至八十年代初的科班汽车维修专科进入后市场,那时没有修理厂、没有汽配店、没有竞争、没有“假货”、也没有“欺骗”,技术至上和尊师爱徒的时代。我在校期间维修启蒙导师是抗美援朝第一代技师,毕业后分配在大型队做了8年高级技师和总检,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特别喜爱研究进口和配件就毅然决然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往返于深圳南京之间,1988年创业第一家私营“进口配件商店”,1998年创办当时中国最大的快修快保门店,2003年创建国内第一个自主大众配件品牌,2011年在河北建厂进入生产制造领域,从业经历正是我在“修配”产业链上的每个角色。当下“修配”产业链正处于混乱无序,粗暴低级阶段,还无法论据出它是“初级阶段”。2019年在修配板块最为热议的话题“修配融合”,从“修配”产业端孤立地去谈“融合”,我觉得它不是产业链上的“融合”,是产品交易或买卖合作上新的设想,如果我们把从零件部生产制造端向外延伸到最终消费者(车或车主端)。

产业链上的价值是“分工”,是分工合作,是分工界定。制造端是“修配”产业链的头部,从原材料选用到图纸成形加工,从研发到产品升级,从品质到成本控制,它决定着配件销售端产品采购的性价比和竞争力,决定着维修端的技术要求和维修品质,决定着构造上和工作原理上的专业需求,决定着消费者(车主)最终购买的利益和权益;修配产业链的中间端如何选择供应链头部,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满足配件“销售”和“使用”,中间端究竟为谁选择产品?是为配件“销售”选择?还是为“维修”选择?现实配件市场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择产品顺序是:感觉-价格-支持-品质,这样一来维修端的选择就跑不出配件端的定律,在维修端注重产品品质的不超过10%,在这10%里面注重产品品质的标准却是“国际大牌”,单从品牌角度“国际大牌”质量不会有问题,但往往这些维修端门店在这个专业视角上却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国际大牌”在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占比非常大,生产加工贴牌均在中国,对于维修技术要求上使用产品用的是品质,而不应该在今天中国作为全球零部件生产大国去选择带有“国际大牌”LOGO的贴牌产品,从维修专业要求和消费者利益都是极低的性价比,专业人士通常这样讲:“这类维修端在产品专业方面绝对是外行,高价采购只满足是心理暗示而已,他们对产品的优劣还处于盲区,他们完全不了解中国制造,对产品市场和产品专业很欠缺。

产品市场就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地位和份额,产品专业就是使用品质,不是所谓中国制造的国际大牌”。那么,处在修配产业链中间端的汽配销售和维修门店它的价值是什么?从产业链分工的属性,它一定是“选择”的角色,选择对了价值就产生了。为什么这样论述?因为,在后市场服务业有这么一个的“角色”,它是消费者(车主),是最终消费者,可它却没有对产品消费的选择权。她还不是产品“使用者”,还有一个非常特定的“角色”,就是维修保养车辆,是最终产品使用的“应用者”。制造属性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是为了满足车辆工况需求,车辆构造原理与工作原理的需求,车辆实际状况下的应用需求:

举例一。雨刮片是为了满足挡风玻璃在清洗时,将玻璃清洗液清洗后的污液迅速刮向挡风玻璃两侧,清洗玻璃的不是雨刮片,而是专业配方的玻璃清洗液(制作工艺比冷却液程序还要复杂),雨刮片的主要功能是将雨水和玻璃清洗后的污液迅速刮向两侧,清洗干净与否主要取决于专业配方的玻璃清洗液。而在中国汽配和汽修市场,合格的雨刮片不足50%,合格的挡风玻璃清洗液(市场上称“玻璃水”)不到5%。

由此可见:竞争蓝海至少有50%雨刮片机会,有95%的蓝海市场;为何拼了命留在50%和5%的红海里呢?

举例二。滤清器,就拿空气滤清器来作案例,它是“心脏”的保护神,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排放三元系统、燃烧与油耗、电子传感系统的正常工作与否,均与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联,可是,目前市场上能够满足工作时的应用,产品合格率不足20%。从2013年后滤清器有开始回归产品性能的趋向,制造端和维修端在正确引导下,汽配易损件从经营品类上的专业细分,产品供应链上引起对滤清器品质的重视,建立易损件品牌化和错位竞争机制。但是,由于市场格局和充分竞争,连锁势头和资本推动,导致市场竞争因非理性和非专业化所致,出现的滤清器10送2、10送5、10送10,一下子本来刚刚抬头的滤清器品质还没走上正路,却又被打了回去。行业有所不知,当下与燃烧排放绝对大多数故障和病态(亚健康)都与直接相关。

不难看出:滤清器的蓝海至少还有80%,无论是汽配不是汽修,应用好专业知识和错位性价比竞争,滤清器的合法利润不会小于售出一桶机油,汽修厂更换一次的价值比。

我们应当知道位居全球第一,在北美网点布局门店数量直营+加盟6747家的NAPA成立于1925年的NAPA经营配件,直到80年代美国修配市场混乱一片,“修理”和仅卖配件已难以发展,NAPA开始扩张进入汽修服务加盟连锁,NAPA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定位十分清晰,当时的美国修配市场与今天的中国修配业特别相像,卖零配件大都是在卖“价格”,做维修服务基本是在卖“配件”;卖零配件的多数在卖“显形的同质产品”,做维修服务的多半在修理“显形的故障毛病”;做不完的“隐性”专业内容,却不敢问津,拒之千里;卖不完的“隐性”专业产品,却因循守旧,拒之门外。

美国NAPA抓住这个机遇,从“修理”定义“养护”,在这个时期美国市场和今天的中国市场一样,80%的车辆病态面临专业养护,“三分修七分养“从此在美国业拉开帷幕,此后的NAPN一发不可收拾。

中国零部件市场和业,从80年代至今,从单纯卖配件到卖单品类易损件,再回到全车件;从汽车保养,再回到修理;养护是专业属性,它既不属修理范畴,也不在换油换件范围,前者是显形的;养护属专业范畴,它的养护依据和诊断分析,是根据构造和工作原理,再加上行驶环境和维修环境所决定的,养护的对象和目的是针对“隐性“问题。

案例三。养护是刚性的,它绝不是单一卖产品,但是,产品配方和产品功效又十分重要,我前面提到过养护属“专业门类“,修配产业同属“专业门类”,它的专业属性极强,如果它已经形成了壁垒,修配业的“红海”中片片是“蓝海”。中国生产养护产品的工厂有太多的机会和市场,而不是生产无配方无功效产品,也不是2.5元生产成本出厂价4元,所谓“国际品牌”贴牌卖出24元。市场上80%的养护产品均无配方而言,何谈产品功效?对于生产养护产品工厂来讲,它一定是一片蓝海。专业养护拉动的不仅是养护品生产企业,它直接关联到的是进气系统(滤清器生产厂)、统(滤清器和润滑油生产企业)、动力系统(滤清器+火花塞+冷却系统+三元排放系统)、其它系统养护(空调系统+制动系统。“三分修七分养”能够带动的产品应用,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供应链环节,维修产品的使用量成倍提升,这就是专业的力量,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可见,从“修”到“养”的转变,对整个制造到修配产业将有着本质上的改变和提升。

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是制造头部与消费两端属性,并非是为了满足流通环节的市场假象(这里:修理厂同样也是产品的流通端)。零部件生产和设计标准,不是用于满足流通环节的价格竞争和修理业赚取产品差价,是基于车辆设计原理和维修专业技术上的需求,产品最终使用端不是修理厂,甚至不是车主,而是车辆本身,车主为使用车辆成为产品的消费者,修理厂为赚取服务价值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修配产业的核心是供应链传递价值,生产设计产品的依据是车辆维修保养中的专业技术需求,换句话说,零部件生产和使用一切为了满足车辆的各项专业技术要求,不是用于满足供应链环节的价格竞争。在中国还不够成熟的汽后修配市场有这样一种现象,其实也见怪不怪:有规模的汽修或汽配连锁、规模较大的汽配店或汽修店、它们的产品供应基本上不会是国内有规模的工厂或优质品牌供应商,原因就是不能够平等互利建立合作,工厂要的是优质客户,客户要的是话语权;相反,碎片化的汽配小店和汽修店,同样不太可能与有规模工厂或优质品牌商合作,理由是不对等,工厂要的是销量,客户要的是价格;橄榄球中间这块是追求性价比的群体,承上启下保持着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并相互支持,合作利益共享化,这个群体链条始终在传递着产业链上的自身价值。

中国从零部件制造、供应链环节、零售店、到汽修产品应用端;能够发挥出最大价值的是专业分工,分工合作,遵循行业属性、回归行业本质,真正做到专业化与品牌化,才是这个行业往正向发展的伊始,才能保障合理合法的充分竞争,良币驱逐劣币。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