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盘点2017:汽车设计的“三个趋势”

2017已经成为过往,但并不是序章。汽车,是最具国际化属性的产品。无论是中国,欧洲,抑或北美,行业以及市场的变化与趋势,都是相近的——在设计、技术、能源各方面,都是如此。

站在2018年的岁首,我们首先通过国际性的车展,来回顾与总结下2017年的“设计”。

2017年欧洲发布的概念车看点不多——无论是上半年的日内瓦国际,还是下半年的法兰克福国际。所以,能够代表未来前瞻性的设计其实并不多,真正的惊喜是在两年一度的东京国际这倒是也符合最近几年以来欧洲车设计相对保守的发展态势。

所以,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恐怕对于日系车的设计理念会讲得稍微多一些。

首先,在新能源的浪潮下,低风阻的设计已经开始抬头。而我此前所讲到过的未来将会朝着单厢车的方向发展的论断也得到了很多的论证。

比如说,在九月的法兰克福国际上,奥迪发布的Aicon就是一种在单厢车构型下的三厢车。这句话看来拗口,但是从的形态上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门道。

Aicon的车头尺寸进行了明显的压缩,同时将A柱与车头的交点尽可能的向前延伸。同时车顶的线条进行大幅度的下压移构成低矮的车身架构。

这样做的优势很明显,车内空间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整车的风阻系数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在新能源车的动力和平台架构下,机舱的尺寸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而传统车型上的平台硬点也可以因此得到打破。

所以,单厢车的构型开始抬头。而单厢车也不再是被局限到MPV或者厢式货车的架构里。同样的例子在随后的东京国际上又有了更多的呈现,比如说三菱推出的e-Evolution以及日产的IMx都是在单厢车的构型下构成的跨界车

这是e-Evolution。

而这是IMx。

两款车的上装构型都是采用了和车头的大融合设计,挡风玻璃的面积被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车尾也构成了一个短促的小溜背形象。而在这样的设计下,玻璃化座舱的概念得到了非常全面的展示,两款也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分层式的仪表板设计。

大空间的通透性无疑是单厢车最大的优势所在,所以,在单厢车的构型下,内饰的玻璃化趋势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突显。而这种玻璃化座舱的概念也可以更好的展示出智能化的特征。

其次,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设计师们又要回归到“玩大面”的阶段了

讲真,在今天开始这个选题的时候,我脑子里首先冒出来的就是马自达的Vision Coupe Concept和Kai Concept。这两辆车真的太具有代表性了,而且在玩大面的功力上,简直做到了炉火纯青。

Vision Coupe Concept和Kai Concept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侧面的大反R面设计。通过这两个大反R的型面,在侧面投射出了一块光影变化的区域。通过光影的变化,来构成传统车上通过各种各样附加的特征来构成车辆的主要线条。

比如说,在这两辆上,腰线已经变成了一道光影的边缘。而全车上下能够留下来的也就只剩下了一根肩线用来划分车辆的上下两个部分。

这样的做法就好像是高手比武最终用到了内力伤人的阶段,你说高不高?

同样的设计手法其实在今年奔驰的几款上也同样有所呈现,先是有日内瓦国际上的AMG GT,然后就到了上海国际上亮相的A Sedon Concept,还有就是日内瓦国际上的EQA

这几款车型最具代表性的特点都是在侧面运用了大圆角的型面特征来构成,传统的腰线也已经变成了大圆角的一个部分。通过光影的刻画来构成这种虚拟化的车辆造型特征线。

设计和时尚的轮回还真是共通的,当小倒角的特征造型在取代大圆面成为主流之后,眼下的大圆面设计又进行了回归。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五年内,小倒角的硬朗特征又将会成为历史。

再然后,就是SUV的造型定义要进一步的分化了。

虽然在眼下的市场上拥有着众多的拥趸,但是说实在的,对于眼下的不满意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说我,在我看来,眼下的这些城市无非就是万金油一样的存在,既不能越野,也没有多好的操控。所以,在市场上迎来了大规模的发展之后,市场的分化也是势在必行了。

分化的路线也很明确,一条是已经出现的公路化路线,另外一条就是越野化的路线。这一点2017年丰田推出的三款FT-4X、TJ Cruiser以及FT-AC就可以很好的说明问题。可以看到,这三款车型,无一例外的都是硬朗的做派。而TJ Cruiser甚至还加入了元素在其中。

在营造硬派的道路上,三款也毫无例外的采用了大曲面硬交的方式来构成明确的区块划分。通过区块划分构成的阴影以及特征来构成凹凸有致的力量感。很显然,这是一种很经典的传统越野车的处理方式。

最后的最后,电动车的构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了。 

和传统车型相比,变化是尤其巨大的,传统车型硬点限制的解除为平台旗下的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进气格栅存在的价值也在2017年被更多的摆上了台面来进行全领域的探讨。

比如说,在今年的法兰克福国际上,宝马抛出的构想就通过 i Vision Dynamics进行了呈现。作为家族化进气格栅设计的元老,的双肾型进气格栅已经存在了将近八十年。在新能源动力来临的当下,如何保留和发扬这一传统特征,面临的困难显然会更大。而 i Vision Dynamics给出的结局方案是这样的。

将传统进气格栅的通过特征型面交接的方式呈现,而且进气格栅原有的作用也可以部分保留,变成了四个小型的进气口——毕竟,纯也是需要一定的空气来冷却电动机和电池组的。所以,这个探讨我觉得是比较有意思的。在前面讲到的Aicon其实也是这样的情况。

当然了,2017年整个设计圈所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我这里讲到的只是九牛一毛。而2017年的这些趋势也将会在随后被运用于新一代车型的研发当中,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设计呢?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