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看人,入门也许更实用,试驾全新宝马 X3 xDrive20i

对于媒体而言,很多时候当新车初上市阶段,所能接触到的车型,往往是车系的高级甚至旗舰车型,毕竟,对于车厂而言,提供车型给媒体做试驾,肯定能展现此次车系改款最完整的精进,尤其是豪华品牌往往以动力性能与科技配备丰富度,作为车型编成差异化的重点。

但是,笔者有时也不免在想,有时候车型未必是车系销售主力,甚至,入门车型反而也有不少支持者,这时候,入门车型的试驾体验,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许多消费者想要知道的,会是车型不同等级与价差,两相之间的取舍?

X3 xDrive20i的导入,终于也让新一代X3在台湾区建立20i、30i与40i较完整的汽油动力编成。

这样的提问,刚好很符合此次试驾的新一代X3车系,在目前销售的入门车型,X3 20i。有别于海外试驾过M40i 30i高中阶动力版本后,X3车系新进导入的入门动力20i,顺势成为车型新生力军。

X3车系编成掌握,先来看 20i主要差异

到底,就帐面规格资料来看,台湾区市场的X3 20i在车系的定位为何?可以先用我们专属的车系编成图表,让读者先行快速且精简地掌握,在价格、规格与配备几个主要面向的差异。

当然,若对宝马产品编成熟悉的消费者,相信就能理解在车型编成的逻辑,最优先排序的肯定是性能差异化,没错,由于X3全车系搭载四轮驱动系统,没有特别导入可以设定为更入门的sDrive 前驱系统,所以传动系统的差异就全数落在引擎动力的差异化。

少了M40i那些热血的M款套件,再拿掉些30i强调豪华感的镀铬件,这款X3 20一如淡妆样式,虽然第一眼少了些艳丽,但换个思维,更贴近设计师勾勒新车素描原创线条感,更接近设计原点。

虽然X3尾门本来就不重,但依然标配的电动尾门设计也让开启便利性更高,不仅如此,连行李箱隔板也用少见的小挺杆,除可以轻松开启与角度确实到位,这设计蛮有趣的。

虽然都是2.0 TwinPower Turbo直列四缸引擎,但动力输出的差异化,让20i拥有184匹与285N.m的最大动力输出,不过,拜涡轮设定之赐,扭矩峰值仅1,350转就可涌现,最大马力则设定在5,000转释出,搭配全车系标配的Steptronic 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可缴出静止加速到时速百公里8.3秒与时速215公里的数据。

这具2.0 TwinPower直列四缸引擎,已经是家族主要的动力核心,放在20车上也有184匹与285N.m的最大动力输出数据。

数据面暂且先介绍到这里,相信,各面向实际感受才是大家更关注的焦点吧。

动力够用想来点热血也行,但身为SUV车主的我更重视动态平衡

高重心带来的明显侧倾,向来是此类想到在弯道能灵活操控的最大敌人,因为车身容易晃,也代表悬挂需要更多时间来处理,过弯时侧倾的回复,除非你打算硬上跑拉力赛,让全车的人吐翻?!

这段山路刚好最近都有机会开到不同的运动,以20i而言,动力能轻松胜任这类郊区山路,即便是刻意压低转速的节能模式,低转速也能轻松爬坡。

不然,对同样身为主的我来说,往往是带着全家一同出游,如何让全车大人小孩安心舒适才是首要。也因此,开运动在弯道上,就像是一场驾驶与车辆之间的耐心拔河,更精准地控制入弯前的减速,耐心等候第一次过弯侧倾的伸缩作动行程,处理好重心转移对轮胎所施加的能量,待晃震回复后,再来好好处理下一个弯道的转向,当然,一般状况下,要给有充足的反应时间,降低过弯车速与转向动作,是唯二的重要法门。这也在先天条件下,决定了不同车型在操控条件与调性的关键差异。

想要带点冲劲只要加深油门,涡轮动力就能立刻释放而出。当然,驾驶若想要更扎实的加速力道,那就切换到标准模式甚至运动模式吧,甚至我在运动模式重踩油门下,瞬间扭矩的释放,系统还会让后轮允许些微的滑胎,很有以前开后驱车时,开启DCT模式允许后轮适度滑胎的热血感。以我自己的日常经验,除非你是重口味玩家,三不五时想要享受冲刺快感,不然,以中型运动级别的20i,动力性能已足以对应绝大多数路段。

这代的X3开起来真的不太像传统,想想我这句好像是废话。因为一开始就想传达SAV的概念,本来就不是让SAV开起来像传统!不过,真的是越接触最新一代的X车系之后,我才越能感受与确认, X家族历经3代努力之后,真的逐步实践这愿景。也许不一定所有人都会认同与喜欢,但新X3就在那,开上它来回上下坡跑几趟山路后,就越能确认它是工程团队,想诠释挂上自己品牌的 ,也就是 SAV该有的样子,有灵活的转向操控感,又能让驾驶确实掌握路线与动态平衡,在日常处理每个弯道时,人车就不断划出一条条预期中的过弯弧线,而不感到勉强与刻意,以20i不会过大过猛的动力设定,当然你也不需要刻意载入弯前重踩煞降速,我觉得它刚刚好很能让人放松享受这样的驾驭乐趣。

更能掌握扭矩分配的新一代驱动系统,搭配原厂对于动力与动态平衡精准拿捏,都让原创设计在多机能使用的基础,更朝SAV (Sports Activity Vehicle)运动化精神设定的方向,在新一代X3更清楚展现。

或许,你能归功于越来越纯熟的车体轻量化科技,效能更高且动力反应更敏捷地的动力系统,或者说,配重与动态平衡感,那股近乎强迫症的坚持,终于在持续摸索之后,让X3 20i这样入门定位的产品,又了别具意义的成长。

请注意,我特别用入门版本来说明,因为,就已往驾驶旧款第2代X3的印象,加上现行X3车系中阶版本的经验,原本心里对于X3车系在动态上的进化仍有些保留,毕竟中高级性能版本与运动化套件的导入,都会在操控调性与动态表现发挥明显的作用,一如改装套件的功效,当然,这跟全车系与所谓标准版本进化仍有认知上的差异。

利用试驾的机会,尝试不同车速与路线过弯,可以立刻察觉X3在侧倾抑制有很好的掌握,即使转向幅度较大的较偏弯内侧路线,这套底盘在处理回复拿捏得刚刚好,节奏不是那种死硬的急躁感,而是避震器与圏簧平稳扎实吸收侧倾能量后,又能在驾驶需要的时间内,已一股我姑且说很「线性」的规律行程运动,让驾驶有更高的信心去处理出弯的加速时机,或者迎接下个弯道。

但这次,更能确认一点,这代X3贴近轿车,或者说更贴近掀背车,灵活且平稳兼具的操控调性,进化方向确认。实际体验的入门的X3之后,不是最强但不弱的动力与加速性,结合前后四轮动力分配得宜的驱动系统,反而更能诠释X3成为一款在弯道上灵活好开,动态平稳的运动

豪华车的好现象,至少主被动安全配备够水准

接着,我想谈谈主被动安全部分,尽管这领域受限于测试条件与安全考量,实际的体验向来在试车篇章内较少触及。主被动安全这点,是近几年或者说是进口车的好现象,主被动安全的全车系标配差异并不大,就像这款入门版本X3一样,标配全车6气囊DSC动态稳定、HDC陡坡缓降、电子胎压警示与失压续跑胎等,提供车系一致的安全防护基础。

现行级别搭载的主被动安全科技,X3也算是全车系到位,除此之外,还有品牌大量采用的失压续跑胎,包括这款X3 20i,以提高产品的行路安全。

而身为豪华等级的产品,X3 20i的辅助安全科技也相当有看头,包括主动防撞辅助与行人侦测、盲点警示、车道偏移警示、后方车流警示、后方防追撞警示、自动停车辅助与倒车影像等系统,入门车型也都有到位。若就目前市面上较主流的先进辅助安全科技来看,大概就差ACC主动定距巡航系统与车道维持系统这类科技,目前X3全车系仍维持在一般定速控制,这点是较为不足之处。

台湾区毕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尤其市区车辆与行人也较多,像主动防撞辅助与行人侦测,属于较先进的主动安全辅助科技,对于日常开车时的辅助安全,这类系统是更有意义的。

侦测周边接近车辆的车侧盲点警示,还有车速提高至时速约40-50公里后,系统会自动开启的车道偏移警示,在这款X3测试时都能实际体验道,是都会路段很实用的安全辅助配备。

至于驾驶仪表与中控台两部分,也能清楚看出X3 20i的差异。X3车系驾驶仪表并未采用全数码虚拟仪表设计,仍维持类似传统的双环仪表设计,除中央液晶荧幕之外,仪表内圈则使用数码指针样式,当然,功能变化上不比全数码虚拟仪表那样多变化,但仍透过内圈数码仪表的设计,在定速、限速设定显示上,较传统仪表提高视觉辨识度。我自己还蛮喜欢这套驾驶仪表对于定速巡航的显示模式,它会在时速表内圈有个绿色小光点,贴心提醒驾驶预设的定速值 (限速也可以),尽管花样不到酷炫,但辨识效果极佳,这不就是仪表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吗?

X3 20在中控模组最大的差异,是这套iDrive系统用的荧幕尺寸相较于X3其他车型较小,支援的功能也较精简,包括卫星导航系统也未入标配项目内,不过,ConnectedDrive互连驾驶科技仍有搭载。

若读者对于先前X3 30i与40i有印象的话,应当会察觉20i这套iDrive系统所搭载的中控荧幕缩小了。的确,这属于入门版本的iDrive系统,没有配备导航系统,当然也没有手势控制等高级科技,中控模组主要支援音响、动态行车模式、行车电脑显示与蓝牙通讯等基础功能。不过,即便iDrive系统未全数到位,但一如近几年强调的科技互联配备,这款X3仍有标配智能远端遥控、可支援紧急求助与远距售后服务的ConnectedDrive,在这部分仍有一定的竞争力。

车系质感进步车型细节存有差异,那到底20i还缺什么?

写到最后一段,不免让人想到一个问题,那到底20i还缺什么?

先有车系编成给大家参考,再有动态体验与主要配备的论述。我觉得在这边还有些观点可以补充,这一代X3在整体的豪华质感表现,尤其是座舱内饰质感表现,我是给正面的评价,设计虽然没有太独特或未来感,但仍能清楚感受细部质感的进步。当然,座椅材质与座舱饰板的差异化,在X3不同车型之间也是有等级的区隔,简单讲,就我们试驾体验到20i,座舱基础质感设计与塑料用料均相同,但细部质感布置的配件,30i与M40i明显使用更高等级的用料。

座舱基础设计与空间规划,X3全车系是相同,所以机能上来说是没有显着差异,主要在座椅与内饰饰板材质的选搭等级,随车型价格设定有所不同。

这其实是相对值,并不是说20i质感简陋,而是你仔细回想,还是能感觉得到20i用的Leathertte皮质内饰,在实际的肌肤触感、柔软度与皮革压纹的处理等级,跟30i或40i以上车型有所不同,当然还有皮质内饰的配色差异化等视觉因素,笔者很喜欢近几年这套橘黄色内饰配色,视觉独特性与质感兼具。不过,我建议如果据点有不同车型的实车,同一时间做比较会更实用,另外,即使有所差异,原厂仍有一定的内饰定制弹性,不一定只以媒体试驾车为基准。

若比较家族车型之间的差异,20i这套皮质座椅的触感与压纹等级是些差异,另外,以笔者178公分来比较,我觉得后座椅面长度需要在加长些,才能更完整撑托大腿,不过,若以后座成员定位身材较小的客户群,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顾虑。另外,后座椅也支援两组ISOFIX,可以对应家庭客户群的需求。

老话一句,对于自己想买与每天要开的车,到底还缺什么?细部论述或许也没办法提供所有人最适合的答案,回到问题的原点,车型等级有差异或缺少的部分,又有哪些自己能接受,或者能透过改装强化解决,都是买家要优先去搞懂的,这样子应该比较实际。

入门与实用定义,其实真的看人

我认为多数消费者的购车考量,应该是理性且斤斤计较的务实考量,毕竟要掏的是自己真金白银,所以,选哪款车系甚至哪个车型,应该都在脑海里来回斟酌取舍,这也是汽车产品规划与行销有趣的地方,如何开发让目标客户群有差异感的产品。

而回到前言所提,身为媒体,尽可能忠实呈现产品的完整轮廓,甚至模拟与想象不同产品客户群所在乎的面向,但这终究仅止于提供参考,每位买家如何正确认知到自己的需求与愿意负担的代价,才是购车决策的合理基础。或许,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想,高级车型多花的预算是买规格配备,入门车型省下的购车预算就是养车费用,所以,不用太在意车系入门、中阶与高级与否,入门与实用(符合自己真正的需求)的定义,取舍之间,其实真的看人,也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