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特斯拉的中国梦?

特斯拉这几天在中国的动作,会给中国汽车产业形成新的示范效应。

这两天在上海做了两件事情:和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建了一个研发创新中心,和临港签约建了一座超级工厂。这既是首次在海外布局,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从1983年北汽和Jeep签署合资协议成为中外合资的起点,到2018年公司实现独资建厂,所产生的效应,让如何在新的时代继续前行,成为中国工业新的话题。

▎为什么是上海?

早在2016年6月,就有相关消息爆出落户的绯闻,随后遭到临港及的双重否认。直到2018年5月,)有限公司获得了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亿元,股东为香港有限公司,入华的消息才重新获得了热度。

开放是最大的优势,改革的先行试验重任也落在的身上。就在与正式签约的第二天,市也公布了“扩大开放行动方案100条”,其中明确表示“争取外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取消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以及整车厂合资数量等的限制”。项目正是落实国家部署,加快取消制造行业的外资股比以后外商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产业历来都是的支柱产业。2017年上海汽车产值将近7,000亿元,占到市生产总值的22.8%。产业的集聚发展也孕育了一大批造型、工程及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同时,众多国际零部件巨头如博世、大陆,也在及其辐射周边建立了技术中心和生产基地,部分中国供应商如东山精密、宁波华翔也分布在长三角区域。背靠将享受完备产业链带来的诸多福利,节约诸多运营成本。

所以,当需要进行海外扩张,完成对自身发展的推动时,会成为其辐射整个亚太地区的中心。对于来说,引入这样具有创新精神的尖端科技企业,也是推动自身高端制造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产业中心的支撑。

▎一拍即合还是迫不得已?

在7月初Model 3终于实现周产5,000辆的目标时,Elon Musk激动地说:“现在终于可以自信的说自己是一家真正的车企了。”可是,以当今全球产业的发展格局,尤其是格局来看,没有在中国有所布局,又怎能称得上“一家真正的车企”?

2017年总营收为117.6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营收20.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市场的62.2亿美元。2017年,在中国销售了14,779辆电动汽车,占据着中国市场3%左右的份额。

7月6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车型增收关税至40%。进口关税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对于现产车型售价的调整,涨幅最高达到了24万元。在中美贸易战夹缝中发展的无疑多了许多无奈,价格波动使得更多消费者选择了观望,但无疑如果维持价格稳定,则会使本就紧张的现金流更加捉襟见肘。

在短时间内中美贸易战无法缓和的局面下,关税的激增显然也是在中国建厂的重要催化剂。

虽然在自贸区生产的车辆仍然会按照对待,但是关税可以从现在的40%降至15%,而且人力资源及物流费用上节约更多的成本,会让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多的主动和回旋空间,一如广场协议后依靠东南亚市场保持持续增长的日系车企们。

▎建厂之后的后续动作?

尽管发改委表示2018年放开外资股比限制,但是对于外资如何获得生产资质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在暂停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一年后,或许是一条决策方想看到的搅动新能源市场的鲶鱼。

按照Musk在华行程的安排,近两日会在北京与相关部门商讨生产资质、股本比例等问题。参考江淮大众的成立经验,后期独立申请生产资质的可能性较大,这对于后续外资车企在中国建立独资工厂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按照建设工厂速度,临港规划产能50万辆的新工厂预计会在2-3年的时间内建成。届时,按照美国工厂已经爬升的产能推算,42万辆的Model 3订单已经被交付大半,而2020年左右量产的车型是与Model 3同级别的SUV Model Y。因此,临港工厂首款国产车型很有可能是Model Y,此后Model 3也将适时引入生产。

当2020年购车补贴全面退出,Model Y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量产车型同时面向消费者时,国内造车新势力无疑将面对更多技术、市场上的压力。

但是,新建工厂动辄几十亿美元的预算,对于志在下半年扭亏为盈的来说,仍然是不小的压力。Model 3的加速投产、增发股票等金融手段,都是当下快速回笼资金的重要途径。

而在中国建厂的坐实,也不排除后续会继续寻找中国投资者的可能性。这种资金聚集效应对急于融资的国内造车新势力,也将起到资金分流作用,加速造车新势力及新能源产业链的分化与优胜劣汰。

▎写在最后

未来在临港的工厂将被命名为Dreadnought(无畏),显示了其布局中国市场的魄力及勇气。作为海外的第一座工厂,在中国的运作对于的运营管理、政府关系处理等能力都是全新的考验。在工厂投产前的2-3年内,大概率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能否妥善处理都影响着在中国的节奏。

最后,加大对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及对于中国消费场景化的深入研究,是在产品本身之外,未来在中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