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743
在传统汽车时代,跨国车企凭借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件核心技术优势牢牢占据市场。关键技术在别人手里,那么在市场上自然也是人家说了算,这也使得自主缺乏品牌信心。而如今,随着智能电动化时代的来临,三电技术成为了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中国汽车奋起直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的确,今年以来,无论是自主品牌在国内、国外各大车展的大放异彩,还是接连出现的跨国合作新闻,都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世界范围认可,这些都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在了镁光灯之下。
但是,在聚光灯之外照不到的地方,产业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基础的工业品。大到芯片、小到螺丝,有些是利润太薄不愿意做,有些则是长期以来的基础技术薄弱无法达到工业品要求。
在当前中国汽车工业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再次将目光下移。
比如汽车上离不开的一颗颗轴承。
单说轴承产业,可能有些人并不了解,但说到它的应用领域,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它几乎是出现在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大多数工具之中。比如单车、摩托、汽车等代步工具,冰箱、空调、风扇等家用电器,以及船舶、高铁、飞机等出行工具,都应用到了小小的轴承。而它的工作原理也十分的简单:当其他零件在轴上相对运动时支撑机械旋转,在减小能量损耗、提高设备效率以及延长设备寿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可以说,轴承虽然看起来是一个“不起眼”的配件,但是大部分机械、工具离开了它还真不行。基于轴承在各项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现状,我们对于轴承的需求量一直都处于高位。其中,汽车制造更是轴承需求重中之重,占到了轴承总需求的42.1%。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一辆汽车一般要使用100到150个轴承,广泛应用于汽车的转向系统、悬挂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轮毂系统、座椅调节系统、空调系统等多个汽车核心重要部位。
但就是如此核心的部件,国内自给率仅为20%。
目前,我国轴承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轴承产品仍主要由轴承行业大型跨国公司占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轴承约1200亿美元左右的销售额中,前8家跨国企业占比达到70%左右。德国2家企业占其全国总量的85%,日本5家占其全国总量的80%以上,美国1家占其全国总量的62%。而我国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轴承企业,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24%左右。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导致我国轴承行业竞争力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原材料方面,我国所盛产的钢铁多为粗钢,而非轴承制造需要优质的洁净钢,造成了我国轴承技术的先天不足。
第二,高端轴承制造需要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相对较少,我们还处在以模仿为主的阶段,产品开发能力偏低。
第三,轴承基础原理简单,但制造难度在材料和工艺上。我国轴承的精度和耐久度普遍较差。
毫无疑问,当前中国轴承行业主要聚焦在了中低端市场。面对中国汽车需求日趋旺盛的高精度高耐久性轴承市场,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全新布局吗?
对此,有行业专家表示,从产业链供应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高精度轴承上进行布局。这是保证产业链稳定的重要一环。
但也有行业人士表示,全球化时代,我们不需要从零开始研发。就像圆珠笔头,实际上中国的技术要求完全可以制造,但是因为利润薄,所以让渡给了国外的企业。并不是我们不能做。
但无论需不需要进行产业突破,不可否认的是,因为高精度轴承,我们每年需要向海外企业支付更多的技术购买费用。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轴承(海关代码包括84821010、84821020、84821030、84821040、84821090)的进口数量为20.93亿套,进口额19.29亿美元;均价为0.92美元/套,呈逐年上涨趋势,较出口均价高出0.3美元/套。
高精密轴承国产“不达标”,关键部件靠进口,也就意味着车企在研发、制造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同时存在着诸多不可控因素,这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可靠性上,更体现在了车企的利润水平上。
在此前的文章中,《汽车预言家》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新汽车下半场,车企赖以生存的法则还是应体现于在不断“焕新”的过程中实现“盈利”。中国从来都不缺能够让人耳目一新的品牌和产品,缺少的反而是能够持续造“造血”的商业模式,这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本报记者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掀起了国产制造甚至是国产“智造”的新浪潮,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我们不仅需要“斗志昂扬”的品质,更需要“精打细算”的精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这同样也是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