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503
进化论中说,最终在自然演化中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以卷为名的2024年终于落下帷幕,这一年用怎样夸张的赞美之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年度产销均首次突破 1000 万辆大关;渗透率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2024年1—11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3%。朴素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对这一系列数据欢欣鼓舞。
但繁华之下,是倒闭、退市、亏损,难不成苦果都被车企咽下去了?福利都被消费者享受了?当然也不是,今年的新闻把“史上最难”这个定语都用倦了,消费者承载了放方方面面隐形的压力。
如果说2024是繁荣而冲突的一年,那么2025年已经展露其严峻而冷酷、理性的一面,车企又会何去何从?
产量突破千万辆,产业发展全面开花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 2009 年起步,而直达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才开始纳入统计体系,因为当年产量才1.8万辆。到 2018 年的年产销量突破 100 万辆大关,再到 2022 年的年产销量突破 500 万辆,直到2024年12月31日产销量突破千万辆大关。从产量破百万辆用时10年,到百万辆到五百万辆用时4年、五百万辆到破千万辆仅用时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加速。
这个速度有多夸张呢?举个例子,2019年年初,比亚迪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2018年圆满收官产销量突破50万辆”,那时候比亚迪还是卖油车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48%,也已经是相当前卫了。而最近比亚迪月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了,年销量更是成功突破 427 万辆,超过特斯拉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并非仅体现在产量上,在销量、市场渗透率、出海等多个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多的就不再赘述。
这一切是卷的成果,这一切也要付出卷的代价。
所有数据里似乎只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比较乐观,在这一年里,新能源车不出意外地加速对燃油车的出清。前 11 个月燃油车(不包括增程和插混)零售销量同比下滑 15%,至约 1000 万辆,大约是 2011 年的水平。为了维持开工率,车企以价换量。年末 B 级轿车均价降到 16 万元,C 级 SUV 均价落入 30 万元。价格竞赛也严重压缩了整车厂、汽车供应链厂商的利润空间。
合资品牌是惨状最烈的,举个例子,2015 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净利润是 25.6 亿元,今年同期跌到 1 亿元。十年间,上汽大众净利润由150.3亿元降至8.6亿元,长安福特净利润由 88 亿元降至 18.2 亿元。
即使是看起来花团锦簇的自主品牌也面临巨大压力,在 2023 年、2024 年连续价格战下,长城欧拉、吉利领克和极氪等新能源品牌有销量、没利润,极氪 2024 年前三季度亏损近 50 亿元,最近纷纷选择品牌合并。
这两年不少车企出现产能闲置,中国的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从 2017 年的 61.8% 一路下滑至 2023 年的 47.5% ,经过花团锦簇的2024年后,自主品牌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从 56.4% 上升到 60.4%,但算上合资品牌后,主流车企的产能利用率还在下降,从 58.4% 下降到 55.6% 。不少车企选择出售手中工厂,还有一连几个月的高温假,或者停薪留职。当然也有一部分车企吃到了红利,但利润不足,对于员工来说待遇反而不如以前。
这一切印证着经济学上的那句话“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如果柜台上的商品降价了,那么将没有人会因此收益。
价格战?全靠补贴吊命
如何走出这个内卷的怪圈?只有两个方法,倒牛奶和涨价。
高中历史课本上就记录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产能过剩导致的倒牛奶,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倒牛奶也有三种倒法,第一种是自己倒,属于企业的自发性行为,第二种拦路倒别人的牛奶,禁止恶性竞争,第三种是补贴性倒牛奶,企业过不下去了,政府来为你兜底。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出台农产品调控法案,先后拨付4300万美元用于收购黄油,最后反而导致黄油越生产越多。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倒牛奶”的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物价,但也有局限,一是民众得不到真正实惠,二是会沦为生产企业套补贴的工具。那么如何能合理的、有效的控制产能呢?只有成本调控。
实现成本调控只有两个手段,一是税,一个是产业补贴。过去的一年几乎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宽松的一年,2024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根据购车价格进行细化:购车价格在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金额为购车价格的10%;购车价格在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补贴金额为购车价格的8%;购车价格在30万元以上的,补贴金额为购车价格的6%。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是对这些车企大力支持,蔚来危难之际,合肥地方政府充当白衣骑士,现在哪吒半死不活,据说南宁政府也要出手襄助。更不必提一个健康的车企,在产业扶持的背景下,能得到多少土地补贴、资金补贴。
本来计划是,车企拿到了补贴,形成一条产业链,解决更多就业,健康良性发展,但没想到,结果是抢市场份额的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血肉横飞。
所以产业补贴这条路,2025年将会越来越窄,政府也许会加大消费补贴的幅度。或许有心之人已经发现,在我们身边不少商超的电器、家具产品已经挂上了补贴的提示牌。
止卷,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2025年政策前瞻的重磅会议,不仅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还对明年政策发力重点方向做了进一步阐述和部署。
“内卷式”竞争首次在高层话语体系中出现。
“内卷状态,是一种虽然经济活动貌似在有条不紊进行,却没有相应质量、品质、内涵提档升级的‘空转’‘过密’的经济发展实质停滞状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是继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后,中央再次明确提出要求。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从强调“行业自律”到“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反对“内卷式”竞争的态度更加鲜明,所规制的对象更加明晰。
那么2025年的脉络就已经很清晰了——“止卷”。而且最有可能的手段就在“税”上。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逻辑闭环,首先是通过税收提高企业成本,来淘汰低效企业,从而减少市场恶性竞争推动涨价。同时,会通过消费补贴,定向补贴部分消费者。
由此可见,前几年靠着低成本勉强维持生存的企业,未来将会淘汰一大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4.6%,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并创近10年新低。
随着“止卷”到来,两极分化将会更加严重,靠着产业补贴信奉“薄利多销”的车企们会倒下几个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