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BAT各大巨头,为何宣战多,亮剑少

  想想各大互联网巨头,要进入车市的声音从来都是此起彼伏,叫声不断,但雷声大雨点小,几年过去了也没看有什么实质性的产品出现,从百度的“度”汽车奥迪的无人驾驶,基本都处于概念车的形式,具体离推向市场还有多远,还得打个问号。但从目前BAT智能的项目进程上来看,的确有很多问题引发思考。

智能到底有多智能

  说来也怪,一提到高科技人们总会自然而然的把它跟互联网公司结合起来,仿佛各个互联网巨头就是高科技的载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就是这样一群高科技公司,造车却要借助传统企业的力量。

  两者的力量一结合,就开始吵吵“智能”,“车联网”的话题。但是对目前智能的智能度到底有多高,一直都难以下一个定论,是像一个pad,增加娱乐、视频、音乐、搜索、联网等功能,还是开发出更多对本身更富实际意义的功能,例如无人驾驶,车身自检。


  要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的概念就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要如第一种,无非就是在车上装个pad,本身的延伸功能并不多,的确是很好实现,但实现的意义并不大,就算是引入车联网的概念,重要的也是后续对车的服务,并非是联网的魅力。这类思路还有一个大前提,因其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所以都结合了新能源,譬如电动车或者混动来对其加分。

  而另一种新科技的无人驾驶思路则更为诱人一点,试想一下,每天出行都不用自己驾驶,过红绿灯,给车让行,超车思前想后,你可以在座驾上看看小说,听听音乐,刷刷微博,确实也别有一番乐趣。

怎样的智能,都存在条件限制

  还是从上述两个智能方向进行考虑。

  第一类给车多加个pad并不存在太大的亮点,其更大的亮点在于新能源。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新能源车大多都是电动,而在中国是受限的。第一,中国还没有大面积的充电桩,虽然政府在大力推进充电桩的布置,但目前也只有魔都有充电桩,帝都的充电桩都是今年才开始布置。查查新闻,有建设充电桩计划的城市只有7个。退一步讲,即便是建立了充电桩,也不能兼顾大面积的辆,在人口密集的高楼里,并不是家家都有车库,更多的人停车地点是露天或地下车库,这样的家庭并不能满足的充电需求。而且中国家庭的车辆大多是一车多用,在高速公路或是国道上没有充电桩的时候,不能满足长途旅行的任务。外加充电速度也是一个大问题,极速充电也许十分钟左右,而且会损伤电池。


  而第二类的智能形式,可以说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难题不少。从一篇篇的报导上来看,技术难点似乎都攻克了大半,其中最主要的雷达系统和预防碰撞系统,还有道路方面的系统似乎已趋于完善。但话说回来,试验的在完善也只是试验,没有一定基数的用户体验很难让人放心。况且相应的法规并不完善,要是无人驾驶因系统问题撞车了到底算谁的?道路白线模糊,车辆拥挤,道路情况复杂,自动驾驶都很难处理。

  自动驾驶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涉及到诸多技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图像等,需要用到点云数据处理,图像处理、数据融合、路径规划,GIS(地理信息系统),动力学等各行各业的技术,需要用到各个方向的高端人才,所以自动驾驶并不是一个能很快完善的东西。

行业不同,合作形式很难一致

  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和两个行业关系本身就不够密切,不同于互联网与游戏公司手机公司那样,当两个行业的人为了共同利益直面的时候在合作形式上就很容易出问题。互联网公司是霸道惯了,从来都是好处有他,坏处跑远。从谷歌推出的nexus就能看出,坑完三星坑LG,打着一个原生态系统的招牌,就等着坐着收钱,剩下一堆烂摊子也都甩给别人,形象的比喻一下就是“抛弃妻子”了。BAT里也就是阿里的口碑最好了,腾讯百度是被人三天一枪战五天一炮轰。这不难映射出一个行业态度问题,在这个互联网极度发达的时代,它渗透了太多的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合作经验堪称是一条老狐狸。

  而反观企业,可以说和其他行业的合作少之又少。一个是初来乍到的新人,一个是混迹江湖的老狐狸,必定很难找到一个合作平衡点。

  就从目前的合作形式来看,谷歌联手福特,个人觉得胆子挺大,有那么多前科,还把如此庞大的工程交给上下加起来几十号人的企业。百度联手宝马,这个也就不多说了,毕竟做的是自动驾驶,而“自动驾驶”这四个字就目前看来还需要很长的发展期。阿里联手上汽,主要是针对车联网进行打造,本身缺乏亮点,但是可以期待一下。


  比较靠谱的合作就是近日的乐视与阿斯•顿马丁了,虽然是与合作公司签约,但两家公司的合作形式与一般的互联网车企的合作形式不同,双方都将投入技术、资本、人力,为提供动力总成和车联网系统。而且了解乐视的人也应该知道,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企业,自身拥有着极度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其发布的Rapide S上来看,阿斯顿•马丁的造成技术应该不存在大问题,毕竟是能造出ONE—77这种级别的车企。整体应该是走上了“特斯拉”的路线,但优点也在于此,毕竟是经过市场验证的一条路线,在国内需要解决的也就是充电问题,目测是基本告别了平民。

  只能的路,还要一步一步的走,自动加的技术虽然让人期待,但个人觉得这一步迈的太大,直接改变了驾驶方式,很不稳定,还需要时间来成长。也存在条件限制,但可以先解决小面积的充电问题,毕竟现在还是内燃机占据着主导地位,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扩大市场,改变环境和技术。(车坛动静早知道!欢迎关注车坛动静微信公众号:chetandongjing)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