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自带风扇的F1赛车,Brabham BT46B



每个周一对上班族来说都是苦恼的一天,疯玩了一个周末之后再上班脑子都感觉是木的。不过没关系,编辑这就给各位开一下儿脑洞,跟各位侃侃F1历史中的一些奇葩设计,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这个——Brabham BT46B。



BT46B,这个名字听着就有点儿“变态”,当然这是开玩笑。不过它的确是F1“地面效应”空气动力套件设计的里程碑,这一切要从抓地力说起。



影响赛车单圈成绩的关键在于过弯速度,而要缩小通过弯道所需花费的时间,依赖的就是抓地力。如果抓地力不够,却硬是以较高的速度过弯,后果只能是打滑失控。提升抓地力方法有两种,除了轮胎以外,另一个方法就是空气动力学所带来的抓地力。

上个世纪70年代,使用考斯沃斯引擎的莲花车队想要通过提升动力来弥补与大车队差距并不容易,所以他们在赛车的空气动力学上下足了功夫。工程师希望赛车底部维持低压力状态,这个低压区和它上面的高压力一起作用,会产生极大的、把赛车向下压的力,从而形成“地面效应”,把车“吸”在地上。



莲花车队对赛车底部进行了革命性设计,底部造型弯曲,从侧视图看,类似于极缓的U型。这种弯曲造型使穿过赛车底部的空气在介于车身和地面之间的狭小区域内加速,由此建立起低压区。



而从赛车两侧进入底部的空气会毁掉整个真空效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莲花工程师给车身添加了灵活的侧裙,将赛车底部密封。于是使用“地面效应”空力套件的78赛车便诞生了。



1977赛季,莲花78赛车饱受可靠性问题的困扰,但经过一年的改进,1978赛季莲花车队取得了傲人的战绩。而1978年也被称为F1史上的“地面效应年”。仅在几个月之后,Brabham车队更是推出了将“地面效应”发挥到极致的BT46B赛车。(也就是今天要聊的这货)

由于BT46使用的阿尔法罗米欧引擎宽大,先天条件并不允许赛车采用莲花那样的底盘设计。工程师通过另外一套工作原理建立起赛车底部的真空效果——在赛车尾部增设一个巨大的风扇。



风扇由赛车引擎驱动,引擎转速越快,这个装置吸引赛车底部传来的空气就越多。像查普曼的莲花赛车一样,BT46B也安装了侧裙用以维持车下的低压区,但并未对赛车外形造成改变。关注“自由机械”公众号可查看BT46B的空气动力原理视频

1978年Niki lauda以一百万年薪加入Brabham车队后,驾驶BT46B在瑞典站轻松夺冠,同时也创造了最快单圈纪录。关注“自由机械”公众号可查看Niki Lauda 驾驶BT46B的,并非上文说的那场比赛

不过FIA显然容忍不了这种“开挂”的“风扇车”,随即BT46B赛车被认定为违规,因为FIA规定赛车不能装设"可以移动"的空气动力学套件。



Brabham车队辩称车尾这个“风扇”其实是为引擎散热用的,并不是所谓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但是鬼才信呢!当然了,车队与FIA的“拌嘴”就像胳膊拧大腿,向来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而这次也不例外。



Brabham车队经理后来不得不停用了BT46B赛车,这辆造型独特的“风扇车”在车坛虽然“短命”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据传,车队经理科林查普曼在从瑞典飞回英国的飞机上就决定替79赛车尾部安装俩风扇。而在后来有关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套件更是百花齐放,一直到了1983年FIA禁止了一切由底盘向下延伸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后,轰轰烈烈的地面效应时代才算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自由机械!

同时欢迎回复消息来提出您对我们的意见和想要了解的内容,我们尽力奉上!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