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雪地舞者:美国北极猫Arctic cat雪地摩托

当两驱车说我雪地不打滑,四驱车笑了;

  当四驱车说我下雪随便跑,履带车笑了;

  当履带车说我带你玩儿雪带你飞,哈哈,

  北极猫笑了~


  在我10余年的试车生涯里,测试过各种类型的汽车,也测试过很多两轮或者三轮的摩托车,可以说几乎带轮子的车子我都或多或少的开过。

  但这种纯正的雪地摩托,我是第一次进行深度的测试,而且还是地球上数一数二的雪地摩托——北极猫。



  关注“自由机械”公众号可查看测试视频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这个品牌都十分陌生,这也并不奇怪,因为这种雪地摩托本身在国内还属于稀罕物,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在滑雪场里见到过它而已,雪场里的工作车和救援车,多半都是这种车。但是在地球的其他地方,除了特种工作车,雪地摩托已经是非常流行的娱乐机械了。



  而北极猫的雪地摩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北极猫总部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距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除了雪地摩托,北极猫也生产ATV及UTV车型,不过最为拿手的还是雪地摩托,北极猫的雪地摩托一共有6大类别,在2016发布的产品图册中,一共有88种车型。这么多种型号,我想北极猫的经销商的记忆力一定都很好,因为在我翻遍了北极猫的网站之后,还是记不住所有的产品型号。

  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了解一下北极猫雪地摩托的命名规范,依据美国官方网站的资料(网址://www.arcticcat.com/snow/sleds/)北极猫的雪地摩托一共有6大类别,分别是TrailCrossoverMountainYouthTouringUtility



  大概分别就是Trail比较倾向林区或者山路的灵巧性;Crossover自然就是具有越野和平路行驶的均衡性能;Mountain是比较适合在坡度较大的山区骑行,侧坡能力会比较强;Youth比较好记就是儿童用车,而且它只有一款车型;Touring从字面理解就知道了,适合长距离行驶的车型;而Utility则是现在国内最常见的工作车了,载人载物能力都不错,也就是我们这次试驾的蓝色主力车款。

  而型号里面的数字,比如我们这次试驾的Mountain系列Bearcat 2000 XT,2000可不是代表了排气量,而是马力输出级别,数字越大,就越大,这款标号2000的车,实际输出才65匹。另外双数打头的比如2000、4000、6000则代表了是两冲程发动机,而单数打头的3000、5000、7000等则代表了使用四。科普一下,以后再见到北极猫,你也可以跟朋友现场教学一下啦~





  这些蓝色的Utility是我们试驾的车款,两冲570cc双缸化油器。虽然叫“工作车”,输出也仅有65匹,但是驾驶起来也乐趣多多,能够让我们这些初学者体会的即安全,又刺激。



  可以看到北极猫的车把中央设计了一个弧形的附加车把,主要就是用来大角度转弯时,用手拉住车把中央来做到更大幅度的转移身体重心。



  所有雪地摩托的油门都不是拧的,都是这种推按式油门,在操作上可以用拇指来推,也可以在反握车把时用食指来勾油门,另外我想还有个好处,就是没有转动机构,应该不会被融化的雪水冻住。



  在上图大家还可以看得出来,车把的造型是向下弯折的,就是为了在移动身体外挂时,手可以牢牢的抓住车把不至于滑脱。



  左边车把上的两个灰色按钮分别是车把加热和油门推杆加热哦,在冰天雪地里,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Utility系列里,还配置了倒车按钮,在怠速状态下,按下按钮就是切换前进和倒车了。友情提示:深雪陷车就别倒车了,越倒越深。







  值得注意的是北极猫的前悬挂系统多半采用了这种A臂结构,在有些车款上是双A臂,这对于车辆动态表现的帮助是很大的。



  在这次的试驾队列里,还有两款车型,一个是绿色的属于Trail系列的ZR 6000R,我们叫它“绿猫”,按照命名规则,表明它是两冲程发动机,最大输出马力达到了125匹,据说这款车型在国内只有五台,其中三台还在海关里,一台摆在崇礼的滑雪酒店里展示,而唯一一台能跑来跑去的就是我们眼前的领队车了。偏向赛车设置的款式显得战斗很多,尤其声浪也是着实的撩人。而绿色是北极猫的主色,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这个颜色绝对比红色或者黑色醒目得多。



  而红色的则是一台Crossover的XF8000,最大马力达到了160匹,也是作为这次试车活动的工作用车,我们称它为“红猫”。但这还不是北极猫马力最大的车型哦,有兴趣翻阅北极猫官方网站的话,你还会发现,他们还有编号9000的车型......那家伙的马力输出达到了177匹!

  另外,我们还在后一天的行程里,简单感受了一下Touring系列的潘多拉3000(Pantera 3000),这也是偏长途和日常驾驶的一款雪地摩托,因为是四冲程发动机,跟之前我们试驾的两冲程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表现还是有些区别,潘多拉的动力接合更迅速,起步也很快,但后段的持续加速略显稳妥。





  潘多拉的车头造型代表了北极猫未来产品的走向,刚刚看文章心里偷偷想Utility怎么颜值不高的朋友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雪地摩托是以履带来传递动力,用车前的两个雪板来作为转向机构的形态。在没有深度体会它之前,我一直简单的把雪地摩托的转向理解为“像骑两轮摩托那样用身体压弯”,但在我经历了两次摔车之后,我突然领悟到雪地摩托驾驶时,对于身体姿态变化的需求,要远远大于普通的两轮摩托。



  在骑两轮摩托的时候,身体的一点小动作,就可以控制车辆倾斜还有转向,但骑雪地摩托,你必须做出十分夸张的身体动作,才能控制车辆在深雪里面流畅的转向。这有点类似于摩托车压弯动作里的“侧挂”,整个身体几乎是挂在车身两边的状态。(关注“自由机械”公众号有演示,请继续“tuo”)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有时候甚至需要两只脚都踩在的同一侧,才能控制车辆安全的行驶。如果在一段跌宕起伏的山路上驾驶雪地摩托,我想你一定会看到车手在车上好像跳舞般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姿态,再配合车子搓起的白雪甚至飞跳,甚是壮观。



  北极猫带你飞~



  上图这样的转弯动作一点都不夸张,如果不这样挂在车辆边上,我们的车在速度快的情况下,会翻向转弯外侧。



  操作不好,就是这个结果,被小伙伴们称为“完美左侧翻”



  当然了,看到同伴快乐的躺在雪里时,一定要与他一起分享!

  顺带说说雪地摩托的几个驾驶小技巧:



  1. 越野不一样,除了眼观六路,随时关注雪面情况,还要更多的使用身体来控制车辆。从某种角度来讲,体重越大,就越容易控制车辆倾斜的角度。如果体重像我一样“轻盈”,又没有特别娴熟的技巧,那就只能一边加大身体动作幅度,一边小心驾驶啦。

  2. 跟两轮摩托驾驶也不一样,别考虑地面附着力,因为履带加雪橇的效果跟轮胎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放心大胆的压弯,只要是在平地上,很难翻车。在松软的深雪区尽情转弯,你会找到在海里冲浪的快感。

  3. 跟海里冲浪还不一样,因为在水里你需要会游泳,而在雪原,旱鸭子也可以尽情享受浪里白条的快乐!

  我们看过了美景,我们豁过了粉雪,我们在经历了一整天的穿越试驾之后,我才能说基本掌握了熟练驾驶雪地摩托车的技能。这是一项非常考验综合驾驶能力的运动,雪地摩托也是能充分放大你个人驾驶技巧和驾驶情绪的机器。





  你需要它平稳,它可以在各种地貌上带你穿行自如;你需要激情,它完全可以胜任你对上下翻腾的要求;

  可以说,在雪地摩托上,你既能实现对一个基本交通工具的需求——到达,又能实现你对一台速度机器的欲望——刺激。



  更何况,我们是在一个清爽,但又陌生的环境里。

  每一次成功穿越障碍的暗喜;每一次跟兄弟们一起挖车的喘息;以及每一次冲上山顶,再尽情俯冲的快感......这些源自于操控,源自于朋友,源自于白雪的感受,是每个热爱户外生活的人就该去经历的东西!





  自由机械,就是生活的玩家!

  是不是有种光看不过瘾的感觉?

  要不要加入我们,亲自做一个生活的玩家?



  部分图片由越野E族主编王青提供

  特此鸣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自由机械!

  同时欢迎回复消息来提出您对我们的意见和想要了解的内容,我们尽力奉上!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