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明知道后排地板凸起让坐中间的人难受,为什么还要这么设计?

经常看汽车评测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尽管各大媒体对车辆的评测重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在大多数的节目中会被涉及,那就是后排地板的隆起高度。


虽然很少有人拿尺子去量这个隆起高度的尺寸,但放个手机、配上一双过气的43号运动鞋,继而谈谈日系车近乎纯平的地板带来人性化的关怀,已经成了十分常见的项目。多年前,在为日系品牌做汽车培训的时候,日系车型纯平的地板几乎成了重要的卖点,和德系高高隆起的后排“肿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然而过去多年,这样的状况非但没有任何改观,反倒是很多日系车型,后排地板中间也开始渐渐凸了出来。怎么回事,难道是设计和工艺退步了?

这件事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也是常说常新,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地板的问题。

设计理念上的根本不同


因为车系众多,我们就拿日系和德系这个对“老冤家”作比吧。提到工业,第一个应该想到的就应该是德国了,在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这位先驱的带领下,现代汽车工业伴随着他的那台三轮车在德国开始发源,后期又和四轮燃油车的发明者共同开创了“Mercedes-Benz(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在深厚的工业基础之下,德国车对机械制造的能力几乎无人能敌,目前依然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同时在车辆的设定上,德系车在操控、动力上要求更为激进,所以很多四驱车都是以德系著名。大批的厂家都在是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理念在对产品进行研发设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德国工业是以“技术驱动”的。其实打开发动机舱就能看到,德国舱内的大多数十分工整,底盘也同样,隆起的地板既能满足四驱的需要,又能将车辆的进行整齐的排布。

日系车的发展有所不同,首先于国家本身,在资源以及工业发展进程上在发展初期与德国相距甚远。尽管日系车在研发与创新上也有着极高的要求,但作为后来者,还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先满足消费者需求、把车卖出去赚到钱才是首当其冲的要务。所以日系车普遍以舒适性为导向,更多满足消费者或者说市场需求,也就是“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基于此,对速度要求不高、四驱车型少的日系车,对的空间要求就少了很多。

功能需求的不同


发展的最早期,德系车大多都是后驱车型,在前,驱动轮在后,那就需要一根连杆把他们连接起来,为了避免车辆行驶时刮擦这根,只能牺牲车内空间了。即使到现在,德系车中如宝马几乎也都是后驱车。大众即使走了前驱路线,但也有四驱车型配备,再加之模块化的设计,最优解就是满足最大的需求,所以完全没必要重新再设计一套了。

日系车其实很有趣,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谈到过,其实在工业上德系是日系的老师。日系车早期的发展路线其实是没有那么清晰的,同时也很少配备四驱或者后驱系统,但得益于自身的努力以及车辆在经济性上的表现,逐渐受到了世界消费者的欢迎,毕竟大家都没那么富裕。所以日系车将做的很平整,满足车内所有人对舒适性的需求。但对于重心、操控等方面买这个类型车的人并不是那么在意,所以即使高速飘一点、加速弱一点也没有关系了。

但是近年来,包括丰田TNGA架构下的车型以及本田思域等主打运动的车型,也开始考虑车型操控能力,后排地板也慢慢变得越来越高了。


其实,每一个车系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路线,而对于某项特征的优劣也是见仁见智。曾经还有人谈到不凸起的车安全性差的问题,更是无稽之谈。工业是体系化的能力,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招牌犯险。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