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滴滴造车“板上钉钉”?传统车企真正的危机才刚开始

尽管官方始终保持“静默”状态,但“滴滴造车”的消息已传得言之凿凿:据称滴滴出行的造车项目将由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牵头,而他也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此外,还有消息称该团队正在从主机厂广泛“挖角”,曾任蔚来汽车用户发展副总裁的朱江可能会加入,这位先后在华晨宝马、雷克萨斯、蔚来、福特中国等就职多年的营销悍将,或将再一次投身“新势力”。

去年11月16日举行的“滴滴开放日”上,滴滴出行正式发布了和比亚迪联手打造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首批5000台已在各大城市陆续投放。与过去的网约车不同,D1专门针对移动出行场景设计,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可谓汽车共享化趋势下出行公司与车企结合的新物种。

从目前传出的信息来看,滴滴显然对D1并不完全满足,不管是选择亲自下场造车、还是继续寻求代工,滴滴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掌控产品定义、智能技术乃至数据共享上的主动权,而且很可能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造车理念。

其实,过去汽车行业中不少人认为造车新势力抢夺的只是能源替换的“蛋糕”,但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软件、数据、算法等逐渐成为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大家赫然发现,智能化才是这些新玩家的主攻方向,而这恰恰是传统汽车厂商最为明显的短板所在,而在这些领域更具竞争实力的互联网巨头近来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苹果到华为,从小米到滴滴,互联网巨头结队造车,无疑将对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这一波“新势力”无论在资金、技术储备还是对智能电动汽车的理解上,都比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抢吃螃蟹者”更为透彻,势必将加速推动产业竞争重点从汽车产品向出行生态转变,未来将围绕智能汽车,形成充电网络、软件数据增值服务、出行服务平台等生态服务体系。

曾几何时,许多传统整车企业的“掌门人”曾预言国内汽车品牌将大面积洗牌,而造车新势力最多“只能活三个”。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那些不适应智能化浪潮的传统车企,反而面临着更加危险的境地。

标签: 滴滴 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