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添加图片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只知道新能源汽车火,但不知火到了什么程度,忍不住好奇看了一眼数据,被吓到了!
有相关数据统计,截至到今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并且增长势头依旧强劲。今年1月至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96.7万辆,销售95万辆,这数据你就说谁看了不眼红。
不过,凡事都有利弊,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加速增长的电池的消耗量。据业内统计,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该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2025年之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更将超百万吨。
这就有点吓人了,大家应该都知道,电池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处理不当将产生环境危害。如何合理解决这么多的电池回收,成了一个大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问题
这里科普一个知识点:按照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动力电池常常剩余80%余能即可“退役”,也就是说,“退役”后的电池仍有巨大的利用价值。
至于回收后具体有什么用,依旧是知识点:
一是对符合能量衰减程度的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级利用,即将退役电池拆解成模组或电芯,形成小型电池用于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太阳能路灯,或者将多个完整的电池包合并,用于光伏、风能储能装置等领域。
二是对无法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再生利用,即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两种动力电池类型——即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中含有的锰、锂,尤其是更为稀缺的钴、镍等重金属资源提取出来。
二、回收市场蕴含着商机
“有抱怨的地方就有商机”,当一部分人在抱怨电池回收难,另一部分人对电池回收漠不关心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据东方证券预测,到2025年,梯次+回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亿元,庞大的回收市场逐渐吸引了国内的三方势力——第三方机构、材料企业和电池企业的加入。
截止2020年初,国内经营范围含“电池回收”的企业数量有3000余家,仅2019年新增企业就超过700家,可想而知,电池回收市场有着多么激烈的竞争。不过,2018年至今,仅有27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俗称“白名单”,也被称为业内的“正规军”。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大家多少应该也能想到。正因为正规企业数量有限,此外,也受市场不规范、配套政策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较大比例退役动力电池流向了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被无资质、高污染的小厂高价收购后,不仅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利用,最终还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怎么规范化、专业化回收电池,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三、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体系
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仅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还得靠国家。近年来,为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早在2016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中,便明确提出重点任务:“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品编码制度和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并要求2017年完成。
2018年,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整车企业需承担动力锂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随后一批批由车企或梯次利用企业指定的回收网点迅速上马。
此外,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发布5项车用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基本形成了标准体系框架。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
总的来说,电池回收行业,既关乎产业发展和民众健康,同时也关乎企业责任与切身利益。相信在规范的框架和政府的监管、引导下,这批“黑马”定能在市场的打磨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有不少传统车企也纷纷转战新能源汽车,大家觉得在电池回收行业传统车企有望突出重围吗?欢迎来评论区讨论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