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悬架扫盲02-空前详聊麦弗逊(1)

图0.jpg

图:保时捷 boxster S 的麦弗逊前悬挂(2013)


爱车的诺诺微信号:icheNuonuo


写在前面

我们上一集聊的是悬挂基础,别急,后面的内容会越来越精彩,直到为大家解读精准操控的DNA密码,指导诺粉如何科学改装提升性能。这些都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之上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慢慢享受学习的过程。

为了用全新的方式将诺粉带入麦弗逊的世界,我纠结了两个不眠之夜,最终决定推翻改过三遍的稿子,另起炉灶。

我有预感,这篇朴素的网文会让很多人对麦弗逊这个旧事物有空前的新认识。当你找一个安静角落读完后,可能会由衷感叹,自己曾经对于麦弗逊“了解得太少”。


【麦弗逊悬架】3万元的面包车也用?!

先不急于评价这句话。

身边不少车友和媒体说麦弗逊悬架是低档货,我知道那是因为不够了解;但当我遇到不少国外工程师不会写麦弗逊这个单词,网上能搜到关于发明者的生平少得可怜时,我意识到更大的问题是人们习惯了对历史的遗忘。

每个为汽车技术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工程师都该被记住,如果这篇帖子可以让千万中国车主了解并记住“麦弗逊”这位伟大的工程师,我的成就感将远高于辟谣某个民间评测。

图片1.jpg

麦弗逊,是美国工程师Earle Steel MacPherson发明的。这张照片拍于1952年,恐怕也是网络上能找到的唯一肖像了,60多岁的老先生颜值保持得很好啊!

既然百度也查不到什么料,我就填补一下空白,把我能整理和打听来的那点人文干货与诺粉们分享一下。(约定一下:提到,我就用麦弗逊;提到人物,我就用MacPherson,没有不礼貌的用意哈)


Part 1:战火中就业年轻的上尉

自古以来就有“以史为鉴”这个说法,意思是回顾历史,通过总结别人的经历,自己可以少走弯路。学习人文、研究历史的一大意义就在于此。这位高颜值理工男的职业经历可谓辗转曲折,除了著名的技术成果之外,诺诺还会分析一下他的起伏经历折射出的道理,放在今天仍旧值得我们晚辈学习,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工程师们。

MacPherson生于1891年,1915年从伊利诺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工程师的梦想之都——底特律,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图片2.jpg

 (伊利诺斯大学校园)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小哥本科还没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欧洲打响了。世界局势动荡,同学们都无心学习和择业时,他仍旧理智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进入一家叫Chalmers的公司做自己喜欢的工程师。

MacPherson在第一份工作中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理工男才华。踏入社会的第二年,也就是1917年,美国也卷入战争。为此,国内为了军事战备提前招募了很多顶尖工业人才,他就是其中一个。当年,他被调到欧洲战区的“美国远征军团”航空技术事业部当上尉,专门搞航空发动机


Part 2:跳槽——永远清楚要去哪里,要做什么

1918年,一战结束,MacPherson光荣回国,借机换了一家大一点的公司(自由公司)。没有干多久,这家公司就被卖给了“哥伦比亚”。MacPherson无心在公司重组的动荡纷争中继续研发,再次选择易主,加盟了当时名气很大的Hupp公司。

我知道诺粉中更有很多是创业者或准创业者,所以此处值得为你们跑题几分钟。

Hupp是1908年成立于底特律的一家车企,旗下汽车品牌叫Hupmobile,下图是Hupp的第一款,设计美观大方,在1909年的底特律车展上非常叫座,创造了当年销售500多台的骄人战绩。

图片3.jpg

        Hopmobile的Model 20(1909)

要知道当时的几乎是100%手工打造,耗时、产量和价格都跟今天的小型私人飞机似的。新成立一家的公司,第二年就卖出去500台飞机是啥概念?牛B得稀里哗啦的。

Hupp质量不错,外观也颇受欢迎,底特律警局也把Huppmobile作为御用警车。20年代中期,Hupp发展成为雪弗兰和福特汽车的强劲竞争对手,到1928年时,销量已经达65000台。

直到30年代末期,Hupp濒临倒闭时,仍有20多万名车主还在驾驶Hupp,而且他们都还是第一任车主。(按当时的换车速度,做二手车,应该活不下去吧?)

图片4.jpg
 1938年Hupp旅行车广告,$1045,你没看错!

这么NB的公司怎么说没就没了呢?这正是诺诺想说的。

在Hupp公司的快速发展时期,公司高层决定涉足豪华车市场,制造更贵更强劲的8缸,增加单品的利润。原来畅销的4缸产品线并没有很好地巩固和延续,新的项目分散了有限的精力,原有的客户群体也因公司定位改变而被疏远,公司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这其实是一个商业定位的问题,不同的细分市场都可以赚钱,并不代表你都可以去插一脚。当时,美国主营中档的公司基本都为这个幼稚的想法交过学费,不少公司因此倒闭或被收购,刚刚走向蓬勃的工业发生洗牌。

想做的事情太多,想造的车型太多,但每款产量都不高。一旦没有足够的单品类产量去分摊一次性投入,就不要说盈利了。

*不少想创业的诺粉问到我商业定位,其实我是个外行,推荐大家关注一下Jack Trout的书,这是真牛人,很有用!

聪明的MacPherson显然提前看到了这一点。他在Hupp干了10年后,1932年,身为首席工程师的他,决定离开发展艰难的Hupp,再去一个更大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学。事实上,MacPherson是明智的,永远选择位于上升通道,并有清晰定位的公司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离开几年后,Hupp就衰亡了。

孔子说过“四十不惑”,这句话适用于全人类。这一次跳槽,实属谋定而后动,MacPherson从此跨上了一个更大事业平台——通用(GM),并在入职后就担任研发副总的首席助理。(要跳槽的诺粉注意了,要么创业,要么去有希望的创业公司,打工的话,就得选大平台)。


Part 3:牛人,不如牛团队

当时,MacPherson还从Hupp带走了几个圈内小有名气的工程师,一起脱离苦海,投靠GM。这些小伙伴们进入GM后,分别在车身、系统等核心领域独挡一面,颇有建树,后来在新车型开发的项目上对MacPherson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5.jpg

         1935年的GM乘用车制造现场

图片6.jpg

         1944年的GM军车制造车间

用今天的话来讲,懂得花心思经营团队的人,才是真正的牛人。就这一点,如今很多身处管理岗位的工程师依然没有清晰的意识,这也是他们身心俱疲,工作起色不大的原因之一。

我创业前在一家外资公司的研发部呆过,这个部门招了不少年轻好学的应届毕业生,但是他们的主管却不善于与这些年轻工程师分享知识。我一进公司,就听大家谈论那位主管有一本界知名教授写的限量版玉女真经——《xx系统设计宝典》之类的,平时除了自己翻翻就是锁在抽屉里,大家口水已久,却从不外借。终于,一位细心的工程师开始利用空闲时间研究开锁,终于在一天下班后撬开了主管的抽屉,把“真经“偷回家看了一整晚。次日一大早赶来公司,悄悄放回原位,锁上抽屉。

因为工程师拿的是相对的“死工资”,通常很长一段时间内,收入跟能力和才学无关,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眼里,学与不学其实差不多。所以我很赞赏这位“偷经者“,他不但好学,还很清楚年轻时要什么,而更多的工程师在入职后不久就失去了激情,没几年就被迫转移了重心,结婚、买房、买车、还贷接踵而至,让他们在有学习能力时放弃了学习的机会,更不要说克服困难去学习。

团队跟你混,无外乎两个原因,可以赚到钱,可以学到东西。前者直接有效却经不起考验,后者的潜力则是要多少有多少。因此我在过去10年的从业历程里,一直很乐于把我知道的东西与周围人分享,鼓励下属自我突破,尝试新的东西,甚至为小弟恶补振动分析,只为他下个月跳槽面试时可以开更高的价钱。我辞职创办爱车的诺诺时,整个部门的工程师申请离职追随,大概这算原因之一吧。

再辉煌的生命都有告别的那天。如果在这之前,我可以看到我的知识、理念影响了很多人,我无法做完的事情正在被他人继续着,我将不再留有遗憾。


追剧预告

诺诺将在下集为诺粉们讲述MacPerson到了GM后的职业生涯。

在这个大平台上,这位天才工程师成就了什么?

首次搭载麦弗逊设计方案和其他奇葩设计的Chevrolet Cadet,超越了GM对驾控和舒适的预期,却无法量产,理由是“太过高大上”?

图片7.jpg

    图:雪弗兰Cadet车型外观手绘图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