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吉利龙湾行动到底有多恐怖?核心在于吉利终于回归正途

一度在“电动化”冲击下显得有些步履凌乱的吉利控股集团,开始展现出其绵绵不断的如海浪般一浪接一浪的自我进化的力量。

10月31日,吉利汽车集团在杭州湾研究总院举办了“智能吉利2025——吉利龙湾技术荟暨全球动力科技品牌发布”活动。

外界关于这场会议的读解纷繁复杂,观点很多,吹捧的文章也有不少,但到底应该怎么看这场会,看过我们这篇,你可能会有新的看法。

其实这场会的核心,看官方新闻稿的第一段就一目了然:

1、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以及全面推进“智能吉利2025”实施的“九大龙湾行动”。

2、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瑞平发布了全球动力科技品牌“雷神动力”。

看明白了吧,这场发布会就说了两件事: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发布全球动力科技品牌“雷神动力”。

雷神动力:来得有点迟 但时机刚刚好

在解读吉利的“雷神动力”之前,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国汽车品牌的执牛耳者步调出奇地一致:聚焦混动。

2020年12月15日,长城柠檬混动DHT(Dedicated Hybrid Technology混合动力)技术正式发布,吹响了传统车企向混合动力技术进军的号角;

2021年1月11日,比亚迪正式发布DM-i超级混动搭载超级电混系统。现如今,搭载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车型一车难求;

2021年4月20日,奇瑞汽车在当年的上海车展发布“奇瑞4.0时代全域动力架构”,这一涵盖燃油和混动解决方案的动力系统叫做“鲲鹏动力CHERY POWER”。

也就是说,在吉利发布“雷神动力”之前,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有三大中国汽车品牌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机,推出了全新的燃油动力及混合动力技术品牌。

其中尤其比亚迪和长城的混动品牌,在业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混动风潮,风头完全盖过了“混动王者”丰田和本田。

消费者及整个行业聊到混动技术,言必称“比亚迪DM-i和长城DHT”。尤其是比亚迪DM-i,市场上已经一车难求,比亚迪官方已经多次因为交付不及时而公开向消费者道歉。

以比亚迪为例,其1-9月销量,混动车型已经占到了44.03%,接近半壁江山。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负责编撰并于2020年10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计划到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全面混动化,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占比达到100%。

这是一个蓬勃向上的市场。这个市场让人们看到了,车企不必100%言必称电动汽车,“节能汽车”同样大有可为。

吉利在这个时候推出“雷神动力”科技品牌,尤其是其中的“神级混动”技术,可谓恰逢其时。

根据吉利的介绍,其“雷神动力”科技品牌主要包括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高效传动、高效引擎以及新一代电驱装置“E驱”,覆盖了燃油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

其中,雷神智擎Hi·X作为世界级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包含1.5TD/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DHT(1挡变速器)/DHT Pro(3挡变速器)混动专用变速器,支持A0~C级车型全覆盖,同时涵盖HEV、PHEV、REEV等多种混动技术。

吉利汽车称,雷神智擎Hi·X拥有六大混动行业天花板级技术,是世界级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创下多个世界第一,在核心技术上全面超越日系混动。

具体来讲,这套量产混动发动机热效率为43.32%,而本田混动产品热效率仅为40%,国内领先的比亚迪,也仅为43%。而发动机热效率是衡量发动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与之匹配的吉利自研DHT Pro变速器,重量仅120kg,最大输出扭矩4920N·m、扭质比达41N·m/kg。

在变速器质量上,吉利DHT Pro仅为120kg,比亚迪的超级混动变速器重达150kg,长城的两款DHT变速器质量则分别是135kg和148kg。这意味着吉利在扭质比这个关键技术上,比长城、比亚迪的同类型产品都要更先进。

而这次发布会,吉利不仅推出了业界领先的混动技术上,同时还宣称,目前正在与戴姆勒共同开发符合欧7以及国7的新一代发动机。吉利汽车称:“‘雷神动力’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提供全球领先的高效智能动力解决方案,实现中国动力供应全球。”

如果说比亚迪超级混动、长城柠檬混动等混动技术开创了中国汽车行业之先河,奠定了中国节能汽车未来数十年领先世界的技术基础的话,吉利控股则更进一步,不仅在混动技术上进一步完成了对丰田、本田及国内竞争同行的超越,更在传统燃油动力技术上,喊出了“中国动力供应全球”的目标。这在全球汽车工业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里,都是从未发生的事。

这在全球高呼全面电动化的今天,吉利控股却喊出了“中国动力供应全球”的口号,这意味吉利汽车重新回归了“正途”。

关于吉利的2025战略

在提出全新“雷神动力”科技品牌的基础上,吉利提出的2025战略,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同样显得出类拔萃,其具体表现就是吉利提出的“九大龙湾行动”上。这九大龙湾行动,可以一一切中要害。

龙湾行动之一:吉利控股将持续保持中国汽车品牌研发投入第一,5年内研发将投入1500亿元。5年1500亿,这绝对是一个拿得出手的数据。

以小米造车为例,其计划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这意味着其未来十年的全部投入,还不到吉利控股未来五年研发投入的一半。中国另一个汽车巨头长城汽车前不久在发布其2025战略时,公布未来五年的研发投入为1000亿元,同样远不及吉利控股的1500亿。

回到吉利控股旗下吉利汽车。公开数据显示,尽管其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23.05亿元人民币,国内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高达77.64亿元,但从研发投入和营业额的占比看,吉利汽车研发投入占总营业额的5.12%,基本与大众汽车集团的6%平齐。而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上汽集团仅占2.12%,比亚迪在国内占比较高,也仅为4.85%。

根据机构发布的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吉利控股集团以218.11亿元的研发投入排名第九,是榜单中唯一的汽车企业。这一榜单排名前三的则分别是华为、阿里和腾讯。

“很多朋友问我,这么大的研发投入,意味着什么?我回答了三个字:‘临界点’。在当今,能源与环境的危机、工业4.0、万物互联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汽车才是满足用户极致出行体验的‘硬核’。所以,这个研发投入排行榜,体现了吉利正处在‘智能出行科技型企业’新的临界点”,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发布会上表示。

因此,从研发投入这个角度看,如果吉利控股集团说第二,国内基本没有哪家车企敢说第一了。当然,吉利控股集团之所以能够在研发投入上力压群芳,跟它的全球产业布局(沃尔沃汽车的拥有者、戴姆勒集团大股东),多品牌(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极氪、极星)等企业架构和实力不无关系。

龙湾行动之二:实现自动驾驶的全栈自研,加快实现智能出行“零事故、零伤亡”的愿景。到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完全掌握L5级自动驾驶。“造最好用、最安全、最负责任”的自动驾驶汽车。

关于自动驾驶,没有人怀疑它是汽车社会的终极目标之一,但目前整个行业实际上非常混乱。截至目前,车企推出的所谓“自动驾驶”如特斯拉推出的FSD(Full Self-Driving 完全自动驾驶),实际上依然是L2级的辅助驾驶。近年来接二连三发生的因辅助驾驶而起的交通事故,一方面是辅助驾驶本身还不完善而引发了事故,更多的则是因为车企过度宣传或消费者过度信任了辅助驾驶功能而导致。由此导致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对所谓的辅助驾驶并不信任,具体表现如特斯拉FSD功能2020年在中国的装机率不到2%。

在这样的背景下,吉利提出了“造最好用、最安全、最负责任”的自动驾驶汽车这样的目标,完全是吉利的企业价值观使然。

纵观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吉利先后提出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等企业理念,正是在这些理念的支撑下,吉利汽车及吉利控股集团成长成为今天的模样。

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造最好用、最安全、最负责任”的自动驾驶汽车这句朴实无华的口号,将再一次引领吉利到更远的方向去。

“目前吉利是全球唯一具备卫星通讯和定位、高精地图和导航、汽车芯片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汽车企业”,淦家阅称。以吉利自研的芯片为例,其刚刚研制成功的智能座舱芯片SE1000,采用车规级7纳米工艺,只有83平方毫米,但里面却集成了87层电路,88亿颗晶体管,一次性点亮。这是中国第一颗7纳米制程的车规级SOC芯片。

“7纳米SOC芯片之后,2024到2025年,我们会陆续推出5纳米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以及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到256TOPS,满足L3智能驾驶的需求。同时,通过多芯组合,算力可拓展,可满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算力需求!”淦家阅称。

这意味着吉利在自动驾驶、智能化这个方向上,是在实实在在地投入,而不像很多初创企业一样,很多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龙湾行动之三:5年内,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引领智能移动终端时代。其中吉利10+,几何5+,领克5+,全新换电出行品牌5+。

这个相对简单一些,所谓“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这个定义比较宽泛,比如包含智能座舱的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都可以是这个类型。

龙湾行动之四:2025年度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保持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赶超主流合资品牌。其中,极氪科技65万辆,吉利汽车集团300万辆。国内市场,吉利品牌130万辆;几何品牌30万辆;领克品牌60万辆;全新的科技换电出行品牌20万辆,集团整体海外销量60万辆。

根据数据,2020年吉利汽车集团的销量是210万辆,到2025年才365万辆,这个数据看起来完全没有造车新势力的“浮夸风”,但反而给人一种野心不足的感觉。

龙湾行动之五:全面推进全球化进程,实现技术出海,2025海外销量达到60万辆。主要包括三大品牌:吉利、领克和宝腾。

实话说,吉利这个海外战略有点保守了。上汽集团2025年海外市场的销量目标是150万辆。而奇瑞控股刚刚发布的消息,其今年1-10月累计出口已经达到了21万辆。不过如果算上沃尔沃的销量,其2020年海外销量已经达到了49.54万辆。同时吉利还是戴姆勒集团的大股东之一,所以关于“海外市场”,吉利相比国内其他企业,恐怕角度也有些不一样。

龙湾行动之六:至2025年碳排放总量减少25%,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是2030年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这个目标一经确立之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均比国家目标提早了五年。

因此吉利控股提出这一目标,意味着这是一家时时刻刻愿意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企业。其高度敏感、负责的社会公民意识,也是吉利的特色之一。

龙湾行动之七:数字化赋能商业模式升级,实现移动终端100%全场景数字化价值链。

根据这一规划,吉利控股计划实现100%用户直联,2000+数字化智慧门店,1000万+APP用户规模。

这一行动,字数少,但实际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实现100%用户直联,这意味着吉利要抛弃过去的经营模式,或全面转型直营,这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何重塑与之前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实际上非常困难。吉利喊出这样的口号,展现了它彻底拥抱新时代,全面转型和变革的决心。

龙湾行动之八:以技术引领实现价值创造,2025年实现EBIT达8%以上,具体包括:研发效率提升30%,销量规模提升200%,单车平均收入提升30%。

根据吉利控股2020年财报,包括领克在内的单车平均售价为8.04万元,比上一年仅增长1%。吉利提出这一行动计划,可谓铁了心向高端转型。这符合中国汽车品牌售价正在普遍提高这个大的趋势。

龙湾行动之九:3.5亿股股权,首批激励万名员工。

“这是中国汽车史上‘手笔最大’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也是我们迎接变革、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重要信号,让更多的核心员工从‘打工人’蜕变成为‘合伙人’”,吉利控股CEO淦家阅称。

最新消息显示,宁德时代10月27日披露的股权激励计划,拟向4483人授予股票权益516.104万份(股),预计平均每人可获得股票激励计划“红包”28.34万元。而长城汽车则在今年5月份发布了相应的股权激励计划。

包括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岚图汽车,都预备实施相应的“股权激励”或“合伙人”计划,

写在最后

总体而言,吉利控股发布2025战略及以混动技术为主的动力科技品牌,时机上有点晚。但事实上所谓战略,什么时间点发布并不那么重要,能不能实现才最重要。如果像恒大、乐视、宝能那样,发布一系列不那么切合实际的战略,发得太早,目标定得太大,实际意义并不大。

最近几年来,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车企在“电动化”大趋势的冲击下,一时间乱了方寸。即便吉利自己,也经历了从几何到领克到极氪,包括沃尔沃的电气化,以及沃尔沃和吉利共创的极星品牌等,相信即便吉利内部,也还在梳理和构思其全面电动化的最佳框架。

在传统动力这块,到底在传统内燃机这个方向上是否继续加大投入,或在混合动力这个被认为是“过渡方案”的路线上是不是要重金投入,整个行业都经历过一个静默期和思考期。

如今,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从实际出发站了出来,决定在混合动力、电动化、智能化、飞行汽车等方向上全面发力,意味着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已经选定了自己的方向。于吉利控股而言,在经历了一系列电动化的转型和尝试之后,发布以“雷神动力”科技品牌为核心的2025战略,意味着吉利控股重新回到了正途。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