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C-NCAP十周年磨一剑 继续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十年一剑,如今,C-NCAP已经成长为国际知名汽车安全评价体系,是安全研发设计风向标,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我们今后将努力推动C-NCAP持续健康发展,在工业发展潮流中继续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 ”——C-NCAP管理中心主任于凯

 从2006—2016年,C-NCAP在中国走过了10年,在其实施10周年之际,我们对C-NCAP管理中心主任于凯进行了专访。关于中国技术研究中心建立C-NCAP评价体系的初衷,于凯谈到:“从技术层面来讲,10年前,中国的碰撞标准和欧美日相比,整体处于跟随状态,缺少自己的新车评价体系,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两方面的后果:其一、从国外进口的车型,在原车设计上虽然有更好的安全配置和技术应用,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出口到中国的车型就采取减配置降成本的策略,降低了原车型安全配置水平;其二、由于没有更为严格的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导致很多自主品牌在出口到国外市场的时候,无法适应国外严格的新车评价标准,从而在海外安全评价试验中,屡屡出现低分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中国产品声誉。

       从公益层面来讲,10年前,正是轿车进入家庭的发展时期,普通消费者逐步关注产品性能。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而的碰撞安全性能并不像舒适性、动力性等,它是无法体验的,消费者无从知晓一辆车安全性能到底怎么样。NCAP评价体系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把一般试验简单的‘合格’和‘不合格’判定变成直观并量化的星级评价,为消费者选车购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为了使中国消费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车辆的安全性能,保障中国消费者享受同等安全性能进口车的权利,也为了促进中国企业快速提升安全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从而能够有更充分的实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最终达到降低乘员在事故中的伤亡率,构建更加安全的社会的目的,中国技术研究中心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外NCAP的成熟经验,建立了C-NCAP评价体系。通过这样一套比国家标准要求更为严格、测试项目更加全面、操作更加规范的评价体系,进而引导关注安全的消费理念,促进整个行业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

        C-NCAP经历了10年的发展,在谈到10年来C-NCAP对于中国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时,于凯说:“10年来,C-NCAP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成长过程,这推动了整个中国产业的安全技术从起步到全力提升的发展。随着C-NCAP的推出,不管是进口还是合资车型,国外车企都越来越多地参考了C-NCAP进行相应的研发和改进。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更是明确了开发设计目标,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将获得C-NCAP高星级评价作为提升产品安全性的最高目标。10年来,C-NCAP规则的版本随着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不断升级,对产品安全技术进行逐步引导,稳步提升。在C-NCAP实施之初,取得5星级评价的车型数量有限,随着车企对C-NCAP评价体系重视程度的提高,逐步加大在车型安全性方面的前期研发投入,高分车型在C-NCAP评价中比例逐步提升。”10年的发展,既有成就,也会有不足,对此,于凯说:“谈到不足,其实更应该说是将来的发展空间,C-NCAP在10年研究中,深切感到中国在技术及道路交通方面的基础研究非常薄弱,比如事故研究、人体伤害机理等,并且对于某些新的试验形态和新技术应用经验也存在明显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消化吸收,如何更加全面地、科学地评价车辆安全性,C-NCAP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在中国产业中,自主品牌占据着半壁江山,其安全性的水平受到广泛关注。随着C-NCAP的开展,很多自主品牌开始越发重视安全,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这种状况,于凯说:“10年前,自主品牌车企的安全研发技术比较落后,在国外的一些NCAP评价试验中曾经有过非常糟糕的表现,在C-NCAP评价之初,也有不少车型只得到了2星级的评价结果。安全水平不高不是说自主品牌企业不重视安全,而是10年前除了国家标准的符合性要求外,没有其它更高的规范要求,企业在产品安全性能开发方面也缺乏经验。随着C-NCAP评价规则的不断提升,自主品牌车型的安全水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加大对安全领域研发的投入,而今在被动安全技术水平上已不逊于国外车企,有的自主品牌车型也取得了“5星+”的成绩,这些都是我们所乐见的。增大安全技术研发投入,从直观角度来看提升了C-NCAP评价成绩,从更深层次来说,提升了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使我们的自主品牌车企能够在国外市场上从容面对各种考验。在这期间,C-NCAP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这是C-NCAP取得的成就,也是中国工业的进步。”

        每年,C-NCAP购车费用是一大笔开支,这笔费用的来源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此外,如何持续保证C-NCAP的公正性不受外界影响,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于凯在讲到这些热点问题时说:“中国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行业独立、公正的第三方科研机构,坚持C-NCAP的非商业原则,经过多年来的积累,中汽中心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做好这件事。中汽中心每年都会从自身业务收入中划拨一笔专项资金作为C-NCAP购车和试验经费。所有试验车辆(包括企业自主申请进行评价试验的车辆)均由管理中心从市场直接购买,并且购车过程不告知企业,避免了企业特制试验车辆,这样既保证了试验车辆和消费者所购买车辆的一致性,又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在购车、试验的各环节,都有媒体的跟踪报道,保证了从购车环节到试验环节公开、透明。未来,C-NCAP将继续保持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继续保持第三方权威评价的公信力,并愿意接受行业和社会的监督。”

       C-NCAP在全球产业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NCAP机构, Global NCAP组织一直在推动全球NCAP标准的统一和融合,如澳大利亚ANCAP的测试规程今后将与Euro NCAP一致,对于未来C-NCAP发展是和国际NCAP接轨,还是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的问题,于凯回答说:“在国外NCAP机构中,Euro NCAP起步较早,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有丰富的经验,其评价规程也被很多国家的NCAP机构所借鉴。长期以来,各NCAP机构的评价规程各不相同,这是基于各国和地区不同的道路交通事故特点提出的。比如Euro NCAP在早期的评价中,没有100%完全正面碰撞试验,而C-NCAP因为中国交通事故统计中正碰事故比例较高,将100%正面碰撞试验纳入评价。美国因为行人事故数量较少,因此,不管是法规还是NCAP,都没有行人保护项目,行人保护评价却是Euro NCAP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国是行人事故高发的国家,所以行人保护将来也会纳入C-NCAP体系。所谓和国际接轨,我们要在试验技术、试验方法、试验设备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学习,尽可能做到一致,但在试验项目和评分规则上,还是需要结合中国自己的道路交通特点、事故特点、行业状态、产品技术水平等进行科学的研究,制定合理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评价规则,使C-NCAP评价体系切实在中国发挥它的作用。”

        

        在下一个10年,C-NCAP将持续提升评价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在人才队伍建设和试验能力提升方面加大力度。于凯说:“C-NCAP的发展,设定了周期性更新完善的目标,基本上每3年会对评价规则进行一次完善和升级,目前2018年版规则已经开展了改版的相关研究工作,并且阶段性地与行业进行沟通和探讨。未来10年中,C-NCAP将会持续提升评价标准,引领行业持续提升安全水平。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比如交通事故数据分析、新技术的跟踪和应用分析、针对中国车型特点的数据统计和试验分析等,只有这些基础工作做得深入了、细致了、透彻了,C-NCAP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相应地,中汽中心的技术人才队伍会不断进行储备和扩大,试验室会不断进行新项目的实施预演和论证工作,试验能力也会有更快的提升,力争成为国际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丰富的试验室之一。同时,也将为行业造就更多的专业人才,在安全领域得到进步和成长,带动整个行业在安全领域试验能力的全面提升。”

        C-NCAP已经走过了10年,对于这10年的感触,于凯说:“10年来,中汽中心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科学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公正、公平、公开地开展C-NCAP工作,除了自身的努力和严格要求之外,更多地依靠国内外企业和专家们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虽然我们有不足,但是我们不会气馁,我们还会继续进步。10年来有目共睹,中国市场在售的安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安全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10年一剑,如今,C-NCAP已经成长为国际知名安全评价体系,是安全研发设计风向标,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我们今后将努力推动C-NCAP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工业发展潮流中继续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

(本文发表于《2016年版C-NCAP年鉴》上)

2006年8月29日,随着一辆车以50km/h的速度撞向刚性壁障,C-NCAP测试正式拉开帷幕。今年,正值C-NCAP成立十周年之际,“2016第三届安全日暨C-NCAP十周年”活动将于8月5日在天津举办。活动期间,将有C-NCAP管理中心领导进行C-NCAP十年回顾和未来展望,并对十年来在安全技术发展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企业进行颁奖。本次活动还有个重头戏——全球首次公开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这是安全领域的又一次领先创举。另外,本次安全日活动还有主动安全技术试乘体验,为今后开展的AEB测试进行预热。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在中汽中心园区内展示他们最先进的安全技术。敬请期待!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