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不妥协”的极星会向中国市场妥协吗?

极星用一个“不妥协”广告暗讽了特斯拉与大众,显然有“搏出位”的感觉。毕竟刚在去年12月开始在美国交付极星2,急需一个在美国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机会,“超级碗”这个巨大的舞台肯定不容错过。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在上海街头看到了一辆行驶中的极星2(应该不是试驾车)。在这个有免费绿色牌照BUFF加持,什么样新能源车都可以有(政策收紧前)的城市,犹如中彩般的罕见。


而在这之前,我只能在活动现场、媒体平台,还有朋友圈中才能看到极星的各种身影,现在终于可以将极星从我的“路上未见过新能源车列表”中划掉。


事实上,这款目前只在中国生产,出口全球的新能源车品牌,在2020年获得李书福先生亲自“带货”试驾极星2,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

2021年,极星全球销量实现2.9万辆目标,其中,欧洲市场达到2.1万辆,与特斯拉和大众在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有着极大的差距。所以很为极星“不妥协”的底气感到疑惑。

 

而在中国,2020年极星2的销量为365辆,按照极星中国宣布,在2021年实现471%的同比增速来算,2021年的销量最多2000多辆。哪怕不与特斯拉相比,被其嘲讽的大众2021年在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也是其几十倍。

 

极星更宣布2022年销售目标为6.5万辆,这有点超出我的想象。

 

即便按照极星规划,今年会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率先推出新车极星3,但到现在为止,依然只有伪装车,想要在2022年为极星带来销量“奇迹”的可能性正在不断缩减。

而为极星2021年贡献超过70%销量的欧洲市场,预计2022年依然还要依靠极星2打市场,是否能在2022年继续销量翻倍,也要打个问号。

 

由此看来,要实现6.5万辆销售目标,中国这个新能源车销量持续上涨的市场不应该放弃。但现实很残酷,翻身是很难在一年间实现改变,原因众多,在我看来,有这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是品牌,相比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对Polestar的认识非常短暂,也非常少。即便有,也只知道是沃尔沃车型的性能版,而中文名叫北极星。现在,Polestar以极星命名,并独立出来,老外因为英文关系,可以认它作为沃尔沃的新能源车品牌,但中国消费者却不会。如果要在沃尔沃和一个全新品牌极星之间进行选择,特别是沃尔沃也推出了自己的纯电动车,且价位相当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多数消费者会考虑前者的品牌价值。

 

而说到价位,不容回避极星车型定位问题。毕竟刚诞生时是作为高端新能源车品牌,极星1车价高达百万,而现在,极星2起价不到30万。显然已经与高端有了差距,可以说已经跌落到有着大量竞争车型市场中了。如果后续新车型依然在这个价位区间,显然与高端两字相差甚远。

 

其次,极星的设计还有着沃尔沃设计特征。毕竟对于北欧品牌,或者说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中国消费者好像只认排名第一的,比如沃尔沃,比如宜家,比如曾经的诺基亚等。其他,真的不记得有什么了。曾经还有个SAAB萨博,也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摆脱沃尔沃的影子,找到自己的设计风格才是极星的出路。

此外,坊间有传闻说,极星的研发都由欧洲人负责,中方没有发言权。这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来说,哪怕你再以个性,以设计,以不妥协来诠释自己的品牌,无疑很难接地气。


也许不妥协的极星,最初定位就不把眼光只放在中国,毕竟现在销量也不靠中国。那么就可以理解不必在乎中国消费者的看法,不必向中国消费者妥协。

 

所以在极星2021年度总结展望中,除了目标6.5万辆外,继续全球扩张是其重心。到2022年底,极星全球零售网点预计将增加到150个;到2023年底,极星预计将全球业务扩展到至少30个市场。

 

而且去年9月,极星宣布将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Gores Guggenheim合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新公司将命名为Polestar Automotive Holding UK Limited,股票代码为“PSNY”。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上市,但显然,极星期望今年上市后,在资金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支持来维持其持续扩张。

 

现在,极星的目标瞄准了保时捷。所以,这也是其能有底气向特斯拉和大众发出不妥协的声音吧,我们不在同一水平线了。

标签: 极星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