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讴歌花式挤牛奶:挤兑Q3还是途观?

讴歌上海发布一款介于小型SUV和紧凑型之间的车型 CDX,最好玩的是上网看评论,秒赞派和神补刀派不相上下,难解难分。可以肯定,和CDX都是颇有争议的货。

 

争论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观,有人认为标志性的钻石五边形前进气格栅难以接受,设计语言不知所云;反方回应质疑者是键盘手,应该去现场看实车,其实很炫酷。

 

另外被吐槽的是配置和价格。这两个话题其实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价格的高低和配置是紧密相连的。讴歌CDX将这个级别的豪华品牌打到了一个新底线,起售价格为22.98万元,和途观重合较多,同时板车悬架也被各种“神补刀”。

 

如果单聚焦在产品,很多方面都难以解释为什么要这么玩。比如品牌定位较高,进口车型主力都在40万元以上,大部分车型集中在70万元-100万元之间,为什么第一款车国产车选择了“品牌乞丐版”?

 

这和在中国的品牌状况,以及目前豪华车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有关。这一块市场,不止在挤ABB的小型市场,代表是奥迪Q3,而且在挤大众化品牌紧凑型和中高级车的市场,代表是、CR-V。

 

不要小看了小型,这个价格区间,在化品牌眼里,可是最诱人的利润奶牛。这个区间是化品牌的接驳处,是目前豪华市场竞争中最薄弱的位置。起晚了的,找准这个位置,确实很讨巧。

 

低价开撕夹心层市场

 

同级别的宝马X1起步价是28.5万元,GLA是26.98万元,基本和在一个区间,Q3的起步价是23.42万元。

 

CDX上市时,有人对价格这么评价,“最低配是用来表示这车不贵的,根本不打算卖”。这话不假,大部分车的低配车型都不是拿来卖的,要买在终端市场也很难提到车。但相对于的1.4T, CDX主力车型价格低2万元左右。

 

此前在中国市场销量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太贵。车型RDX指导价起步就以40万元起,MDX则以73.9万起,而且每个车型可以选择的空间不大,一般只有两到三个配置车款。

 

市场,其他更高级别的车型,完全笼罩在ABB之下,很难突破。今年上半年,ABB的总体销量,占据了70%以上。

 

其他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捷豹路虎沃尔沃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等,也有大量车型在和ABB抢市场。他们唯一没有覆盖的区间,只有小型市场,二线豪华品牌在这一块留有空白。如果相对于ABB有价格优势,在这个市场是有机会的。

 

另一方面,整体市场仍在高速增长,叠加上整体市场今年上半年15%的增长速度。赶这趟集虽然有点晚,但某些细分市场还处于中场,下半场时间还很多。

 

业内的一个共识是,这几年的下探,挤压了品牌的中高级车市场份额。不过,目前为止还主要集中在轿车领域,比如奥迪A4L终端市场的价格折扣率普遍超过20%,平均成交价下探到了27万元。

 

价格仍然坚挺,ABB还没有形成下探合围趋势。比如上半年的终端成交价为31万元,折扣率只有10%;多轮价格战的发起者奥迪的折扣率也不过13%,平均成交价为26万元。

 

整体市场的状况,决定了只会选择小型作为国产第一款车。品牌力比ABB弱,CDX在终端市场的成交价,比少3万元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总体判断是,未来仍然会走轿车价格大幅度下探的轨迹。提前一步价格往下走,就可能从ABB身上抢到一块肉;退一步讲,抢品牌中高级车市场或者紧凑型市场需求,比如价格重叠度较高的昂科威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车型别留着过年

 

最早起步于美国,1986年就开始销售。比1989年和1993年起步的都早。但过于追求高端化和性能,导致其规模上被甩开,但同时也塑造了它独特的技术派性格。

 

2001年进入中国,比同为2006年进入中国的都要早,加上上世纪80、90年代以凌志为名的水货在中国很流行,品牌知名度要高很多。

 

即使两三年前,很多普通消费者都认不出的标识。国产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品牌知名度问题。这个一个体系性问题,和营销打法、产品投放、销量规模都相互影响和作用。

 

是一个反面教材。第一款产品引入Q50L,直接打入了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但ABB此时已经在这个细分市场价格战打得难解难分,Q50L在品牌上完全没有优势,价格也打不下来,进入市场时最多是个路人丙,跑龙套都算不上,惨淡在所难免。

 

如果选择QX50作为第一款引入的车型,的状况会好一些。但也不是最好选择,这一块是扎堆的市场,排名前五的品牌,都有同级产品投放在市场上;而且QX50也抢不了品牌紧凑型这个基数巨大的群体。

 

在引入车型判断失误的状况下,的营销打法大开大合,就像往池子里丢石头,再大块的石头,泛起的波浪也会在不久后归于平静。花大钱搞营销本身没有错,这是品牌发展初期的常规做法。但为什么宝马等品牌可以起效果,就不行,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产品支撑。

 

虽然第一步避免了车型选择上的错误,但能否卖好,取决的因素仍然很多。营销打法、渠道能力、下一步产品的引入节奏等等,都相互关联。

 

产品力并不弱,在美国称为“技术宅”,这是业内普遍性的认识。但产品中国化改进和未来能否快节奏的引入产品,是将要面临的问题。国产只有构成产品阵营,在销量规模形成良性的增长,才能形成合力,突破品牌上升的障碍。

 

本田过去一直被批保守,现任社长八乡隆弘和副社长仓石诚司内部的改革派,并都在中国工作过,对市场很熟悉,近年战略变得较为激进。广本和东本一改以往过于保守的作风,成为销量增幅最大的合资品牌。可以预判,国产整体战略上的障碍并不大,能否快速成长,取决于战术。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