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为什么充满争议的比亚迪能跻身顶流?

比亚迪为什么总是充满了争议?为什么一提到比亚迪,有的人就非常喜欢,有的人就非常讨厌呢?这么备受争议的比亚迪为什么能从白手起家,直至现在跻身顶流?

1995年,王传福带着借来的250万元,在深圳布吉镇租来的大院里,成立了比亚迪实业。当时,凭借对电池商机的敏锐嗅觉,踏实、创新、专业的技术能力,比亚迪仅用了8年,就从20个人的小厂干到了2万多人的电池王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也是在这一年收购了秦川汽车,组建了比亚迪汽车,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那么为什么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之后会备受争议,我们来扒一扒这背后的原因,比亚迪的产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每个阶段他都形成了独特的用户口碑。

第一阶段,第一代不讨喜的起步,像比亚迪的第一代车型F3 F6 S6等,基本都是靠模仿和借鉴。同时这个阶段的比亚迪也开始坚持自主制造零部件,甚至螺丝钉,检测器等都是自己加工,因此这个时候的比亚迪的单车成本极低,但同时,它零部件的公差带一致性控制等会相对较差,所以就显得比亚迪的车质量不太好,在这个阶段比亚迪还不讨人喜欢。但那时的比亚迪已经默默蓄力,不同于集团车企背靠大树好乘凉,或者有的通过买买买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版图,比亚迪却从未想过走捷径,明确自己想要的是靠内在实力得到的认可,换句话来说,比亚迪是在大家最关心的产品和技术上,厚积薄发。当时的F3已经创下了辉煌的销售成绩,比亚迪还为其搭载了第一代DM技术,新能源汽车的梦想从那个时候开始落地发芽。


第二阶段,第二代争议的开始,到了第二代,比亚迪的一种混动车型就开始基于以前的车身底盘儿来对外观和内饰进行再设计,就像现在的长城一样。但说到底还是对原有底盘的一些修修补补,比如增加一些电池电机模块。所以在这个阶段比亚迪就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争议,喜欢的,就是说它的三电和外观内饰好,不喜欢的就攻击他的底盘。但此时老外们已经对比亚迪开始认可,美国《财富》杂志曾选出了52家改变世界的企业,其中比亚迪位居第三,仅次于高通和万事达,理由是,在特斯拉出现之前,是比亚迪把这个世界带入了新能源时代。大家熟悉的股神巴菲特却毫不掩饰对比亚迪的看好,伯克希尔·哈撒韦从2008年就开始持股比亚迪,作为第4大股东在14年间从未减持。


第三阶段,第三代漂亮的翻身仗,2016年以后,诸多大师加盟到比亚迪之后,比亚迪的底盘调教能力,底盘架构的开发能力以及动力总成的匹配能力等,都得到了一个井喷式地进步呢。经过这几年的开发,比亚迪的第三代产品海豹的上市,至此比亚迪有了自己主导的比较主流的悬架形式。而且在比亚迪的工厂里,有一个专利墙,真的非常夸张,满满一墙,密密麻麻的在世界各国的专利证书,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匹黑马。不得不说的是比亚迪是一家车内按键坚持使用汉字的车企。

所谓万事开头难,在备受争议的时代,限制比亚迪的就是早期的产品形象或品牌印象,而对于比亚迪来说,始终坚持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信念,手握唯一能够通过针刺实验的刀片电池,颠覆了汽车油耗和性能的DM-i、DM-P技术,以及至少领先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一个时代的e平台3.0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又何愁打造不出来高级的产品。

比亚迪在早些时期不遗余力地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能还会被人不理解,但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比亚迪不仅坐实了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地位,更让人看到了其眼光和布局的前瞻性。


比亚迪的前半生,已经堪称一家民营车企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但谁也没有预判到,20年后的今天,这家民营车企能够成为顶流,与全球500强企业站在一起,让全世界为之瞩目。能够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车企,要么是大众集团、丰田汽车、福特汽车这样的行业巨头,要么是奔驰、宝马等百年汽车品牌,或者是特斯拉这样的商业鬼才。不久前,比亚迪市值更是突破万亿元,创造了首个自主品牌汽车突破万亿市值的纪录,也超越了大众。


如今,比亚迪不仅是全球首家正式停售燃油车的车企,销量也突飞猛进,7月卖出新能源车型162530辆,旗下车型比绝大部分同级合资燃油车都要畅销。并且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国内的累计销量已经仅次于一汽大众。


更难得的是,比亚迪的畅销并不是和中国品牌之间的角逐,而是赤裸裸地抢占合资品牌的市场,就拿秦PLUS DM-i、宋PLUS DM-i来说,它从价格到品质都对标了同级别的合资燃油车,并凭借油耗和配置优势强势突围,获得终端市场的认可。另外,在中高端汽车市场,比亚迪唐、汉也早已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全新上市订单便破6万辆,哪怕是特斯拉刚进入国内时也没有火爆至此。

也许看到这里,依然会有消费者对比亚迪甚至中国品牌尚存一丝顾虑,那是因为过去在燃油车领域,我们与国外车企的确存在着技术上差距。但新能源给了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在短短的几年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新能源商用车更是成为唯一进入欧美日韩等汽车发达市场的中国品牌。

而今年7月21日,比亚迪乘用车也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市场,要知道因为汽车工业发达、本土品牌众多、市场封闭,日本可是连福特都啃不下的硬骨头,但在全球新能源的大势所趋下,比亚迪有底气挑战。


标签: 比亚迪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