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吉利谋求戴姆勒监事会席位不应操之过急​

2018年2月24日,大年初九,新年的余温还未褪去,汽车行业的热度已经按捺不住。

 

吉利集团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壳公司香港Tenaci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imited 公司(公司代码RA000388 2598076)以从二级市场收购股票的方式,共购入1.036亿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的普通股票,占有表决权股份的9.69%,成为这个世界豪华汽车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

image.png

image.png

媒体根据2月23日当天股票每股70.41欧元的收盘价乘以103,619,340股的数量粗略计算,得出此次集团所购买的股票市值为72.94476亿欧元,折合成美元是90.3859亿,折合成人民币是572.3756亿元。

image.png

两会开幕前,人大代表、集团所有人李书福会见了CEO蔡澈。路透社报道双方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谈。成为最大股东表示了欢迎。但他同时表示,在中国的任何合作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合作都希望征得现有合作伙伴北汽集团的支持,“我们将全面评估入股的这一举动是否与我们合作伙伴的愿望保持一致。”

 

2月26日,集团宣布投资119亿人民币,在收购北京绅宝工厂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北京奔驰在京的第二工厂,未来生产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奔驰品牌

 

2月27日,会见德国经济部长 Brigitte Zypries,解释了入股的计划。

 

3月8日,正式收购收购深圳井冈山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新能源汽车3.93%股份,成为新能源的少数股东之一。

image.png

此次收购消息一出,媒体和行业的声音铺天盖地地袭来。大多观点都站在“中国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开始君临天下了”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因此,我们独家专访了密切关注此次并购的“铁粉儿”、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管亚洲和中国事务的项目总监、高级政策研究员François Godement(顾德明)先生 。看看在一个典型欧洲学者的眼中,是如何看待作为世界行业 “小兵”的吉利汽车一夜之间成为“发明者和祖师爷”的集团最大股东的?

 

image.png

François Godement(以下简称FG)先生多年担任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也是巴黎政治学院政治学教授,同时还担任过欧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及法国外交部政策顾问,从事研究中国的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近30年。

 

image.png

当听到成为集团最大股东时,精通法语、英语和普通话的FG告诉我们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中国已经全球最大的市场,更是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关键是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行业对未来仍然信心满满,” FG说道。

FG 觉得中国企业入股可能迟早会发生,只是成为最大股东的这家中国企业居然是,这让他大为震惊。

 

吞并沃尔沃时还很弱小,之后在身上也投资了不少,并且我注意到他们还进行了诸多收购,包括英国出租车公司、集团、马来西亚宝腾和英国路特斯,还有美国飞行公司……他们的钱从哪儿来?这收购股份的90亿美元巨款一定来自其他什么地方。” FG在给我们的邮件中写道。

 

近年来中国在欧洲的并购持续增加,此前有中国美的集团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收购德国超高压电网公司50Hertz Transmission GmbH的股份,在德国正面临着不小的政治压力。

 

对于 “在中国买买买的模式下,是否担心有朝一日欧洲的优质资产全部被纳入中国人的手里”的问题时,FG 表示,近年来美国硅谷也到欧洲来大肆购买资产,当然也有欧洲企业去硅谷购买资产的。“在这些年的并购过程中,最核心的对战略资产和对代表未来的关键技术的控制。谁控制了这些资产和技术,谁就赢得了通往未来的钥匙。”FG 表示。

在FG看来,欧洲应该在战略资产和核心技术方面加强防护。当然,FG也认为来自新兴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投资,也表明了中国对未来欧洲经济的充满信心,“互相投资的双向互惠对等原则很关键。”

 

对于可能谋求在监事会中一到两个席位的问题,FG表示出严重的担忧。“我觉得可能对进入监事会的努力并不热心。很明显,仅仅两个月前已经明确拒绝了入股5%的要求,目前这9.69%的股份是从二级公开市场购买的。从二级市场购买股份的行为可能转化成反向收购。虽然已经表示了它“目前”不会考虑继续增持股份。但如果缺乏了双向的互惠,仅仅是中国单向的收购,可能会引发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抵抗问题。”

在FG眼中,他担心的是中国企业对(电池技术)的“强加采购占有问题。“虽然几乎每个车型都已经在中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但我最大的担心仍然是技术泄露和知识产权盗窃(IP theft)的问题。”


虽然董事长在两会期间表示,“此次投资是一个纯商业决策,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和国家因素的参与。但FG还是坚持了老牌欧洲国家和欧洲人的传统看法,认为此次入股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民营公司的纯粹商业行为。“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要知道90亿美元对于的体量来说还是太大了,这90亿一定来自其他什么地方。和其他中国公司一样,这种海外收购需要中国政府点头才行,也需要中国金融借贷机构的帮助,无论这种资金是出自中国国内还是来自中国的海外金融资源。”


作为一个“铁粉儿”,FG认为虽然中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就目前中国的设计水平来说,其行业标准仍然低于许多国家。当然,中国投资的外方主导的设计,例如,则另当别论。不过,这种类型的企业将来可能意味着将更多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国内,这对于欧盟国家来说似乎更不愿意接受,毕竟这涉及到欧盟就业机会减少的问题。


从FG的观点可以发现,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行业,作为发源地的欧洲行业仍然固守着较为传统的观念,在面对中国企业收购时呈现出比较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对中国资本的到来所带来“钱景”表示欢迎,另一方面却担心中国企业技术剽窃,担心中国企业带走就业机会,担心……这些观念和担心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难以消除。


回顾近年来参与过的诸多海外并购案例,这种根深蒂固的“担心”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欧洲老牌强国中更是普遍存在,近十年来似乎并没有多少改变。不可否认,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将为未来中国的海外并购带来不小挑战。


在此也给正在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人提了个醒儿,海外并购不能追求一蹴而就、操之过急,更不能鲁莽地拿了技术拆了厂房走人。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与被收购企业和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行业未来的智能化、电动化、互联网化和数字化方面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使收购和整合过程变得顺畅一些。当年收购韩国双龙时的“武斗”教训和收购瑞典萨博时中国人“窝里斗”的教训,都应该尽可能地避免。


因此,建议在入股的后续整合中,谋求监事会席位和建立新能源合资企业应该缓行。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