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中国锂电企业出海避险六大“攻略”

海外法律法规的差异风险要求中国锂电企业转变经营思维,深刻理解和认知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文化差异。

全球电动化转型提速驱动中国锂电产业链加速出海,欧洲成为中国锂电企业出海的首个登陆点。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发展迅猛;欧洲有全球最优汽车生产基地,有最强大的汽车工业制造基础;欧盟出台了最严碳排放法规;欧洲主流车企也在加快电动化转型。”

基于上述理由,欧洲的全球新能源市场地位让科达利选择其作为企业出海的第一站。

科达利总经理励建炬

11月16日,在2022高工锂电年会【科达利冠名】“闭幕式专场一:拥抱全球”,科达利总经理励建炬发表了题为“精密结构件企业全球本地化产能布局之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科达利的全球生产基地布局规划以及企业出海探索的一些心得。

励建炬表示,科达利的布局思路就是跟着重点客户走,在国内外设立子公司、建立制造基地。目前科达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16个生产基地,其中有13个基地在国内,剩下三个基地在欧洲。

这种产业布局的逻辑是,可以为客户提供就近配套服务和本地化生产供应,辐射周边客户的战略部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能地域覆盖。

事实上,作为锂电池最关键的组成部件之一,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具体体现在:产品性能要求苛刻、客户验证周期较长、下游需求变化迅速、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技术和人才要求高、规模和资金要求高等方面。

而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一方面可以实现高效沟通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降本增效和保障产品交付。

另一方面,通过本地化产能布局可以帮助企业构筑坚实的客户关系,与客户共同研发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吸引国际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团队,从而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

在此情况之下,科达利从2017年开始走向海外,并于2019年在瑞典开工建设第一个本地工厂,随后在德国和匈牙利相继落地了第二第三个工厂。

据悉,科达利在欧洲的三个工厂都已经小批量出货,主要是给其在当地客户提供配套服务,正在加快产能建设步伐。

“欧洲电池企业和主机厂对电池工业化制造认知和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非常高,目前欧洲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比较缺失。”励建炬指出,中国锂电产业链要走出去,早点出去的机会比较大,等到后期欧洲产业链比较成熟之后再过去,机会空间就比较小。

不过,尽管中国锂电企业出海可以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海外法律法规的差异风险要求中国锂电企业转变经营思维,深刻理解和认知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文化差异。

与此同时,欧洲客户对品质要求非常高,厂房建设缓慢且费用高昂,这对中国锂电企业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对此,励建炬给中国锂电企业在出海布局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 

1、技术上要有海外立足的核心竞争力;

2、产能上要有客户的认可保障规模化;

3、时间上要有精准的计划和困难评估;

4、资金上要有足够准备应对不确定性;

5、人才上要培养好有海外能力的团队;

6、速度上做好准备以抓住时间机会。 

励建炬表示,中国锂电企业出海需要有耐心和信心,未来科达利还会有新的海外基地落地,为全球客户提供就近配套服务。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