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一场汽车燃料能源PK下来谁胜谁负?

为了保护至少现在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当然马斯克说要移民火星,虽然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近年来全世界都提倡环保主义理念,并拿出了实际行动,汽车新能源化便是其一。

图片

汽车的新能源现在说来大概有三种,电能、太阳能和氢能。

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早在1880年诞生。因为石油危机,也因为排放法规以及交通能源战略转型,都催生了电动汽车掀起多次热潮。

近年来中国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在国家能源战略政策的推动下。涌现了大批新生电动车企,也促使老牌燃油汽车厂家变换赛道。

其实除去响应国家政策来讲,燃油车也没那么不好,新能源车也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算到现在,电动汽车诞生了140年。欧美国家包括日本不积极投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研发技术实力不够,而是考虑到和燃油车相比而言的用车局限性。日本车企可以说是执着于技术开发创新了吧,什么转子发动机,创驰蓝天技术,水平对置发动机……可丰田本田日产到目前为止主力电动车还是可油可电的混动车型。特斯拉是唯一畅销全球的纯电车,最初的诞生造价也是不菲,好似名流富人的大玩具。

给人的感觉好似一项风投。可以带你进入科技互联智能的云端漫步。也可以一把将你拉入地狱,永不复生。从最初的富豪购买驾驶自燃身亡到目前为止都仍不断出现的刹车失灵,隐私数据上传,软件未及时更新引起车不能动弹等事件,让人觉得祸福在旦夕之间,孙悟空是逃不出如来佛翻云覆雨的手掌心。一句话,车的终端控制权利不在自己身上,哪怕你身为的车主。

如果一味盲目奔着一个“省”字去买纯电车也许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保险费用高、维修费用高、终身电池质保也不是无条件、保值率低,带来晕车的感觉、续航的焦虑种种让你用起来思想负担远远高于燃油车。

图片

不增加时间成本,高效出行也是节能的一种,这一点是纯电车型的明显短板。即使有如小鹏汽车一样的换电站,这个密集设点的运营成本绝对不会低。

当然纯电车特别是AOO级微型车在市内短距离范围内跑确实受用,用电省,驾驶起来灵活,除去启动时幽灵般的呜呜声,坐在车里也安静,外观造型相对燃油车而言可以有更丰富的变幻空间。


人们都以为混动车型是燃油车型向纯电车型的过渡,迟早会被淘汰。就有如中国从封建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混动车型就好比想要摒弃的资本主义社会。要讲的是纯电车型要做到燃油车一样的万能,这个混动车型的跨度时间不会短。对科技新技术的向往是好的,适用于日常生活却是最重要的。

无论插电混动车型还是油电混动车型,想来未来漫长岁月中,会是消费者乐享新能源的主力车型。人们一度认为增程式电动车技术落后,一个字Low,可是就国内的增程式电动车来讲,从理想ONE到岚图free到问界M5问界M7再到深蓝SL03等。不管你看不看好,时间以及消费者的用车实践证明了它存在的必要和切实有用性。

图片



当然我们可以畅想L4级以上的全自动智能驾驶。事实上至少也在广告宣传片上做到了这一点。国内的智能驾驶系统现在较先进的一步做到了相应城市的道路协同。可是真正讲到全自动概念的驾驶。也许不只是汽车自身的智辅驾驶系统能力能不能达到,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道路交通系统会不会足够先进完善,如飞机在天上飞行或火车在地上奔跑一样,路线时间规划需要精准合理不会发生交叉碰撞事件。

太阳能汽车听起来还是蛮美好的一件事。自然光源成本低只需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完全无污染。可这完全得依靠老天的脸色出门。如果在日照充裕的高原沙漠地区,一年四季中白天有百分之七八十时间接受日光浴,这个看起来好像可行,不过想来也只能当做辅助用车。太受地域环境限制的动力能源必定只是小众群体的消费市场。马斯克旗下拥有太阳能公司,不过他自己也说,可惜晚上没有太阳,利用太阳能最低效的领域就是汽车。作为意味着科技创新的概念车还是不错。如果真量产,会有多少人去买呢?

氢能源一直是人们理想的汽车终极能源。目前已手握大部分技术专利,今年广州车展上,展示了“氢擎版”的巴士。官方宣称,其加氢5分钟,续航可达850km,极限续航测试中能跑到1360km。这个补能速度和续航看起来完美。

但是,一者造氢成本高,目前我国氢燃料成本在60元~80元/kg。二是储存成本也高。存气罐要求高不说了,你看氢气球都那么容易爆炸,高压储氢罐爆炸时的夸张状态就可想而知,安全系数实在低。开在路上就好比背了个炸弹,能让人不怕?再者造一个加氢站,成本也不低,800—1200万胜过一个换电站500万。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氢燃料汽车无法大规模普及。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说发展了百年的燃油车。在燃油车技术上,欧美日老品牌厂家具有时间积累沉淀下来的技术优势。而我国车企要实现弯道超车,在全球汽车市场取得话语权就必须得依靠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为在我国石油需要进口,而电能并不需要,从能源战略国策上提倡推动电动车的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就单纯的用车来讲,燃油车自身的众多优势也是新能源车无法取代。随加随走的高效便捷性,不同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感受加上匹配不同的变速箱和不同的调校,带来差异化的驾控乐趣,不同发动机各自的声浪,都令车拥有不一样的魅力。

大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爆发出的威猛动力彰显出汽车的机械属性和力量感来。试想众多的汽车拉力赛,动力若都改成了电动会多么的无趣。也许我们对于汽车除了交通工具层面上的意义,心理上的需求不是理性的数据可以填补,感官上的一些因素,包括视觉、听觉会带来更大的冲击力,能真正实现速度与激情的双向满足。

让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埋葬百年来的技术研发成果前景并不明朗,至少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

写在最后:

还是那句话,存在即合理,顺应汽车自然的发展规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购,尊重每一款车的存在,珍惜每一种动力能源的车带给我们的不同驾驶体验和乐趣,让其帮忙我们更好地去生活或许是正道。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