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跨界造车众生相:从警惕资本陷阱开始……

随着新四化浪潮的兴起,巨大市场蓝海的出现,汽车产业逐渐从马太效应显现转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发展态势,行业加速洗牌,无数巨头下场,房地产的、造家电的、做实业的、互联网的... ...纷纷跨界涌入汽车行业。其中,做PPT玩金融游戏者有之,发挥原本优势进入细分产业链者有之,彻底跨界造整车者有之,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有之。

众多企业演绎了精彩纷呈的造车百态,上演了数个经典的创业案例。近期,“海尔下场造车”、“贾跃亭再公布第六个里程碑”的新闻让跨界造车再次登上热点新闻,来自各行各业、有成有败的造车选手们让跨界一事变得褒贬不一。而在家电产业跨界、资本游戏跨界的众多经典案例中,我们会发现成功者道路各不相同,失败者却往往因过度自信。

汽车从家电中驶出

随着家电市场的趋于饱和,上升空间逐渐收窄,家电企业下场造车已经并不罕见,创维、格力、海信、美的等企业都已对汽车产业进行布局。

海尔下场造车

近期,海尔集团对汽车产业吹响了冲锋号。据天眼查显示,青岛新成立一家汽车企业,名为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5亿人民币。据其股权穿透图来看,该公司由海尔集团间接全资控股。而在海尔集团的汽车投资版图中,还有青岛卡泰驰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卡泰驰车联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卡泰驰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历史名称:青岛海智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海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顺云创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

众多公司中,成立时间较早的可以追溯到2021年年中,彼时外界便已猜测海尔将进军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但海尔方面表示目前暂无相关打算,未来将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

除此之外,近几年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资本还参与投资了包括博泰车联网、彤明高科等多家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商,并与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车企签订了合作战略协议。

据目前海尔官方发言及商业运作来看,未来海尔将先以车家互联形式加入汽车生态链。但从海尔不断申请的相关公司的命名来看,未来海尔或将在车联网、新能源汽车、汽车销售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自有产业闭环。

不得不说,海尔造车有着巨大的天然优势:首先是其庞大的市场知名度,自2009年以来,海尔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家电品牌,2020年占比约16.5%;2021年上半年,海尔实现海外收入569亿元,占总营收50.9%。

其次是充足的资金储备。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2年上半年,海尔国内收入增长12.7%至647.6亿元,整体呈现出海外收入增长加速,盈利改善加速,毛利率加速提升,费用持续优化的良性趋势。对于进军汽车行业,海尔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以及抗风险能力。

一位营销分析师对一品君表示:“在多年的家电热卖中,海尔已经成功树立了好用、耐用的品牌形象,这对其进入汽车市场也有正面意义。”

海尔之前,家电已经开启跨界狂欢

在海尔之前,其实已有多家家电企业跨界造车,但市场反应均都平平。

作为一个生产彩电起家的品牌,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此前曾以“做不好,晚节不保,但若不做,一定会死不瞑目”的豪言壮语宣告进入了汽车行业,并对外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带轮子的家电”。但之后创维却并未用心钻研如何给家电装上轮子,放完狠话,创维便转头将商标授权给了开沃新能源,将造车变成了一场跨界合作的资本游戏。

在具体运营中,整车是由开沃新能源负责制造,而创维提供品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还有软件、用户、渠道等方面的生态资源。在推出三款车型之后,据创维官方数据,1-11月创维汽车总销量19039台,同比增长363%,完成了3万辆年度目标的63.46%。

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对一品君表示:“创维进军汽车赛道更像是顺应趋势的一个尝试,它与开沃新能源的合作模式相比于代工厂模式来说,投入更低、风险更低,无需自己获取造车资质,也避免了投入大量资金。但同时创维也要承担最终产品质量不如预期的风险,以及在混合创业模式下,难以走向头部的隐忧。

海尔目前对于汽车全产业链有着更深度的布局与投入,如果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未来能够成果独享、风险自担,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更强的把控。即使海尔不造整车,能够将家电理念与汽车进行更好的结合也能促使它在汽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两者的创业模式并不相同,创维对于海尔的发展并没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汽车在PPT上起舞

除海尔、创维之外,格力董明珠也曾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但其投注的银隆新能源并未收获良好成效。这些从冰箱里驶出的汽车品牌,短短几年间已经光景大不同。不过格力曾经表示,收购银隆更多是为了其锂电池资产,旨在向细分市场发力。异曲同工的还有家电巨头美的,目前也已开始向800 V量产碳化硅平台供应高压平台上的压缩机鑫鹏G9。

相比于这些即使未能成功造出整车、但依然能进入细分产业链的家电企业,有不少企业因技术资金的不足,至今还只能在PPT上起舞。

“下周回国”贾跃亭,仍未放弃造车梦

2017年,乐视爆发资金危机,贾跃亭留下一句“尽快回国”的承诺,便潇洒的登上了远赴美国的班机。或许在他设想的故事情节中,从青葱少年成长为商业巨贾的自己,这一路应当如同故事里的英雄,破五关斩六将,然后衣锦还乡。

但现实很快脱了缰,脱离了熟悉的市场环境,贾跃亭在美接连遭遇了上市困难、融资艰难、无法量产,他的“下周”至今没能到来。

近期,法拉第未来FF传出更换高管的新动向,全球CEO毕福康至此出局,贾跃亭和他的法拉第未来FF因这条新闻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接棒CEO位置的是此前出任奇瑞捷豹路虎副总裁的陈雪峰,为了欢迎他的加入,贾跃亭在社交网络发布动态表示:“上市16个月以来,FF因顶层治理和顶层管理等问题犯了很多错误,也经历了很多磨难... ...随着第六个生产制造里程碑的达成,和产品性能测试持续获得超预期的结果,再加上雪峰出任全球CEO,这让我们距离这一目标(指量产)仅剩一步之遥。”

但因多年的无法量产,面对法拉第未来FF的第六个里程碑,网友辣评:此去西天,共九九八十一个里程碑!

有关于贾跃亭的创业故事已经无需过多赘述,“下周回国贾跃亭”已经成了众人皆知的网络梗,一位财经记者惋惜的表示:“法拉第未来FF近几年间从风口挪到火山口,如今已经变成了吹泡泡。”

自游家“就地解散”,疑因未拿到资质便官宣上市

不止法拉第未来FF,近期停留在PPT便疑似结束的品牌又多了一个。

12月7日,小牛电动创始人、华为前高管李一男所创办的“NIUTRON”(自游家)汽车官微发文表示,因自身原因,自游家NV短期内将无法交付。为表示歉意,公司在对24376名用户订金退款之外,还将赠送一台车模和200元星巴克消费卡。

据相关报道,在最后交付关头掉链子,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合作方大乘汽车生产资质出现纰漏。

对于当下造车新势力来说,如何拿到生产资质是其进军汽车产业最难的一环。李一男创办NIUTRON后,将生产线选定在金坛基地。但2019年,因产品未达到相关技术标准陷入停工停产危机;2020年,又接连被曝出拖欠员工薪资问题。

工信部曾在2020年发文表示,对于停产24个月以上的新能源车企,再次生产需要经过工信部的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已经破产的企业,可能会被撤销资质,如果想要重新开工生产制造,需要接受主管部门的审核。据相关人士爆料,在李一男召开发布会宣布首款车型上市时,生产资质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李一男上台宣讲之时,已经心知可能跳票。

有业内人士表示:“造车一途投资巨大,以拿出100亿元投资汽车的小米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小米就投入了18.65亿元。对于李一男这类创业者来说,尽管有着辉煌的过往履历,但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对造车资质能否获批的不确定性,李一男选择先上市开订无疑是一场豪赌,如果赌赢了,能够先回笼一笔资金,也有利于品牌的后续发展。如果赌输了,可能就是创业失败,从头再来。”

据相关爆料,NIUTRON正在寻找相关代工厂。但经历了首发跳票,未来如何取得消费者的再度信任仍是未知。

面对跨界造车的门槛:有所为有所不为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白皮书》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内飞速发展,其保有量在5年间增长了9倍有余。飞速增长的市场成为了造车潮流背后的强大推动力,近几年间,每一年我们都能看到“纯电元年”的相关论调。

无数娇子挥舞着钞票涌进了风口,他们坚信自己能成为浪潮中的黑马,最不济也能成为风口上飘起的“那只猪”。

但仅短短几年后,我们便看到创维跨界创业,却只贡献了一个商标;贾跃亭造车多年,却还没走完九九八十一难;曾因造车进程极快而收到众多赞誉,但如今也因造车资质问题折戟在黎明之前。在一品君具体剖析的企业案例之外,还有格力、恒大等等企业,都曾进入过无止境的融资烧钱、甚至借壳代工怪圈。

对此现象,曾有著名经济学家尖锐指出跨界造车的四大难点:第一,资金压力大;第二,技术难度高;第三,供应链管理难;第四,设计和制定标准难。

他以特斯拉为例,说道:“创立于2003年7月,经过五年才研发出来第一辆车,在2008年最艰难时,是借助了戴姆勒和丰田在零部件、技术、资金和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才涉险过关。在此之后,也频频出状况... ...如今中国这些互联网企业(指跨界车企)从研发到生产的时间被压缩在2~3年内,这无疑是严重违背行业规律的。”

且经历了残酷的第一轮竞争之后,跨界造车将成为更难成功的赛道。目前已经崭露头角的新能源车企基本完成了从0到1的起步阶段,进入了从1到N的扩张阶段,过去的传统巨头也基本已经开始向电动化转变,新入场的跨界车企发展将遇到更大阻力。

尽管前路已经更加拥堵,但在此之中,也有几个跨界企业值得持续观察,如进入高精度地图产业的百度、高德;对汽车智能软件进行开发的华为、小米;深耕电池产业的宁德时代、国轩高科... ...在燃油车时代,我们很难找到这些产业与汽车产业之间的明确关联,但当风口出现,它们迅速找到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增长点。

一位电池企业内部人士对此说道:“造出整车不一定是跨界进军汽车产业的最佳目标,切忌好高骛远,先做好自己能做的那一环。成为中国的目标固然诱人,但全球也只出现了一个。”


标签: 造车 跨界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