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空气悬架正在成为噱头和幌子,悬架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弹簧”

近两年,使用“空气悬架”或“电磁悬架”的汽车越来越多。

其中还有一些车并非中高端车辆,门槛一度低至不足10万;比如五菱星辰的中高配版本就有悬架软硬可调的功能,星辉版甚至才8.98万;其次还有价格略高一些的雪铁龙凡尔赛C5 X,江铃福特的途睿欧等等。

这些车真的是颠覆格局的存在吗?

显然不是。

先来讲解可调悬架吧,其实大部分车辆使用的所谓“电磁悬架”都是错误的定义;电磁悬架指的是一种集成弹性元件(弹簧)的减震器,在减震器的液压油里有磁性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通过改变液压油的密度进而改变减震器的阻尼。

减震器本身并不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支撑车身的根本是各类弹性元件,最常见的就是螺旋弹簧;其次还有扭杆弹簧、钢板弹簧、空气弹簧等等,细分类目还有很多种。

减震器的功能的控制弹性元件弹跳的频率,汽车行进起伏路段的时候,冲击力会作用于弹簧和车身,弹簧在车身的作用下会上下弹跳;减震器的作用就是控制弹跳的幅度,还有次数(频率)。

通过这种图片可以清晰的了解减震器的作用了,减震器的阻尼可以理解为“用于对抗惯性力”;阻尼大则弹跳的幅度和频率低,车辆就会显得颠簸一些,但是车身姿态变化小,车辆的操控精准度会高,这种设定适合运动型轿车或跑车。反之,阻尼小则弹簧可压缩的行程(幅度)大,较大程度的冲击就能由弹簧来抵消,车辆的乘坐感受会好一些,这是偏舒适的设定;但是过大的压缩行程也等于过大的车身侧倾,车辆的操控感会变得很差。

所以理想的状态就是在大小阻尼之间切换,这就是所谓的“悬架软硬可调”。

但是大部分的车辆都用CDC连续可调的自适应减振器,这种减振器不是通过磁性液压油来调节,其只是调节阀门来改变阻尼;这样的调节的方式是有迟滞的,实际使用感受不太理想。

实际体验过的车辆基本都有明显的迟滞感,也就是经过颠簸路段的时候不能及时调整阻尼,结果是开出颠簸路段之后才有变化,随后还要重新调整回来;所以这种自适应调节悬架的意义不是很大,但也不能说没有意义,只能说聊胜于无吧。那么这种减振器的制造成本当然也就不会很高了,否则不至于连五菱形成和都去使用;至于福特这台车,其使用的压根就不是这种可调悬架。

其实连“悬架软硬调节”的功能都没有,那它的空气悬架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种所谓的空气悬架就是个“空气弹簧”,是利用气囊和压缩空气起到减振的作用;压缩空气还可以进一步的压缩,车辆起伏时的冲击力就能进一步压缩。其实这与车辆静态时的螺旋弹簧,以及颠簸时压缩螺旋弹簧的概念相同,区别只是空气减震理论上可以调整强度,但是并不支持软硬和高低调节,这样的减震器还有多大意义……似乎就是个噱头。

“噱头”的存在往往说明这些车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据示例的三台车为参考吧,其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这些车都用“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

悬架分为两部分:

  1. 弹性元件用于支撑,减震器用于控制频率
  2. 各种连杆和摇臂负责控制车轮角度(车轮导向)

平时讲到的多连杆、五连杆、麦弗逊、双叉臂、双横臂、双球节等等词汇,这些都是车轮导向部分的悬架结构的名字,并不是指减震器和螺旋弹簧。

汽车在转弯的时候会产生侧向力,这个作用力会改变车轮的倾角。

车轮的倾角变化直接影响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接地面大则抓地力强、反之则小,所以才需要各种不同的结构来控制车轮和导向车轮;然而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是没有这些结构的,其能够依靠的只是可小幅度扭转变形的梁体来适当调整,相比独立悬架是要差很多的,但是这种悬架的制造成本低。

真正理想的组合应当是连续可调的自适应减震器加上高标准的悬架结构,比如配合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或前后多连杆(小于等于三连杆);越野车的最佳选项是可升降减震器(配合弹性元件),配合使用前后双叉臂悬架,但基于成本控制,往往只给前悬架用双叉臂、后悬架用整体桥。

但是整体桥也是能加上这些连杆的,有些整体桥甚至能有五连杆势;这些越野车的后轮角度控制也会非常精准,其实按照一般理解的独立和非独立悬架,多连杆或五连杆加整体桥的结构也算是独立悬架的一类了,最起码是接近独立悬架的。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