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长安160周年启示录:淌过时代的大河,站上世界的舞台

2022年,注定将是被中国汽车产业载入史册的一年。站在年末回望复杂而又魔幻的一年,尽管车市险象环生,但中国品牌量质并举的实绩,却着实振奋人心。

一方面,从自主品牌的零售份额逐渐增长超过50%,到自主与合资一涨一降的对比反差越来越明显,再到自主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初步大获成功,“自主强、合资弱”的局面,已经在常态化的车市销量增长中,逐渐稳定了下来。

另一方面,今年也正是大部分车企全球化的加速之年。为了向世界级品牌发起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在新一轮的格局重塑竞争中,逐渐爆发出了强大的势能。

站在160周年的关键之年新起点上,长安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12月25日,汽车正式举办了“160周年科技成果展”。在成果展上,汽车宣布将成立了科技公司,还宣布未来十年汽车将在相关领域投入2000亿元,来支撑汽车实现千亿级的科技产业规模。

毋庸置疑,这一千亿级规模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将是中国汽车以及中国制造业过去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最好见证。

反过来,对于栉风沐雨160年的来说,这无疑也是对其160年奋斗征程和3次伟大创业的最大鼓舞和褒奖。

在这一高光基础上,当汽车决意站在160周年的新起点上,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向着“打造一个世界级中国品牌”的终极目标奋进之时,毫不避讳地说,未来这一世界级中国品牌,便已经有了具体的参考标准。

一个更具用户思维的长安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回望过去的160年虽仅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一家企业能够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之下历久弥新,必定是经历过多次艰难而又复杂的自我变革,以及多次主动、积极、勇于自我重塑的求变求新。

汽车这五年来的“第三次创业”经历来说,新四化的时代变革课题,不断刺激着车企们技术转型及商业模式转型的神经,诸如消费结构升级化、消费群体年轻化、用户思维场景化等多重时代变革趋势,同样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新的挑战。

围绕这些生态的变化挑战,可以看到,这五年来,汽车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苦练技术内功,不仅实现用户关于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等核心需求,而且围绕发动机和变速器等关键领域,打破了合资的技术壁垒,让高品质技术在大众化的主流消费市场得到了普及。

最为关键的是,在不断通过高品质产品赢得用户认同和用户共鸣的基础上,汽车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打通渠道、服务、营销,与用户打成了一片。

第三次创业以来,知音伙伴服务计划、全天候24小时服务、“天字一号”工程,以及诚信服务五大承诺,UNI Service全新服务品牌等……都是汽车赢得市场青睐的重要关键。

而诸如已经坚持了四年的“温暖回家路”,及每年一度的粉丝盛典等营销IP,更是从品牌价值的维度,不断强化着汽车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彰显着汽车在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责任与担当。

追根溯源来看,包括CS75 PLUS,CS55 PLUS以及逸动PLUS和UNI系列在内的产品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的爆款矩阵,就在于汽车做到了与用户需求与时俱进,做到了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一个更加创新开放的长安

毫无疑问,汽车这套用户逻辑及其市场积累的用户口碑,将是其奔赴汽车强国目标过程中最坚硬的护城河。

而在此基础上,汽车围绕新市场和新需求研发更加完善的技术矩阵,则将成为其在守业“百年基业”背景下,创业、兴业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围绕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第三次出行革命,已来到了变革的深水期。

对于保守固执的企业而言,这场变革挑战的难度极大,但对于擅长创新和积极拥抱趋势的企业来说,这场变革,机遇更胜于挑战。

很明显,汽车属于后者。

汽车始终坚持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中,建立“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积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今年以来,汽车更是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频频重拳,新技术的发布不仅紧凑而密集,不少新产品、新车型的到来,更是有着划时代的引领意义。

其中,作为“原力”智能增程技术的首款量产车型长安深蓝SL03,凝聚了汽车在电池、电驱以及电控等核心领域最尖端科技创新成果,率先在20万元以内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上,普及和推广了智能化和新能源的全新体验。

而诞生于CHN平台的首款车型阿维塔11,同样也是集成了汽车、宁德时代以及华为三方顶流资源,其到来进一步为中国汽车品牌打造高性能、高颜值以及高智商、高情商的高端智能情感电动汽车,提供了成功的示范样本和价值参考。

在小型车领域,基于EPA0全新纯电平台打造的长安Lumin,则开启了国民精品出行的新时代。

而诸如UNI-K iDD、欧尚Z6 iDD等搭载了蓝鲸iDD混动系统的新能源车型,更是进一步在越来越主流的插电混市场上,为用户带来了节能、性能以及智能“三能一体”的全新体验。

坦白来说,倘若不是以前瞻视野、创新精神,驱动自身做好应对这场大变革的技术准备,汽车今年也难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新产品矩阵,更难以在“最”的状态下,创造又一个惊人的“速度”。

一个更加高瞻远瞩的长安

根据战略规划,汽车计划到2025年,达成400万辆的集团总销量目标,其中自主品牌占据300万辆,新能源销量则将达到105万辆,占比达到35%;到2030年,汽车计划达成累计500万辆的年目标,其中自主品牌占据350万辆,新能源达到210万辆,占比达到60%。

从这一系列宏伟目标可以发现,无论是2025年的短期目标,还是2030年的中长期目标,汽车已在向“世界级品牌”的体量规模进发。

而这一具体切实的规模也就意味着,汽车促进中国打造汽车强国的目标,绝非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事实亦是如此。还记得此前在2021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曾明确向世界宣布:“未来10年,全球一定会诞生世界级中国品牌,而其中必有汽车一席。”

寥寥数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站在160周年的里程碑节点上来看,没有人会轻视朱华荣以及其身后一大批人对于“目标必达”的决心和信心。因为过去160年里,的确创造过了太多的近乎于“不可能”的速度和现象。

如今,在汽车工业变革这场马拉松持久战之中,汽车不仅已经跑出了耐力和韧性,而且凭借人才的储备、技术的创新,以及战略的系统筹谋,跑出了新的速度和力量。

完全可以相信,汽车在160周年的新起点上抖擞精神再出发,未来必然将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红点观察:

回望160年的风风雨雨,汽车之所以能够稳健自信淌过时代的大河,并且到现在依然屹立于产业潮头,既离不开其审时度势、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洞察,也离不开以技术为企业根本的传承创新和锐意进取,更离不开人勇于拼搏的狼性精神,以及伟大的创业精神。

而这些伟大的“财富”,皆来自于160年的“天道酬勤”,以及汽车造车实力的“厚积薄发”。

标签: 长安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