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22年,造车新势力“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蔚小理”等头部势力的两位数增长;一边,是威马、爱驰等弱势品牌的艰难求生。



2022年,国内车市黑天鹅频飞。

上海封控两个月导致严重的供应链危机;国际锂价从两年前的4万元/吨涨到了50万元/吨;汽车芯片短缺仍未解除风险;川渝限电,从生产端、服务端、销售端都对电动车产销形成了负面影响……

正是这一系列因素影响,和2021年相比,2022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没有了原先的“冲劲”,表现相对平稳。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03.0万辆,同比增长100.1%,增速同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78.3%。

抛开表现异常威猛的比亚迪和持续高歌的埃安,2022年,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增速表现都有所放缓,就连市场“大鳄”特斯拉也不例外——四季度,特斯拉多次降价促销,虽然生产和交付都获得了四成以上增长,但依旧没能完成全年目标。

特斯拉尚且如此,其他新造车品牌们的处境更是可想而知。随着整个市场增速趋缓,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市场不断发力,造车新势力们也将进入更加残酷的淘汰赛。

头部品牌稳中求进

经过三四年发展,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已经逐步划分出强弱不同的阵营,强者如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等等,近两年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如果按照月度销量来排序,2022年12月份的排名是理想、蔚来、小鹏、问界、零跑和哪吒。但年度排名则是哪吒、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和问界。



其中,理想月度交付超过了2万辆大关,也是新造车企业中第一家冲过月销2万门槛。理想L9和L8交付量双双超过10000辆,进一步巩固了理想汽车在30-50万价格区间的市场地位。不得不说,理想的产品定位实在太精准,让众多奶爸找到了替代BBA的最好的选择,再加上旗下车型都搭载了增程式技术,没有里程焦虑,没有补能焦虑,还能上绿牌,所以即使频频爆出断轴等事故,但始终是市场上的香饽饽。



和理想相比,虽然蔚来的月度销量和年度销量都略微落后,但品牌总销量依然是新造车企业中的佼佼者,截至2022年12月31日,蔚来汽车累计交付已达289556辆新车,超过理想的257334辆、小鹏的258710辆。并且,蔚来品牌车型更加丰富,单车均价超过40万元,这也是其他几家新势力品牌无法比拟的。



与蔚来相比,小鹏的处境才真正令人担忧,12月份交付11292台,同比下跌29.4%,全年销量虽然超过了12万台,但增速不及蔚来、理想,更不及零跑和哪吒。好在,上市初期表现不佳的小鹏G9,近来销量有所提振,对于提升小鹏的品牌力和销售利润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接下来的2023年,对于小鹏汽车将十分关键。



华为的号召力有多强?看看问界就知道了。从3月份启动交付以来,问界的交付量逐月递增,8月份就突破了万辆大关,缔造了智能电动汽车新品牌成长最快的纪录。只不过,据说华为还将与多个品牌展开合作,比如奇瑞、极狐等等。未来,当华为的门店挤进越来越多的品牌车型,那么问界还有没有优势呢?

零跑和哪吒算是“难兄难弟”,一开始都以低端车型而找到了立足空间,但如今,也都受制于低端车型所带来的品牌禁锢。2022年,零跑推出了C01,哪吒推出哪吒S,企图以高端车型实现品牌向上。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战略目标均未能实现。未来,随着上游原材料不断涨价、新能源车国补取消、传统车企在10万级以下市场不断推出新的更有竞争力的纯电动车产品,零跑和哪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传统车企孵化出的新造车品牌,极氪汽车2022年的表现也很亮眼。12月交付11337辆,同比增长198.7%,2022全年累计交付71941辆。并且,极氪的单车均价超过了33.6万元,纯电豪华品牌实至名归,新近上市的纯电MPV极氪009也取得了较好的声量和订单量。据说,2023年极氪001将会推出搭载和009同款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版本,CLTC续航里程将突破1000km,十分值得期待。

弱势品牌艰难生存

和头部相比,那些吊车尾的品牌就很艰难了。

恒大汽车的恒驰5虽然终于实现了交付,但差评如潮,这家由房地产商孵化出的汽车品牌能不能活过2023年?是个谜。

恒驰的艰难挣扎相比,“天才少年”李一男创办的自游家直接在2023年前夕“原地解散”。从召开新车上市发布会到宣布品牌解散,自游家只活了60天,堪称最短命的造车新势力。虽然结局令人唏嘘,但也说明风口过去之后,新造车想要生存非常艰难。

曾经和“蔚小理”并列的威马汽车,在2022年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销量不振,财务暴雷,员工减薪,大规模关闭门店,资本市场运作不顺,一系列的负面消息,将这家曾经被看好的新造车品牌推上风口浪尖。

而和威马同样风雨飘摇的,还有爱驰汽车。从成立伊始,这家造车新势力的累计销量仅1.5万辆,还不及理想1个月的表现。虽然爱驰汽车和华夏博雅达成了协议,将借后者的“壳”上市,但外界多数仍不看好它的前景。



和这些品牌相比,东风旗下的岚图汽车,北汽旗下的极狐汽车,上汽旗下的飞凡汽车等等,同样危机四伏。

数据显示,岚图汽车2022年的累计交付量仅为19409辆,12月交付量仅1729辆,同比下滑48.08%;极狐汽车前三季度累计销量更是只有8138辆。从2020年10月首款车型阿尔法T上市至今,极狐的累计销量也只有1.7万台;飞凡汽车前三季度累计销售8544辆,月均不足1000辆;和飞凡一样隶属于上汽集团智己汽车,月均更是只有数百台。



虽然这几个品牌都有“大树”可以依靠,但如果其本身迟迟无法上量,无法解决亏损的问题,很难说它们背后的母公司会持续为之输血。

写在最后

疫情还没有完全散去,经济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消费端也将持续疲软,所以2023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将可能更加艰难,尤其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

首先,原材料涨价已经让新能源车企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国补”在2023年的全面取消,又给企业造成了双重压力。这不,元旦刚过就有超10个新能源品牌宣布涨价。随着价格越来越高,消费者在选购时也会变得越来越谨慎。

另一方面,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更有资金实力和规模优势的传统车企入局新能源车市场,这就意味着,体质孱弱的新造车企业们的生存空间,只会变得更加逼仄。

总之,2023年对于部分新势力品牌来说,将是一个残酷的年份。

标签: 2年 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