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最高降4.8万!特斯拉三个月内两次甩卖,国产厂商会跟进吗

2023年第一周,不少汽车厂商的2022年销量尚未公布,但特斯拉就已经制造了一个大新闻。1月6日,官网突然宣布旗下车型大幅降价,最高降幅达到惊人的4.8万元。要知道,去年10月份刚刚宣布大幅降价,这样的甩卖式降价已经是三个月以来的第二次。

很多人认为将开启收割模式,给国产新能源汽车带来巨大竞争压力。然而就在降价的第二天,全国各地老车主就展开了大规模维权活动,成都地区甚至还发生了老车主集体冲击门店的激烈维权事件。这说明的大幅降价存在不小的争议,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善后。那么开年大甩卖,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开年就甩卖,特斯拉降价有多狠?

最近几个月,新能源汽车行业内暗潮涌动。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取消的消息传了几个月,最终在年底变成现实,这给不少国产新能源厂商带来了很大压力,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厂商率先涨价,那些未涨价的厂商推出了一些限时保价政策,但也只持续比较短的一段时间,目前还没有实行大规模降价的国产品牌。相比之下,真的可以说是一股清流。

根据官网1月6日的消息,本次调价,Model 3降幅2-3.6万元,Model Y降幅2.9-4.8万元。经过这次降价之后,的起售价低至22.99万元,已经与汉比较接近,的起售价则跌至28.89万元,杀入3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

事实上,早在2022年10月份就进行过大幅降价,中间还推出过一系列的保险补贴政策,可以说是诚意十足。经过两轮大幅降价,国内售价比2022年9月份低了大约13%-24%,比美国市场售价更是低了24%-32%,令不少准备购买的潜在车主心动不已。

降价,真的是在让利吗?

短期内连续大幅降价,这样的事情无论在新能源市场还是传统的燃油车市场都是不多见的。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进入产品生命末期的老车型才会有如此大的降价幅度,但2022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30万辆,同比增长了40%,表现还算不错。那为什么要大幅降价呢?

副总裁陶琳的解释是,在2022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创新、供应链优化、乘车集成设计等动作,导致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所以就连续执行降价。言下之意就是,这些降价都是让利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常识告诉我们,汽车厂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如果能多赚钱,绝对不会故意少赚,这是商业社会的基本法则。的大幅降价,可能真的有自身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的车真的不太好卖了,降价是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而不是为了平白无故地让利。

在2022年上半年,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但随后被夺走。2022年全球销量131万辆,同期的销量是186万辆,双方的差距拉大到了50万辆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这131万辆是全球各个市场加在一起的总和,国内市场的销量与差距更大。中国市场占了全球新能源销量的70%以上,在中国这个市场内失利,对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现在的交付周期已经缩短至1-4周,与几个月前相比大幅缩短,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儿,但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的产能并没有大幅扩张,那么交车周期缩短就只有一个原因:新订单青黄不接。在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中,可能是最先告别热销状态的。

因此不用把的降价行为看得多么神秘,旗下车型不好卖,自然就会大幅降价,没有那么多的策略和情怀。现在的问题是,毕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数一数二的巨头,在国内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国产新能源厂商会不会跟进呢?

国产厂商跟进?未必!

在全球新能源市场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这一点毋庸置疑。这种级别的巨头级厂商在定价策略上进行大幅调整,会对同行产生不小的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丰田旗下车型大范围降价,导致同为日系的本田日产销量大幅下滑,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但在新能源领域,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号召力。

首先,连续大幅降价,并非所有厂商都能承受。根据权威机构的测算,2022年的单车净利润超过6万元,大约相当于的7倍。也就是说,降价是有底气的,其它国产厂商就算想降价,恐怕也很难执行。目前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头部厂商都是常年亏损,价格下调的空间并不大。

其次,降价,会导致国产新能源厂商生存艰难的说法,至少在两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事实并不支撑这种说法。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的价格起起伏伏,但总体的趋势是震荡下滑,不过就是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造车新势力站稳了脚跟,从“比三万”成长为年销186万辆的超级巨头,零售价格也不断攀升,它们并没有受到连续降价的影响。

事实上,2022年10月份大幅降价之后,的确迎来了短暂的销量高峰,但降价带来的促销效果很快就消失了。2022年12月份,国内销量5.57万辆,创下5个月以来的新低。如果降价真的能够打击国产厂商,就不会在3个月内连续大幅降价了。

小结:就跟大幅涨价,其它大多数国产厂商没有跟进一样,大幅降价,也不会导致国产厂商对售价做出激烈调整。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各大厂商都有自己的定价策略,不会轻易做出调整。真正该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它2023年的表现,与竞争对手无关。


标签: 特斯拉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