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米搭上造车“末班车”?网传造车资质无法购买

试问:如果没有新势力车企,国内新能源汽车还会发展如此迅速吗?


直到今天,仍旧有部分人对新势力车企怀有一定“歧视”,认为新势力造车注定是一场败局。这种偏激的观点必然是错误的,因为新势力车企为国内汽车行业带来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改变足以掩盖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失败。





那么,既然现有新势力车企的存在已经达到了该有的效果,是否就意味着国内新势力车企饱和了?


近日,某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位非汽车领域的达人分享了几组“行内消息”。


1、国内汽车生产资质已经不允许销售,只能注销。

2、蔚来成为最后一个代工厂路线的车企,走了特批。

3、小米是北京特批,是强行注销了宝沃的资质给了小米。

4、以后不会再有造车新公司。




通过这几组消息意味着,以前可以售卖的造车资质将被禁止,国内具有造车资质的企业会越来越少。想通过代工的方式造车除非获得跟蔚来一样的特批,不然基本不可能。因为宝沃破产,小米算是“移花接木”搭上了造车新势力的末班车。虽然这些信息目前均未被官方相关政策坐实,但有一定的可信度。





自从小牛电动车推出的自游家造车品牌“流产”之后,行内很少再传出新的企业要入局造车行业的消息。身为自游家品牌创始人的李一男虽然在A轮融资中得到了5亿,但还是没让自游家NV正式上市。新能源造车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但前期资金投入却越来越大。巨额的风险之下,造车已经不再吸引互联网巨头或者其他领域的实业家。


去年,工信部出台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删除了鼓励代工相关条文。很可能就意味以后想要造车的企业必须要持有造车资质才行。


如果造车资质无法被出售,再也不会出现新势力车企为获得造车资质而花费几亿,避免了像拜腾汽车一样花费9亿资金仍未见一台汽车上市的悲剧发生。不仅如此,此举还会打消部分车企靠代工生存的念头,鼓励自主研发,拒绝摆烂。从正面角度来看,造车资质无法被售出将规范造车企业的发展,达到优化行业的积极作用。





不过将新的造车新势力拒之门外,会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在马太效应之下,中小型车企的生存空间会被不断压榨,发展到最后,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少,垄断会在汽车行业无限滋生。





总的来说

在国家这些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调整之下,基本再没有出现过赛麟这种“昙花一现”的造车新势力。国内汽车供应链越来越完善,新势力车企的造车越来越规范,造一台车的成本越来越高。即便你怀揣着满腔热血造车,最后很可能就是一地鸡毛。


直接禁止造车资质售卖难免过于“一刀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强审核企业造车手续,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促使汽车行业健康的发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