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大型国际车展遇冷,区域性车展崛起,汽车制造商这是怎么了?

作为车厂和车迷集中交流的平台,车展的意义就是让来的人感受到汽车的文化,挑选和购买一款能够圆梦的爱车,而大型的国际具有车市风向标的作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经投放市场或是即将投放市场的产品,蕴含着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举办单位而言,可以创造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实现主导作用。对于厂商而言,参展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声望,也增加车型的曝光率,促进了企业产品的热销。而对于经销商而言,能够在舆论的引导上,在新车投放上对消费者加大影响,从而达到好的销售目的。

但是这一现象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商不再参加传统的展,而是更多的选择自己举办活动,或者是在消费电子展上进行产品展出,而且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致于大型国际频频遇冷。

根据外媒报道,去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就有9个品牌没有出席,而且这些品牌在欧洲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各国许多车企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综合展会,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法拉利君马宝沃小鹏汽车、绿驰等品牌也缺席,对于绿驰这样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放弃了中国影响力更大的,从而选择在日内瓦亮相,这多少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捉摸,而不参展的理由是因为展馆太小,则是为了避开信息传播的高峰期,为BX6和BXi7两款新车错峰上市。

巴黎车展是每年交替地举行一次,就在去年的福特兰博基尼宾利沃尔沃都缺席。2018的商们的兴趣度更是直线下降了,大众英菲尼迪三菱马自达日产斯巴鲁都已发表声明不参加也再次拒绝了邀请。

我们从上述的现象可以看出,传统制造商乃至造车新势力已逐步对传统失去兴趣,这不禁引发人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大型国际变得不受待见?

入不敷出

有人认为成本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的确,参加就如同是一场博弈,需要手握筹码,每一次对于厂商来说都是真金白银的大手笔砸入,城市的规模,的影响力往往决定着场地租金的多少,而展台的搭建、车辆运输、工作人员、广告投放等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的投入也需要不少的资金,然而砸下的重金却并不一定能换来相应的回报,对于这样费用高,含金量低的买卖,没有多少人会情愿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加入市场,上的新人也自然越来越都,但是杂而不精,有料的却又在少数。另外,人头攒动也会给你的展台造成人为的影响,例如去年的广州车展广汽传祺GS8被层层包围,深陷其中的你可能都忘了隔壁展台是什么厂商了。还有一点就是,实力和颜值同时在线的车型比比皆是,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耗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资金才站上展台,车厂当然也不愿意自己的主角被别人家小鲜肉抢了风头,而且懂车的自然会以你家车的好坏作为衡量的标准,但是普通会也通过厂家在展会上的销售情况,从而去判断销售业绩,这会对品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区域性崛起

旧事物的衰落就意味着新事物的崛起,虽说费用是关键的因素,但是连这样的大品牌都不参加的话,很有可能就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了。的参观人数自2010年开始下滑,往日光景不再,况且相比较于新鲜感渐渐失去的传统,无论是还是厂商也更愿意把目光投射到其他的地方。

如今的区域性已经彻底改变的规模小,车型少,观众少的尴尬境地,很多世界级品牌与中国自主品牌都越来越重视这个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新平台。而且区域性能够打造品牌专属气质,根据展会的规模形成一定的品牌文化和优势,而且我国各个地方都富有文化特色,地方完全可以融入其中,参展品牌也不必有水土不服的担忧,简而言之,区域性更多的是品牌的展示与传播,而大型国际,要在茫茫车海吸引眼球,你除了要有实力,还得有制造噱头的能力。

全新传播方式

网络的发展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并且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制造商们也开始逐渐将宣传阵地转向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虽然宣布不参加今年的,但表示会在期间举办活动,其实从各大车企的品牌之夜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往往会选择避开高峰,而是选择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对自家的品牌和产品进行宣传,正如上文提及的,这样一来又不会让消费者错失对品牌表达喜爱的机会,又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何乐而不为?

况且相比较于去那人山人海的地方挤挤,更喜欢坐在家里根据网络信息传递来第一时间掌握最新资讯,媒体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之快的,足不出户知天下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相信通过网络远比你去现场获取信息的速度要快,只不过其中或许会丧失了亲身感受的乐趣罢了。

大型国际频频遇冷,与其说是制造商已对其丧失兴趣,倒不如说是因为有更加新鲜的事物在吸引这他们,其中一个现象,从今年的亚洲CES消费电子展就可以看出,消费电子展已经成为了媒体人和各大厂商越来越频繁出现的一个地方,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选择在科技性的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推出新车和新技术,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和芯片公司也加入了队伍,而且这一趋势越发明显。的确,无论是互联人工智能还是自动驾驶,如今的造车行业越来越依赖高科技,大家趋之若鹜的朝着同一个方向,把对未来更多出行场景的解读寄托在高科技上,通过展会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更快提升的速度,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