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撤资、退市!上市企业败走锂电

2023年上半年,受碳酸锂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以及锂电池产业链处于去库存状态等因素影响,多家锂电上市公司业绩预亏,产能过剩阴影笼罩下,上市企业跨界锂电的“淘金热”也在遇冷。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企业缩减锂电投资规模或直接取消原有投资项目,甚至因跨界锂电暴雷退市。

近日,历时近10个月,上市公司百合花最终公告取消募投年产4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锂等项目。

7月24日,百合花公告修订此前定增方案,其中,取消发行募集资金实施募投项目之“年产40000吨电池级磷酸铁锂项目”以及“年产3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引发市场关注。

具体来看,去年10月底,百合花首次公布的定增方案中,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77亿元,用于年产4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年产3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年产5000吨高性能有机颜料及配套中间体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4个项目,分别拟投入募资额4亿元、1.2亿元、3.2亿元、3.37亿元。

而本次调整后,公司取消了此前计划的“年产40000吨电池级磷酸铁锂项目”,“年产3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对此,百合花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主营有机颜料的生产及销售,考虑到两个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和公司主营业务跨度较大,故上述两个项目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去投,不再放到定增募投项目中。

01

百合花跨界锂电受阻

资料显示,百合花目前主要从事有机颜料、中间体和珠光颜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档涂料、油墨及高分子材料着色领域,为国内有机颜料行业头部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主营业务为有机颜料的百合花来说,公司跨界新能源并不是“一时兴起”。其2022年半年报显示,在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明细表中,有一项为“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虽然投入金额不高,但意味着去年上半年,百合花已经着手入局新能源行业。据透露,百合花钠离子电池主要开发区在内蒙古,“安徽也会投一部分。”

而上市公司大踏步向锂电材料领域转型的背后,多数已经陷入主营业务经营不佳的难题。

百合花布局锂电业务也是如此。谈及跨界锂电,公司坦言,目前主营业务化工颜料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瓶颈,布局新能源材料业务,从而形成“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双主业的业务结构,有利于实现公司主营业务向新能源行业的战略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从此次取消募资也不难看出,由于跨界较大,项目的未来仍存不确定性。

特别是百合花投资的磷酸铁锂领域,据起点锂电此前调研,2022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12.4万吨,随着各大企业产能释放,截至2023年6月底,已知的建成可利用的磷酸铁锂及磷酸锰铁锂产能合计超250万吨。

远期规划来看,目前尚未投产的在建以及拟建磷酸铁锂产能突破1000万吨,且仍不断有新的投资者进入赛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下,跨界企业如何能否抢到订单是个难题,前期的投资回报周期将会被拉长。

尽管百合花声称将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碳酸锂项目,但其2023年一季报显示,账上仅有3.19亿元货币资金,远不及此次取消募资的金额。

02

多家跨界企业败走锂电

实际上,百合花跨界锂电受阻不是个例。

自2022至今2023上半年,多家房地产、钛白粉、服装纺织、珠宝、造纸等企业纷纷宣布跨界锂电,拓展业务至锂电材料、上游锂资源、锂电池等细分领域,斥巨资收购的案例屡见报端。

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已有超过4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布局锂电池相关业务。这一趋势也受到监管层高度关注。

包括房地产企业宋都股份、食品企业黑芝麻、特种防护科技公司康隆达、从事智慧教育业务的ST三盛、珠宝商萃华珠宝、造纸企业美利云、医疗服务公司*ST未来、陶瓷大王松发股份等多家公司都抛出了“跨界”锂电的相关方案,也都因此收到过交易所的问询函或关注函。

而今年“寒气”席卷至整个锂电产业链上下,一些上市企业盲目的“跨界”并没有为业绩带来增长,甚至成为拖累。

2月14日晚间,海辰药业终止定增事项,原拟投向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及新冠药领域,欲跨界锂电;4月26日,明冠新材转让博创宏远股权后,撤出锂电业务,短期内不会再通过其他方式布局锂电。

而如*ST宋都、*ST未来、必康退等上市公司更是暴雷退市,其进军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计划也因过去一年材料的大跌”难产“,投锂转型难以拯救本就亏损的业绩。

起点锂电认为,目前来看,尽管众多跨界上市公司通过不同方式宣布跨界锂电,但是总体来看,多数公司仍然处于布局阶段,尚未产生利润,或者利润较少,无法对公司业绩形成有力支撑,有的公司甚至还没有实质性的运作。

另一方面,众多玩家蜂拥而至,锂电赛道已日渐拥挤,产能过剩周期已至,跨界企业作为”后进者“,不仅需要找准入局锂电的定位,更需要直面大量竞争带来的“内卷”,抢订单、价格战都是严峻的考验。

有趣的是,在动力电池产业链赛道日趋拥挤下,热得发烫的储能板块又成为了不少上市企业2023年瞄准的下一个”香饽饽“,意图从万亿储能赛道中分走一杯羹。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涉及储能产业注册企业已超过8万家,仅一季度就增加了1万家。荣盛发展、报喜鸟、日播时尚、长久物流、雪天盐业等上市公司纷纷以收购储能企业或成立公司等方式跨界储能。

”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愈发凸显,价格战悄然打响,若盈利难题迟迟不能解决,密集扩产潮下产能过剩来临之际,储能行业市场淘汰赛也将变得更加残酷。

标签: 上市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