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11大轮胎巨头,最新业绩出炉

随着8月份的到来,各家国际轮胎巨头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已经出炉。

图片

与国内的轮胎企业一样,轮胎巨头们在这半年里,也在面对一个需求萎缩的轮胎市场。

具体到各家的经营状况,小邦根据财报内容,帮大家总结了主要轮胎巨头半年来财务数据。

1.米其林

作为全球龙头级轮胎企业,米其林上半年销售额达到了14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19亿元),同比增长5.9%;业务线营业利润达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4.98亿元),同比增长11.4%。

按照财报分析,财务数据看涨,主要归功于前一阶段公司轮胎产品涨价带来的价值管理红利。

图片

同时,18英寸级以上的大尺寸轮胎的销售支撑了企业盈利的增长。

虽然财务数据实现了增长,但由于米其林主要的欧美轮胎市场,需求还处在低位,因此米其林小幅上调了营业利润至34亿欧元(前为32亿欧元)。

2.普利司通

昨日,日本普利司通轮胎发布2023年上半年财务业绩。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21万亿日元(约105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4%;净利润1826.43亿元(约91.4亿元)同比增长96.5%。

图片

其中乘用车胎销售额为11355亿日元(约5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卡客车轮胎销售收入为5082亿日元(约为254.7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主要轮胎业务呈现出稳健增长的势头。

3.固特异

在去年全年净收入出现下降后,固特异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了亏损。

截至6月30日,固特异二季度销售额为48.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42亿元),销售额下降了6.6%,公司净亏损达2.08亿美元。

图片

因此,固特异上半年营收额约为98.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6.96亿元),亏损12.18亿美元。

同样,由于美洲和欧洲市场是公司的主要市场所在,而上述市场需求的持续疲软,是造成固特异出现财务亏损的主要原因。

其中欧洲和中东、非洲的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0.4%,每周营业利润下跌了65%。

相反,中国市场在统计周期内表现出了活力,销售额同比增长3.3%。

4.德国马牌

德国马牌也在昨日发布了第二季度及半年财报。

根据财报显示,尽管轮胎替换业务的销量下降,但第二季度大陆轮胎子集团的销售额增至 35 亿欧元,同比增长2.3%,半年销售额为6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50亿元)。

图片

根据大陆集团分析,轮胎子集团在半年中取得的良好的收益,主要归功于稳定的价格和高端轮胎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

同样因为欧美市场的需求萎缩,大陆集团下调了轮胎子集团的销售额预期,从145-155亿欧元至140-150亿欧元。

5.住友橡胶

从财报上看,住友橡胶的轮胎业务经历了一个较为顺利的上半年。

今年上半年,住友橡胶轮胎板块的营业收入达到4710.7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7亿元),同比增长9.3%。而营业利润更是飙升至97.5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1亿元),同比增长27.4%。

图片

业绩的显著提升,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的汽车产业逐渐从去年的芯片荒中恢复,使得公司原配轮胎业务有了明显好转。

加上轮胎产品价格上涨前的需求激增,也为这半年来销售额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6.倍耐力

倍耐力上半年实现营收34.37亿欧元(约为人民币270.7亿元),同比上涨7.5%。上半年倍耐力息税前利润为5.17亿欧元(约为人民币40.72亿元),同比增长7.4%,净利润为2.42亿欧元(约为人民币19.14亿元),提高了4.1%。

图片

与德国马牌一样,倍耐力将自己财务表现上的提高,归功于公司上半年18英寸以上轮胎销量的增长。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为企业创造了高价值。

同样受困于市场环境,倍耐力对于下半年市场的前景显示出了一定的谨慎,将全年收入的估值下调到65-67亿欧元。

7.韩泰轮胎

韩国轮胎巨头韩泰上半年利润也有了明显增长。

根据财报显示,韩泰2023年二季度销售额为2263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7亿元),较上年同期销售额20400亿韩元增长11%,环比一季度增长7.6%;营业利润为248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87亿元),同比增长41.6%,环比增长30%。

图片

上半年韩泰轮胎销售额约为41440亿韩元(约为人民币227亿元),半年营业利润4391亿韩元(约为人民币24亿元)。

同样受惠于汽车行业生产的恢复,韩泰的全球配套业务销量得到了提升;另外大尺寸乘用车轮胎销售比例提升,助推了韩泰销售额和利润上的表现。

在上半年的表现下,韩泰预计自身2023年全年销量将会有5%以上的提高。

8.优科豪马

优科豪马上半年营收为443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2.71亿元),归母利润为277亿日元,同比增长18.8%。

图片

优科豪马的业绩增长同样归功于高价值轮胎的销售提升,以及轮胎涨价带来的销售红利。同时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回暖大力推动了优科豪马原配业务的业绩提升。

同时优科豪马表示,上半年轮胎制造成本上升,以及经销商轮胎需求的下降,对优科豪马上半年的盈利产生了一定影响。

9.东洋轮胎

东洋轮胎二季度销售额为2654.5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3.39亿元),同比增长18.7%;归属母公司利润为291.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3亿元),同比下降6.1%。

上半年东洋轮胎销售额约为394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8.29亿元),归母利润为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

图片

其中,东洋的轮胎销售业务量有明显提升,为18.9%。

按照东洋财报的说法,出现利润下降的原因在于公司支付了1.35亿日元的额外支出用于支付赔偿金。

10.锦湖轮胎

锦湖轮胎上半年销售额达到2.00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9.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2.7%。归母净利润430.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6亿元),实现了同比的扭亏为盈。

图片

按照锦湖的分析,公司通过扩大配套市场份额、布局销售高附加值产品、涨价等举措实现了上半年盈利的增长。

同时汽车制造业芯片危机的缓解,以及同比去年轮胎生产与销售成本的回落,让企业的盈利有了环境保障。

11.耐克森轮胎

耐克森轮胎上半年营收为1.3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02亿元),同比增长12.19%。归属母公司利润395.1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6亿元),与锦湖同样扭亏为盈。

图片

耐克森表示,今年上半年业绩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全球物流的稳定、出口成本略有缓解和18寸及以上的大尺寸轮胎销售比例的提高。

总结:需求下降

企业从产品价值找利润

不难看出,今年上半年全球轮胎巨头都在面临轮胎市场需求萎缩的窘境,虽然生产成本下降、轮胎产品价格提高和上游汽车制造业的利好,让大部分轮胎巨头在营收和利润上有所收获。

但替换市场的萎靡还是让大多数轮胎巨头下调了今年的业绩预期。

此外,上半年各家轮胎企业非公路轮胎产品销售和盈利的强势,以及大尺寸轮胎对企业营收和利润的推动效果明显。

因此,对于同样陷入市场萎缩困境的国内厂商,如何通过产品升级和价格管控保证企业盈利,国外厂商的经历无疑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标签: 轮胎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