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李万里:要重新认识汽车产业

李万里:要重新认识汽车产业 | 封面故事:蜕变——中国汽车工业70年崛起路(二)


1953-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非凡的7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引进、跟随、追赶、超越到引领。这70年就是一部中国汽车人波澜壮阔的奋进史画卷,将彪炳世界汽车工业史册。致敬中国汽车工业!致敬中国汽车人!《汽车纵横》为此特作本期“封面故事”专题报道。本专题报道共8篇,今天发布第2篇,敬请关注。


站在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发展的新起点,该如何重新认识汽车产业?该如何看待汽车产业政策内在演进逻辑?企业又该如何从这些新认识和产业政策背后发现和防范发展机遇和风险?


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可以说,汽车产业每一步发展都与国家与时俱进地推出的相关产业政策分不开。回望这70年,积极的产业政策一直贯穿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在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该如何重新认识汽车产业?该如何看待汽车产业政策内在演进逻辑?企业又该如何从这些新认识和产业政策背后发现和防范发展机遇和风险?站在中国汽车工业70年历史性节点,《汽车纵横》采访了工信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

重新定位汽车产业

在国家层面,针对汽车产业推出了很多政策,做过很多事情。但现在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该如何重新认识汽车产业?李万里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层面对汽车产业做了重新定位。

70年后的今天,国家已开始把汽车产业定位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万里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在数字经济时代,是什么状态?应该起什么作用?国家已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和公共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等变成数字经济各个层面的基础设施平台。”

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李万里指出,它虽然不是专门针对汽车产业,但在数字经济时代,与汽车产业发展紧密相连。这也是制定相关汽车产业政策时将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李万里举例说,其中提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这也就意味着,在数字经济时代,汽车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是一个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平台。也就是说,国家未来出台相关汽车产业政策时将基于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

其实,在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发展历程中,国家对汽车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做出过相关定位。李万里认为,1994年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2004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两个政策都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两个政策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奠定了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基本框架。”前者确定把它当作产业来搞,汽车工业开始实行“目录”制管理,并提出“合资汽车公司外方占股不能超过50%”等;后者确定把它当作战略产业或支柱产业,并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

显然,重新定位汽车产业,顺应了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能更好地兼顾新时代汽车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需要。

紧抓产业新发力点

而在产业层面,李万里认为,新时代有两个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把能源问题作为国家发展重大问题,促进“三化”(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融合;另一方面,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完整。首先,能源结构调整政策催生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而促进“三化”融合。

李万里说:“很多政府文件都提出,中国的能源结构要调整,后来又把能源结构调整作为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在国家能源结构变化过程中,要体现汽车工业的重要贡献。”

2021年3月,国家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和生态化发展,其中提出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李万里认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和“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两个重要概念。在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方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方面,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其中,涉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这些都与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息息相关。

早在2008年,国家发布《三年发展规划(2008-2010)时就明确提出发展电动汽车。2012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2020年10月,又颁布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坚持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发布了《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等。202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它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在智能网联发展政策方面,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顶层设计。2018年12月,工信部出台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12月交通部印发了《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2021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等。这些政策和举措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完善等发挥了推动和引领作用。

李万里表示,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要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网络化高度融合,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创新和变革,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高。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坚持自主、可控、安全、完整原则,推进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李万里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要强链补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新型举国体制下,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他还指出,汽车产业层面有以下几个新发力点:“三化”高度融合,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以及车路协同。这对国家政策、行业要求都很高。

其实,2019年9月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提出,轨道交通工业要数量型发展,汽车工业要质量型发展。而要实现质量型发展,就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

显然,这些对汽车产业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企业发展应谋求新的可能

从企业层面而言,汽车产业新发力点和对汽车产业重新定位,也给企业发展创造了诸多新的可能性。

那么,怎么发展才算符合国家政策和汽车产业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李万里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思维或方式。

第一种思维:数量型发展,即保证达到一定的产销量和出口量,既要有产值,也要有利润。李万里说:“对企业而言,排名不断靠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保有量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这是一种积极发展状态。尽管做到这样很不容易,但从发展角度来说,这是‘保吃饭’的数量型发展基本思维。”

第二种思维:质量型发展。李万里说:“要确保国家实现‘30/60’国际承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此“30/60”是指2020年9月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即“双碳”战略。为落实“双碳”目标,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制订实施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双碳”战略正推动着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第三种思维:跨越式发展。“在符合国家和产业发展要求的情况下,汽车产业实现基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李万里说,“我们要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有三个过程:一是实现工业化,二是实现产业规模化,三是在盈利状态下实现市场化跨越式发展。”

除了上述三个基本层次的发展,李万里还提出,有没有可能考虑对资本市场及其结构和运作方式进行再认识。“以往我们的产业发展方式是,国家立项投资,企业逐渐积累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过去是自己出钱干事。现在,我们要不要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来发展汽车工业,因为今天企业已经具备这样的基本能力。”

其实,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的股比放开就是一种尝试。2018年,国家实施扩大开放,对汽车行业分类型进行过渡期开放。至2022年,汽车行业已全部取消中外合资50%:50%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实现了高质量对外全面开放。显然,这有利于汽车行业实现市场化的资本运作。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