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广汽三菱,走得体面

图片

文/土木

10月24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关联交易公告》,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

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计划2024年6月实现量产。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品牌之一,迄今为止,三菱汽车入华已有50个年头。2003年时,三菱汽车在国内年销量超过14万台,成为国内主流合资品牌。

图片

2012年,广汽三菱成立,前期靠着之前累积的口碑和用户,广汽三菱的发展中规中矩,但随着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广汽三菱开始跟不上节奏。从2018年开始,广汽三菱仅剩三款燃油车在生产销售。

到了2022年,就只剩下了欧蓝德。据最新数据,2023年1月至8月,广汽三菱累计销量已跌至不足万辆,说明广汽三菱在中国汽车市场几乎已经没了存在感。

图片

广汽三菱的失败事有迹可循的:第一,产品单一,车型更新迭代十分缓慢,新车型水土不服,三菱汽车并不重视中国市场;第二,广汽后来集中更多精力发展自主汽车品牌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也无暇顾及广汽三菱。

第三,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没有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会;第四,中国汽车消费已经进入年轻消费时代,三菱被新一代年轻人抛弃。

而被抛弃的三菱也只是合资品牌的一个缩影。合资品牌曾经是神话,大众丰田通用靠体量、奔驰宝马奥迪靠品牌溢价,绝对是过去十年甚至20年的主宰。

进入新能源时代,似乎不灵了,原因无外乎还是那么几个:1、合资品牌不再是先进的代表。无论是技术、营销模式、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吸引力,新能源电动车时代,传统汽车品牌似乎都成了半身不遂的患者。

图片

2、技术换市场的底层逻辑不再。没有跟新的技术,也就没有最初复制合资品牌的初心了。

3、汽车市场不再是增量。没有了汽车消费增长的红利,也注定无法养活有个车、有个标就能卖出去的汽车营销逻辑。洗牌,在所难免。

4、部分合资品牌的发展跟不上中国市场节奏了。套用哲学的观点,外因是因素,内因才是关键。它们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品牌、产品、技术都已经落后,产品吸引力无法在市场立足,新能源车联网领域的完全落伍。

目前来看,三菱及时抽身也算是明智之举,及时止损知进退,这一点上,日系投资方还是非常明智的。

图片

至于消费者最关心的售后问题,据广汽集团公告,三方股东(广汽、三菱汽车、三菱商事)经协商一致约定,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持续提供优质售后服务,同意受让广汽三菱销售公司股权,并在受让完成后增资4.5亿元用于后者日常运营。

也就是说,广汽三菱的车主朋友们不会面临“售后无门”的尴尬境地,这或许也是广汽三菱最后的体面,同时也为三菱进口车以及重回中国市场留下了一些余地。广汽三菱官网说明函也表示,重组后,将一如既往提供车辆的维修保养、零件供应、品质保修等售后服务支持。

写在最后:

眼下,新能源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这也意味着新能源化是车企间争流的必经之路,而广汽三菱的重组也再次给合资车企敲响警钟,“不变则死,变则活”或许是任何合资车企都难逃电动化时代的考验,正处在转型中的车企仍需抓紧时间跟上时代。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