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进口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宣布“反制战”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5月21日,欧盟中国商会在社交平台X官方账号发布声明,称其从“内部消息人士”处得到消息,中国可能考虑对配有大排量发动机或2.5升以上的进口汽车提高临时关税税率。


声明中强调,这一潜在举措对欧洲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都将产生影响,尤其考虑到近期美欧接连对中国电动汽车发难的背景。同时,这一调整建议体现了中国追求实现“双碳”目标和加快绿色发展的决心。


早些时候,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扭曲全球市场”、“产能过剩导致不公平竞争”等论调。那么,中国新能源产能真的是“过剩产能”吗?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源自哪里?美国炮制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


美国,采取“极端措施”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汽车出口突破522万辆,出口额突破101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出口量第一。


眼看他高楼起,欧美终于坐不住了。


5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经美国总统指示,以及该办公室研判后决定。维持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征收的“301条款”关税,对中国“目标战略产品”大幅提高关税,新规于今年8月1日生效。


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100%;对中国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的关税税率将于2024年从7.5%提高到25%,锂离子非电动汽车电池的关税税率将于2026年从7.5%提高到25%;对中国电池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7.5%提高到25%。


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欧文所著的《贸易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200年》中曾经提到,“美国制造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竞争的加剧、外国竞争的加剧意味着要求限制进口的政治压力急剧增大、美国的经济困境成为总统大选的重要议题”……


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在中国制造商的眼中,欧美市场堪比流着奶与蜜的“迦南之地”。一方面,当地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有所感知,市场开拓基础好;另一方面,欧美有着百年的工业积淀,在电动汽车这一品类上,中国车企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也有了发展窗口期。


这样的背景下,新关税真的会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吗?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对美国出口仅逾1万辆,在出口总量中占比不足1%。《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此前25%的关税税率已经起到了让中国车企业对美国市场望而却步的作用。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是唯一一家有向美国出口汽车的中国车企,出口量仅为2217辆。


因此,美国的保护更多的化为了政治泡沫。


分析人士认为,保护主义的“回旋镖”必将伤及美国自身。美方此举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严重影响美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消费者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也将损害世界经济绿色转型,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中国,打响“反击一枪”


“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始终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各领域专家也在就此开展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言献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回答“中国正考虑对大排量或2.5升以上进口汽车加征关税”问题时这样说道。


何亚东表示,“我想强调的是,当前个别国家和地区,背离绿色发展理念,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只会损害本国消费者利益,影响全球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约25万辆发动机排量大于2.5L的汽车,占进口汽车总量的32%,进口大排量发动机汽车也占中国大排量发动机汽车消费量的80%。


如果提高临时关税税率,将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影响到从美国进口的汽车。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对大于2.5L的进口汽油轿车和SUV的临时关税税率,最高可以考虑提高到25%。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反击”。


2023年5月,日本政府正式将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等23个产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经过两个月的公示期后,最新的出口管制预计于7月23日正式生效。


随后,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8月1日起实施。具体来看,镓相关物项包括金属镓、氮化镓、氧化镓等8项,锗相关物项包括金属锗、区熔锗锭、磷锗锌等6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构成半导体的重要原料,镓和锗都是新兴的战略关键矿产,均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矿产名录中。两种金属矿产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中国均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还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


今天,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质量、技术、供应链体系建设、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海外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了从“零基础”到“领军者”的角色转变。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