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英国为自动驾驶汽车立法,“事故责任”由企业承担

近日,英国正式出台一项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监管的法案——《自动驾驶汽车法案》,《法案》明确,自动驾驶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将由企业承担责任。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表示,全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在两年内在英国上路行驶。

 

自动驾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行车过程中的人为失误,但是车祸仍然难以避免,事故责任归属问题也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从以往来看,英国在解决自动驾驶汽车侵权责任方面一直比较积极。

早在2018年7月,英国便出台《自动化与电动化汽车法案》,为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配套了升级版的保险责任规则。2023年11月,英国又提出了《自动驾驶汽车法案》(草案),明确了监管机构、授权自动驾驶实体等相关主体的权责。此次出台的《自动驾驶汽车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样也是关于事故发生后的责任承担问题。

法案中明确表示:“如果发生事故,将由企业承担责任”。这意味着,在车辆由自动驾驶系统控制的情况下,驾驶员将无需承担与驾驶有关的事故的责任。根据法案,英国政府有权对出自动驾驶事故的汽车制造商处以罚款,自动驾驶汽车内的乘客将免除起诉。此外,不符合英国政府提出的安全标准的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还将受到刑事处罚。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正从测试阶段加速进入商业部署和应用阶段。业内普遍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将在2025年前后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到2035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将有一半实现自动驾驶。麦肯锡预测,到2050年之前,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将经历从各大厂商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到消费者购买自动驾驶汽车,再到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等几个阶段。

正因如此,近几年以来,欧美日韩等各国家纷纷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新立法和新监管。不过,对于搭载高级驾驶辅助的汽车出现交通事故的责任权的划分规定则与英国不尽相同。

在德国,《自动驾驶法》规定,配有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内需安装类似“黑匣子”的装置,记录系统运作、要求介入和人工驾驶等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以明确交通事故责任。如果事故发生在人工驾驶阶段,则由驾驶人承担责任;如果发生在自动驾驶阶段,或由于系统失灵酿成事故,则由汽车厂商承担责任。

在美国,关于自动驾驶汽车操作责任判定在美国全境范围的联邦法规仍在制定中,大多数立法都是由各州独立通过的。目前来看,美国大多数州既有追究司机责任的侵权责任法,也有追究制造商的责任法。如,根据德克萨斯州法律,车辆所有人应对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负责;在田纳西州,在自动驾驶系统受控制的任何情况下,制造商应承担责任;在佛罗里达州,允许具有驾照的测试人员操作自动驾驶汽车,明确车辆制造商的责任。

在日本,根据《道路交通法》修正案规定,自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有随时接管驾驶的义务,因瞌睡等原因没有按照系统要求切换驾驶模式而导致事故发生时,驾驶员将承担刑事责任,因系统错误操作等明显故障导致事故发生时,制造商将有可能承担过失。

在韩国,《汽车事故赔偿法》明确涉及L3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法案显示,凡是购买自动驾驶汽车的车主必须购买一份汽车保险,在发生事故时,首先由保险公司为车主赔偿受害者。然后,将检查自动驾驶汽车是否有缺陷,以确定汽车制造商是否该为此事故负责。

相比之下,英国的此项法案对车主和保险公司更为友好。

对于车主来说,通过让车企负责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车主可以免受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和争议的困扰,能专注于享受驾驶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通过该法案明确确立自动驾驶相关责任及保障标准。在目前的交通事故中,保险公司需要处理繁琐的索赔程序,而每一次事故都可能引发长时间的纠纷和争议。通过将责任归于车企,保险公司可以减少索赔数量和纠纷频率,提高服务效率。

至于车企,则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合理与安全性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及及时修复潜在的缺陷。不过,它可以迫使车企推出更成熟的自动驾驶方案,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进而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此外,英国此次法案的责任明确化也为技术开发投资提供了信心,这将有助于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当前,英国自动驾驶企业Wayve从软银、英伟达和微软等知名公司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继续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学习软件系统。

 

业界预计,英国政府的正式立法将在英国国内创造420亿英镑规模的相关产业。当前,英国政府已经投资了高达1亿英镑用于支持CAVs(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连接和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和实施工作,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交通工具,改变英国的交通网络,并提升交通安全性。

可以预见,如果英国的《自动驾驶汽车法案》实施顺利,将会为其他国家的自动驾驶相关法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当然,自动驾驶的发展,除了需要法律的支持之外,更需车企拿出更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