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白痴般的净零排放规则正将欧洲汽车制造商推向灭亡

气急败坏,想出尔反尔?各种话术都是为了生意,亏本了就自怨自哀

(电讯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汽车工业正面临灭顶之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匆忙制定了虚幻的净零排放目标,而现在又在闲暇时悔不当初。

诚然,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受到威胁的结局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比如大量失业和市场份额下降。但这种威胁已经真实存在,而且还在不断加剧,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决策者似乎对此完全措手不及。

如今,来自中国的“威胁”和其他许多威胁一样,不会消失。如果你愿意,可以说这是一种聪明的工业战略,但中国已经为自己做好了独特的准备,以利用零排放汽车的惩罚性目标,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轨迹,很可能会一扫颓势。

过去,中国从未有过什么汽车工业,与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同行相比也逊色得多。

因此,中国没有迎头赶上,而是有计划地瞄准下一代纯电动汽车(EV),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国家补贴,以确保设计、性能和价格的优越性。

这是一项相当大的成就,而且公平地说,中国的目的并不是蓄意削弱西方,至少最初不是这样。相反,中国的目标是跨越旧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低污染汽车时代,确保中国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并以本土产品刺激国内汽车市场。

当高收入经济体还在柴油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死胡同里苦苦挣扎时,中国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必要的供应链,如今已经牢牢控制了电池动力汽车所需的许多原材料和零部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最新车型远远领先于欧洲、日本和美国生产的任何车型,而不仅仅是在性能和价格方面。

如果说今天的汽车就像 iPad 一样在旅行,那么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也已经抢占了先机,有些人认为中国的车型在信息技术方面甚至优于特斯拉

上周,白宫亲自出马,对所有中国电动汽车征收 100 个百分点的关税,这与上世纪 80 年代里根政府对日本汽车征收的类似关税如出一辙。

在已经非常可观的关税和其他准入壁垒之上,这是斯穆特-霍利式的保护主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旨在防止歧视的规则,这几乎肯定是非法的。由于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自由贸易的既定规则再一次受到了破坏性的考验。与一个现在被广泛视为敌对势力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是否可能,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美国显然认为不可能。

就目前而言,关税针对的是一种虚幻的威胁,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到美国市场。这一决定几乎完全是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汽车工人联合会在某些摇摆州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没有人会因为恐华而失去选票。

但关税也反映了人们对绿色转型的广泛担忧,即如果要追求净零排放,就必须通过展示切实的经济效益来赢得选民的支持。

如果转型过程中的许多工作岗位和产业被认为会流向中国,那么在政治上追求低碳未来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白宫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其近万亿美元的绿色能源税收减免和补贴方案被用于中国的电动汽车。

无论如何,拜登的关税措施已经让欧洲曾经强大的汽车制造商感到恐惧。由于美国基本上不对中国电动汽车开放,欧洲和英国显然成了中国过剩产品的目标。

中国制造的汽车已经占据了英国市场近10%的份额。在公开场合,所有大型的大众市场制造商都说他们欢迎竞争,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欢迎竞争。

中国电动汽车的进攻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强大“威胁”,如果政府不紧急干预,甚至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存。

目前,中国制造商正小心翼翼地行事,生怕在欧洲招致他们在美国遇到的同样反应。

欧盟委员会正以其惯常的谨慎和勤奋的方式,试图对中国提起诉讼,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它的目标是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框架内进行。

作为向中国出口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大国,许多欧洲制造商担心遭到报复,这一事实进一步制约了欧盟

此外,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价格远高于在中国国内的价格,因此很难指责中国政府倾销

英国一如既往地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政府热衷于通过确保电动汽车尽可能便宜来限制消费者认为的净零成本。

迄今为止,电动汽车普及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过高。例如,菲亚特 500 的纯电动版要比汽油版贵 1 万英镑。为什么购买?

然而,如果中国的低价竞争最终摧毁了英国的汽车产业,那么政府也不会感到庆幸,因为英国汽车产业拥有近百万个就业岗位和 670 亿英镑的年营业额。

事实上,政府疯狂的零排放政策正在助推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该政策逐步提高了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

达不到这些要求的企业必须支付高额罚款。欧盟的要求并不像英国的 "世界领先 "目标那样具有惩罚性,但即便如此,也已经够糟了。据外界估计,按目前的销售组合计算,大众明年将面临欧盟约45亿欧元(39亿英镑)的罚款。作为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大多数中国供应商不会面临这样的处罚。

这就好像我们在追求净零排放的过程中,故意让中国禁用我们的关键产业。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没有改变其经济模式以减轻这些压力的迹象。

从结构上看,中国仍然沉迷于投资/出口主导型经济。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安全网,国内储蓄水平非常高,这反过来又抑制了消费,造成多个不同行业的产能过剩

这些过剩产能会以低价出口到西方国家。电动汽车只是其中最新的一个例子,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在国内的销售量。

然而,我们的净零排放政策考虑不周,几乎是为了让中国生产商受益而牺牲我们自己的利益,这对我们几乎毫无帮助。

这是一个尴尬的选择:要么放宽目标,要么在行业迎头赶上时需要一些关税保护。或者很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