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百度Robotaxi敢言盈利,L4又行了?


撰文 | 张祥威  编辑|马青竹


三年前,时任华为ADS负责人苏箐,曾对Robotaxi无情开炮:

“Robotaxi是最难的问题,技术上,它需要扫掉所有Corner Case……需要大量的车,绝不是几万辆车。什么时候几十万、几百万辆车,跑N年,数据告诉你可以了,才可以。”

三年后,百度明确Robotaxi的盈利时间表,年内在武汉部署千台,2024年底达到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盈利。

“我们不是空谈,也不是吹牛,这是在实打实落地的过程中,找到了路径,从路径里拆解出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果和目标。”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说。

如今,Robotaxi赛道上,国内除百度之外,还有滴滴、小马智行等L4玩家,国外有Waymo等。

余下的,或业务搁浅,或重心转移,转向为主机厂提供高阶自动驾驶方案。

高阶自动驾驶陆续上车,让L4玩家更显孤独。百度提出盈利时间表,对于L4玩家而言,犹如暗夜明星。


年内部署千台,目标明年盈利


放眼赛道,有两家公司是风向标。

一家是国外的Waymo,已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等地提供打车服务。另一家,国内的百度,已在北京、武汉等地提供萝卜快跑无人车服务。

论体验,搭载高阶自动驾驶方案的乘用车,现阶段逊于Robotaxi。

“Waymo能做到在城区数百公里接管一次,小鹏会以此为目标。下一步端到端大模型全面上车,核心区域出行体验对标Waymo。”智驾头部玩家小鹏如是说。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对于自家的Robotaxi非常自信:“华为智驾在国内确实非常领先,我们经过评测以后,百度只比它领先一点点。”

图片

但若论商业化,L4玩家的路径,不如高阶自动驾驶清晰。

高阶自动驾驶上车,正获得比亚迪、大众等主机厂认可。而投入巨大的L4,虽为乘用车提供智驾方案,但收获寥寥。发力Robotaxi,此前盈利又遥遥无期。

Waymo最新的一批无人车,搭载其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头顶、车头、车尾处搭载激光雷达,成本百万级。

2021年,百度发布第五代Robotaxi,单车成本降至48万元,比Waymo低了一半,一度难言盈利。

直到今年,百度Robotaxi商业化进程加快。

今年5月,百度第六代Robotaxi成本再次下探,采用江铃新能源的颐驰06新车,单车购买价格为20.46万元。

为降低成本,百度还为这一代车增加换电。此外,第六代Robotaxi发布时,搭载8颗激光雷达,量产时,性能不变,激光雷达数量再缩减。

推出第五代Robotaxi车时,百度算过一笔账,5年(2万小时)以上的运营周期,按照一线城市网约车司机8000元的月收入计算,运营五年的固定成本,将与网约车司机基本持平。

第六代Robotaxi的账更划算,“ 20万,分解下来每天差不多100块钱。”每台车平均每天收入100块钱,五年就可以收回整车成本。

图片

更低的综合成本,才让百度敢于提出上面的盈利时间表。

若能实现,L4走得并不慢。

要知道,高阶自动驾驶玩家中,余承东今年刚宣布,预计华为车BU在年底扭亏为盈。Robotaxi技术难度更高,百度若能紧随,将让L4的商业化前景更乐观。

李彦宏曾提到,“L2之后率先进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无论外人如何看待L4,百度要证明这条路,是对的。

剩下的问题是,Robotaxi能否真正搞定城市场景,并大规模推广。

毕竟,主攻高阶自动驾驶的头部玩家,今年刚把城市NOA落地到北上广等核心区域,仍在为“全国都能开”疲于奔命。成本下探后的百度Robotaxi,进入城市后面临的Corner Case,同样无穷无尽。


进入城市, 扫掉Corner Case


L4商业化迟迟无法落地,有诸多原因。

“我觉得自动驾驶基本上是被资本裹挟的,我们认为最终就是一个高级的辅助驾驶。我是搞战略的,看得比谁都清。我花了几万名工程师,才看出这个东西到底行不行。”去年3月,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批评无人驾驶是忽悠。

1月16日,王传福在“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再次补刀,自己指的是无人驾驶,并非智能驾驶。理由是,“现阶段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技术成熟度层面,无人驾驶都不具备落地的条件。”

图片

本月,何小鹏在“520 AI Day”接受媒体采访时,对L4分析道,“全球有很多很优秀的公司没有把L4真正落地,不仅是算法能力,还涉及工程的能力、体验的能力、全球泛化的能力,以及成本控制的能力。”

当Robotaxi翻过成本这座大山,一切才刚刚开始。要应对Corner Case,并且在更多城市量产,L4需给出技术可行性证明。

Waymo和百度部署的Robotaxi,偶尔会发生事故。

国外科技媒体报道中,Waymo不时会成为事故新闻的主角,近期还遭到NHTSA的调查。百度Robotaxi状况好些,但同样会出现事故。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安全行驶超过1亿公里,没有出现一例重大伤亡事故。不过,据陈卓透露,百度为每辆无人车和乘客购买了500万高额保险,虽然额度高,但实际出险量很低。

“城市级的部署,会带来更多的场景需求,复杂道路、早晚高峰、密集交通等一系列的风险,需要在技术上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徐宝强说。

Robotaxi向更多城市推广,还涉及到地图成本等问题。

主攻高阶自动驾驶的玩家,选择的是“重感知、轻地图”。而百度等L4玩家,既重感知,又重地图,离不开更新成本昂贵的高精地图。

“对于L4级别自动驾驶而言,要达到99.99%以上的成功率,高精地图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之一。”百度自动驾驶技术专家黄际洲曾表示。

图片

徐宝强说,“百度Robotaxi进入城市,首先,需要获得整个城市的地图;之后,做好相应的运营准备,如车辆整备等前期工作。”

这张图,便是Apollo自动驾驶地图。

针对高精地图更新成本高的问题,百度的做法是,提升高精地图的智能化生产能力,做到在精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持续地降低成本。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能像高阶智驾那样,采用实时感知的方式建图?

“L4级别自动驾驶的终态是去掉车上的安全员,这对地图其实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分析,百度发现,单靠实时感知无法满足自动驾驶的高安全要求。”黄际州如此解释。

一家国内智驾公司的高管曾在私下直言,“特斯拉的Robotaxi(实时感知)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国内基于高精地图的L4,技术逻辑上不成立。”

闯过高精地图这一关后,L4公司还要不断完善大模型的应用。

从基于规则,到深度学习,到端到端大模型,自动驾驶的算法演进相当迅速。

百度方面称,第六代Robotaxi采用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以此为基础,完全具备了城市级自动驾驶的技术能力。

大模型涉及数据、算力,千台Robotaxi部署完成后,如何与高阶智驾的乘用车比拼能力迭代速度,是L4闯关城市后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

‍‍‍‍‍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百度当天的全无人打车订单量超过6600单,行驶超过10万公里。而人类司机开车,正常情况下,每年大概行驶1万多公里。

数据维度上,Robotaxi正更快积攒经验,也会让驾驶更安全,这是L4的逻辑。

百度对Robotaxi有执念,并基于此做了许多探索。也许在百度和李彦宏看来,研发L4的Robotaxi是更有挑战、更科技范儿的事情。

只不过,L4此前始终无法落地,也让投身于此的许多科技公司估值大减。

直到百度推出20万级的产品时,主打跨越式的L4,终于可以谈论盈利时间表,这值得自动驾驶赛道鼓掌。

能够盈利,说明业务模式跑通,可以更长久地发展下去。

近期,小马智行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滴滴与广汽埃安成立合资公司,均剑指Robotaxi量产。马斯克最近也宣布,今年8月将推出Robotaxi,Robotaxi赛道逐渐热闹。

期待百度在Robotaxi赛道加速前行,打通武汉的城市场景后,将无人驾驶撒向更多城市。


标签: Robotaxi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