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雷军“膨胀”了


雷军

文 王伟

摘要:小米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5月23日,小米集团在第一季度财报中披露,小米智能电动汽车Xiaomi SU7系列累计锁单量达到88063辆,截至2024年5月15日累计交付新车已达到10000辆。在当晚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的目标是确保今年交付10万台车,并挑战交付12万台车。

消息一出,业界震惊。

要知道,不久前,小米CEO雷军刚公布了小米SU7发布后首月交付的成绩。

截止4月30日,小米SU7的4月交付量达7058台。

同时,小米SU7累计锁单量也达到了88063台。据雷军介绍,预计5月底开始交付小米SU7 Pro版,6月的月交付将超过1万辆。

谁知没过几天,雷军再次给自己“上发条”,定下了年交付12万辆的目标。

难怪有网友调侃说:雷军这是“膨胀”了。

玩笑归玩笑,不妨认真分析下,小米的目标会否过于激进?小米汽车能完成这个交付目标吗?雷军还有哪些撒手锏?

一、底气十足

迄今为止,造车新势力当中最快完成10万辆交付目标的是问界,用时15个月。如今,按照小米的新目标,等于是不仅将突破这个记录,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

毫无疑问,“从小卷到大”的小米,又有了当时其入局手机行业、颠覆行业格局的姿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之际,加速着行业变革。

小米提升今年交付目标的原因之一,是它希望借此解决交付周期的问题。这是目前很多消费者在小米SU7和其他车型之间犹豫,不敢下订的最大阻碍。

也有机构投资者认为,在小米SU7发布后,投资者对小米热情高涨。眼下投资者对小米关注的重点,在于它汽车的订单、交付以及单车售价,这是评估汽车业务估值的重要指标。从目前股价来看,今年10万辆的交付目标已按照较高的市销率,已经反映到市值当中。

自小米在3月12日官宣小米汽车上市发布时间起,小米集团股价已上涨超36%,市值增长超1120亿元。当前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情已较两三年前大幅消退,小米需要讲出新故事,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从目前用户反馈的交付周期看,即便小米SU7 Max版本等车型交付时间有所提前,但现在下订用户,普遍交付周期还在30周以上。

如前所述,小米方面计划在今年6月,小米SU7单月新车交付量要超过10000辆。为达成这一目标,卢伟冰表示,已经准备在6月双班生产,小米汽车工厂产能全力提速,基本可以做到比锁单时App给出的时间略有提前。

当然,双班生产还只是权宜之计,接下来小米汽车产能还有待二期工厂落地,以及更多新车型的上市。

小米位于北京亦庄的工厂共分为两期,一期目前已经投产,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5万辆;二期今年正式动工,2025年完工。

小米管理层也在业绩会上透露了另一个关键数据,即目前的订单结构,这关系到小米目前的单车售价数据。卢伟冰表示,Max 版的订单占比意外地高达40%以上,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对这一型号的极高热情。小米 SU7 的颜色选择中,雅灰、霞光紫、海湾蓝和橄榄绿尤为受欢迎,尤其是霞光紫,订单占比达到了二十几的百分点。


卢伟冰认为,小米 SU7 的用户群非常广泛,从苹果用户到女性车主,再到BBA(宝马奔驰奥迪)的忠实用户,在吸引着各种背景的消费者。他提到,超过一半的苹果用户选择了小米 SU7,而女性用户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显示出小米汽车的市场魅力。

二、智驾提速

小米在销售与整车制造上的成绩刷新记录后,雷军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至智能驾驶。

5 月 18 日,雷军驾驶小米 SU7 Pro 进行了高速、城市 NOA 的直播首秀。直播中,雷军辟谣了小米将与第三方合作视觉方案的传言,雷军表示“我们自打一开始就立下目标,小米所有的智能驾驶要自己研发!”

“由小米自己研发智驾,每年的成本就超过 20 亿元,投入是巨高无比的,在国内很少有从头到尾全部自研的厂商。敢不敢全部自己做高端智驾,这也体现了公司有没有成为智能驾驶领航者的雄心。”雷军在直播中两次喊话招人,公开询问是否有智驾大牛愿意加入小米。

电话会议上,对于业界关注的小米汽车智驾方案,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智能驾驶采用了全链路自研方案,由叶航军博士领军,目前团队规模超1000人。

本月底,小米汽车将开始向Pro、Max版本推送城市NOA功能,首批预计会开通10座城市,到今年8月份还将解锁更多城市。小米也表示,要在智驾方面,继续加大预算,仅今年,就要投入15亿。

更劲爆的消息是,前图森未来中国CTO王乃岩将加入小米汽车,向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小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汇报。媒体向小米相关人士进行了确认。此前,王乃岩主导图森未来中国的研发与管理工作,同时负责L2级辅助驾驶、L4级自动驾驶方案的开发落地。王乃岩的加入,是小米智驾技术提速的标志性信号。

卢伟冰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小米确实有其他车型在开发中,但目前公司精力全部在小米SU7交付上面。关于新车型的详细信息仍然是高度机密,现在不是公开的时候。

虽然目前细节仍然保密,但市场上已经有关于小米第二款和第三款车型的各种传言。

据此前爆料,小米第二款车型是SUV,以前是一款纯电车型,如今已吸取了理想MEGA的教训,改成了增程车型,对标车型为理想旗舰L9。整体设计可能有点类似保时捷卡宴,预计售价应该会低于理想L9,随后再推出中型SUV。

三、收入暴增

汽车之外,小米的其他业务进展也不错。

小米集团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收为755亿元,同比增长27.0%;经调整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增长100.8%,双双创下季度新高。

在手机、IoT和互联网三大主营业务全面增长及高端化战略的带动下,小米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双增长,业绩增长进入快车道。

智能手机业务方面,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60万部,与2023年一季度的3040万部相比增长33.7%,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小米集团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布局成效显著,中东、拉美、非洲、东南亚等重要市场均保持稳定扩张趋势。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按照智能手机出货量计算,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15个季度排名前三,市场占有率达13.8%。小米一季度在全球56个市场排名前三,67个市场排名前五,其中,中东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二,市场份额同比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至20.9%;拉美、东南亚、非洲等区域排名稳居第三,市占率分别达15.3%、16.5%和10.6%。

在出货量增长的带动下,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分部营收为465亿元,同比增长32.9%,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增长。

小米集团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一季度营收为204亿元,与2023年一季度的168亿元相比增长21.0%。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数达到7.86亿,同比增长27.2%;2024年3月,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4.0%至8910万。

同时,一季度,小米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6%;互联网服务营收同比增加14.5%至8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财报中,小米集团介绍,这得益于用户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3月,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58亿,同比增长10.6%。其中,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60亿,同比增长9.7%。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近日在业绩会上表示,2024年是小米生态升级年,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把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扩张到2万家,并且优化门店位置选择,增大店面面积。

四、结语

小米过去对消费者的洞察,打造出了让消费者青睐的产品,这些能力又在流量带来的乘数效果下不断放大,并转化为具体的订单量。但包括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的经历也表明,造车新势力成长不易,在成为行业巨头的路上,还有重重困难需要它去突破。

好在小米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作为一个造车新势力,小米有着“蔚小理”所不具备的资金、产业实力,这让它能够相比其他新势力跑得更快。但当雷军决定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用小米品牌来造车起,也决定雷军在造车之路上必须别人走得更稳。否则,也会影响到小米其他业务。

好在雷军还有卢伟冰、许斐等与他一路通行的管理层、团队,让他能在带着小米汽车打硬仗的同时,后方依旧稳固。接下来,则是小米迈过一道道坎,在销量上不断突破。

雷军“膨胀”了吗?至少他在推动者小米,在成为全球前五车厂的路上,加速疾行。

标签: 雷军 小米SU7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