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生成式AI上车,前路几何?

6月7日下午,“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软件定义汽车与生成式AI上车的前沿瞭望环节备受关注。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I总工程师杨鹏,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新,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重庆长安科技软件集成总监谢乐成,北京辉羲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章健勇,南京仁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党伟光等6位嘉宾,在北京一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汽车事业部总裁宁述勇的主持下,围绕生成式AI的上车对车企和消费者的现实意义、中国在生成式AI上车应用方面与世界的差距、数据安全与数据隐私的边界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互动和思想交锋。

 

 

杨鹏:AI加速汽车研发

 

 

杨鹏指出,阿尔特在AI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为汽车研发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公司的核心目标是利用AI技术,加速汽车的研发设计过程,实现快速且高质量的汽车设计。

目前,阿尔特通过构建整车研发的数智化架构,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确保了设计的精确性和用户满意度。在产品定义阶段,阿尔特运用AI大模型,结合用户体验和性能,进行智能化的产品定义。这种多模态的信息处理方式,能更准确地捕捉用户的需求和感受,从而设计出让用户真正满意的汽车。

为了实现研发工作流程的智能化,阿尔特将整个研发过程拆解为数百个小型专家模型,每个模型都代表了汽车研发中的一个专业领域。这种拆解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还使得每位工程师都能通过数智分身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阿尔特还与世界顶尖的工业软件企业,如西门子、英伟达、字节和华为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整合这些合作伙伴的技术资源,阿尔特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先进的解决方案。最终,阿尔特的目标是实现数智孪生,即在数据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知识流,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工作单元。这个工作单元由人类工程师、数智工程师和数智工具套件共同构成,将在未来汽车研发设计中发挥关键作用。

 

余新:软件赋能驾乘新体验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日益成为行业焦点。余新强调了软件在实现个性化需求和快速技术迭代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推进,传统的硬件迭代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软件定义汽车则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余新强调,硬件的发展决定了智能化的上限,软件则为硬件注入了生命力。为了突破这一限制,光峰科技不断推动硬件技术的边界,把硬件产品用软件联系起来,最终给市场和消费者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解决方案。尤其在车载显示和照明方面,光峰科技正在将激光显示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以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和情感连接。

激光显示技术以其卓越的亮度、色彩表现和成本效益,被视为未来汽车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的LED和LCD技术相比,激光显示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保持了硬件的紧凑性和成本效益。光峰科技的ALPD技术是一种高亮度激光显示技术,能够产生红、绿、蓝三原色,实现高质量的彩色显示。这项技术不仅满足了车规的严格标准,还因小巧的尺寸和高亮度输出,非常适合车内空间有限的环境。

余新介绍,通过这些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光峰科技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了如升降大屏这类的创新产品,不仅提升了汽车的功能性,也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积极响应,激光显示技术将在汽车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王晓刚:生成式AI带来巨大变革

 

 

王晓刚指出,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改变人机交互方式以及连接世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对规则编写的依赖,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正致力于通过先进的大模型技术,推动汽车行业从智能汽车1.0向超级智能体的转变。王晓刚指出,商汤科技的“日日新大模型系列5.0”,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上实现了定制化落地和服务。目前,商汤科技的业务涵盖AI云基础设施的开放、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以及端到端多模态融合智能座舱大脑的研发。特别是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通过一张网络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极大提高了自动驾驶的适应性和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

此外,商汤科技的多模态融合智能座舱,结合了大模型和生成式AI,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和文字与自动驾驶系统进行交互,进一步提升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公司基于大模型的产品矩阵,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体验。这也预示着,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将带来技术和产品体验上质的飞跃。

 

谢乐成:生成式AI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谢乐成认为,生成式AI的应用对车企而言,意味着研发效率的提升,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安汽车在代码生成和虚拟数据生成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通过丰富和完善数据,提高了研发和试验验证的效率。对消费者来说,生成式AI将带来更高效的驾驶体验,实现“一心他用”和“一心多用”的目标,即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用户可以在驾驶过程中进行其他活动,如获取信息或进行工作。

谢乐成指出,尽管中国在AI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开放性、算法的原始创新以及算力的闭环支持上。他强调,中国在场景创造方面具有优势,这为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讨论生成式AI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谢乐成介绍,长安汽车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探索。公司坚持在不使用用户数据的前提下进行云端学习,以确保用户隐私的安全。同时,大模型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数据清理和流程体系建设,以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

谢乐成还提到,长安汽车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如启源E07,将具备硬件和软件的可变性与可升级能力,集成了上述大模型技术。这不仅预示着AI技术的未来发展,也标志着这些技术已经走进现实,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章健勇:用创新计算平台服务智慧出行

 

 

章健勇介绍,辉羲智能作为一家专注于高阶智驾芯片与计算平台的初创公司,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推动前沿算法和数据工程,以实现先进智驾量产解决方案。公司的研发团队拥有近300名成员,分布在AI芯片、半导体和算法量产领域,具备丰富的车规高性能芯片量产经验。辉羲智能的愿景是通过创新的计算平台服务智慧出行,其核心理念是利用数据闭环定义芯片,以适应不断演进的算法架构。

章健勇强调,特斯拉的FSD展示了一个高门槛的可扩展能力,从训练到算法再到自研芯片,形成一个完整的链路。面对国内市场的挑战,如车型多样性和快速迭代的传感器系统,辉羲智能认为,通过芯片、算法和系统的协同设计,可以实现可持续的闭环。这包括利用中国工程师的创新执行能力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采用轻地图路线来减少传感器成本,以及在算法模式上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目前,辉羲智能推出了两款芯片产品——Huixi R1Max和Huixi R1Pro,它们共享相同的架构,以适配相同架构的算法牵引。同时,公司还致力于支持城区NOA的扩城之路,通过BEV+Transformer时序感知模型框架,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客户高阶量产方案的数据闭环开发,旨在降低高阶自动驾驶开发的成本,尤其是在数据采集、标注等方面。

 

党伟光:车载芯片技术革新优化成本效益

 

 

党伟光指出,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车载芯片作为核心技术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仁芯科技以高端高速的芯片产品,满足了自动驾驶和自动座舱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严苛要求。公司不仅在技术上采用先进的22nm车规工艺,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在产品性能上实现了微秒级的自适应调整,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党伟光介绍,仁芯科技的产品策略注重差异化,旨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整车企业的效益。如仁芯科技的发射端芯片设计能够减少高清摄像头所需的芯片数量,而在接收端,仁芯科技的芯片能够支持更多的摄像头接入,从而减少整车企业在控制器上的芯片需求,显著降低了成本。

此外,仁芯科技对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视也体现在其获得的多项认证上。目前,公司的产品已经通过了设计流程最高等级的认证,并在产品功能认证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仁芯科技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三方EMC测试和整机环境测试,进一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标签: 几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