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二轮考古学:雅马哈YZF-R6编年史1-为赛道而生

​这是开始新的篇章之前说几句话,作为对于一些评论的回应:中国摩托车没有文化只有圈子,而且这个圈子带有强烈的鄙视链色彩。

进口的鄙视国产的;贵的鄙视便宜的;六缸的鄙视四缸的;四缸的鄙视双缸;双缸的鄙视单缸的;单缸的鄙视电动车;电动车谁都鄙视。

摩托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装X的工具,或则另一种社交名片。骑的时间长不代表会骑;车贵不代表懂车;车多...嗯...证明你是个二手贩子...

如果你想玩摩托,自己玩就好了。没必要为了某个身份认同强融进某个圈子。说到底摩托车就是个能让自己快乐的交通工具,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就好。

好了,不扯了~今天我们开个新篇:说说雅马哈R6

1994年,也是当时日本四大家的仿赛内卷大战的尾声时期。雅马哈突然发布了这么一款YZF600R ThunderCat车型。

雅马哈很少像铃木那样给自己的车在车型名称后面再加个名字的,这款车一看就不简单。

而这款车也就是之后雅马哈中级跑车的绝对主力R6的先祖。

这款车虽然拥有锋锐的外形,但动力单元和骑乘三角设计依旧比较保守,没有过于追求极端的运动化体验。

它的驾驶位置相对舒适,没有像赛车那样过于前倾,可以说是将运动性能与旅行舒适性得以平衡。

虽然当时600cc级运动型车款在欧美地区大热,赛事活动也随之兴旺发展,但雅马哈却没有将YZF600R全面催化为极致运动型跑车。

主要是因为当时雅马哈对于该级别运动车型的定位理念与主流市场存在一些差异。

雅马哈当时对于仿赛跑车,特别是中大型仿赛跑车的的看法独树一帜!他们认为中大型仿赛跑车应该保留适度的舒适余裕,因此并不赞同将超级跑车打造得过于极端纯粹。

这一设计理念或许受到了当年日本反暴走族的三无运动的影响,事实上在70年代后期的欧洲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社会议题。作为一家在欧洲颇受欢迎的车厂,雅马哈自然要对这类问题有所权衡。

因此,当年的雅马哈在设计层面上比本田还要中庸。这种设计理念同样适用于中量级车型,结果就是YZF600R成为了一款既拥有高速性能又具备舒适骑行姿势的中量级运动旅跑车。

顺带一提的是,如今已经成为雅马哈品牌标准色的那个的流光溢彩蓝首次出现在公路运动型车型,就是这部YZF600R Thunder Cat了。

让人有些出乎意料,在雅马哈彻底颠覆运动理念之前,他们最后一台保守设计的车型,竟也是首款穿上了具有创新代表意义的标志性蓝色车衣。一转疾风,顷刻云涌,这份契合巧合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撩拨心弦,热血沸腾!

在之后的几年里,雅马哈突然就对运动车型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第一代的YZF-R6(5EB型号)所彰显的非凡性能。

虽然大排量的YZF-R1先期面世,在日本曾引发一阵狂潮,但实际上,R6在剑走偏锋的锐进程度上,却更甚一筹。

其中缘由,实在来自一种奇特的内部竞争心理:尽管两款车型的项目设计团队虽然有一些交集,但是彼此之间存在剧烈的较劲之心。

R6的设计团队如此自诨即便R1能让你品尝到七成的狂放乐趣,那我R6定能让你尽兴百分百!

R6的设计团队确实说到做到了。

当时这款车无疑是巅峰之作。搭载120马力、13000转的顶级引擎,采用铝制双体管车架,车重仅169公斤,堪称素车即赛车。它比同门师兄更早采用了风道增压系统。

而当时非常巧合的是,在R6上市的同年,当时欧洲风靡一时的600cc级别赛事被升格为世界锦标赛的一个组别。

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这么一来,YZF-R6无论在平民市场还是赛场,无不备受青睐,更是连续三年一路过关斩将,摘得世界冠军宝座,可谓凯旋而归。

雅马哈R6这款车可以说是从这第1代开始血管里就流淌着赛车的基因。

而这种激进的赛道风格,被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下一个篇章我们就来说说上市于2001年的第2代R6~

标签: 赛道 R 雅马哈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