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谁天天抱怨太卷,谁最先下牌桌

“太累了,真的太累了。”

“多久没休息了?”

“快要连续上班一个月了。”

“都一样。”

图片

此刻的国内车市有多内卷,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的亲历者自己明白。文章开篇的一段对话,则来自于我与某位主机厂的友人。

如果说过去的2023年,整个行业在竞争之余,还让人有一定的调整机会,那么正在进行中的2024年,一轮轮刺刀见红的厮杀,令人感到无比窒息,几乎没有犯错的余地。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最近位于很多公开场合,不妨有车企大佬,亦或是媒体老师,站在各种各样的维度,一次又一次吐槽不断恶化的现状,一遍又一遍呼吁不要过度的内卷。

可扪心自问,有用吗?

反正就个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当电动化的潮水变得愈演愈烈,旧秩序被推翻,新规则在重塑,国内车市必然会内卷下去,而且是程度更加猛烈的“大卷特卷”,直到格局划分完毕。

在此过程中,天天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很有可能像是文章标题写到的,成为先下牌桌的存在。而真正试图有所作为、留到最终决胜局的车企,首先应该学会的就是“闭嘴”,用实打实的行动说话。

至于接下来的内容,将分别聚焦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基于“内卷”聊聊我的两点发现与思考。

好产品,才是根

并不是杜撰,当“过去是没钱买BBA,现在是没钱才买BBA”的调侃萦绕耳边,当南北大众为了维系销量体面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当丰田全新一代凯美瑞双擎推出不久便降至14.98万元起售,当你花20万元甚至能够入手一辆路虎发现神行……

图片

不得不感叹,国内车市变天了,合资品牌崩盘了。

顺势,不禁想起一段屡次提及的判断:“在这波枪林弹雨中,最先岌岌可危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之后便是坚持性价比路线的韩系、美系,接下来主打经济低耗的日系会遇到大麻烦,德系因为BBA与大众的存在,则是血量最厚的存在,可仍远不复当年之勇。”

由此翻看截至5月的大盘数据,合资品牌位于国内车市的总份额,已经萎缩到只有45%左右,并且还有继续走跌的趋势。

那么,为何它们不能打了?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曾经身处传统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与定价权,完全是在舒舒服服躺着赚钱。自主品牌所谓的攻势,更像是在“挠痒痒”,掀不起太大的波澜。

可进入到智能电动车时代,随着5月零售新能源渗透率逼近50%大关,合资品牌猛然间发现“弯道超车”不再是一句口号,自主品牌崛起的速度远远超出预期,后者完全在用一种摧枯拉朽方式,朝着它们固守的腹地猛攻。

图片

从轿车市场,到SUV市场,再到MPV市场,之前引以为傲的“利润奶牛”,纷纷被无可奈何的拉下神坛。当然,望向更深处,自主品牌综合能力的越来越强,则是造成如此局面最本质的原因。

上周,分别深度试驾了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红担当”小米SU7标准版,以及公司刚刚购入的全新一代本田雅阁PHEV尊贵版。前一辆官方售价21.59万元,后一辆官方售价23.88万元,你猜结果怎么样?

无论底盘质感、动力储备,还是智能化体验、舒适性配置,都很笃定的认为小米SU7标准版做得更加出色。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认为我是在故意“踩一捧一”。

对此,并不想反驳什么,还请大家有机会去亲自体验一下。届时,相信很多人将会明白那种感受。而眼下,单论很多主流细分车型,自主品牌对于合资品牌实现了多维度的超越,就是毫无争议的结果。

总之,身处内卷的国内车市,请铭记:“好产品,才是根。”只要够强,消费者一定会掏出真金白银买单。

合资品牌崩盘,要怪就怪自己。 

做一道,算术题

“先上桌再说!你现在只是观众!与其提升自己,不如拉扯他人?”

今年,与合资品牌的同病相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之间的关系更像是 “剑拔弩张”。本段开篇几句意有所指的凶狠喊话,则来自于账号名为“小迪快报”的微博。

图片

十分微妙的是,就在同一天中午,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刚刚位于朋友圈刚刚发文表示。

“近期,我们收到多方提醒,某车企在使用黑公关手段,对我司的品牌及产品进行贬低、拉踩和恶意诋毁。我们现向广大网友及社会各界,征集黑公关有效线索和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聊天记录、录音录像、邮件、合同、费用支付等信息,只要能明确指向相关个人、黑公关广告公司或有关车企,我们将整理上报。”

上述接连信息量满满的输出之间,不禁引人遐思。而比亚迪口中抨击的主角究竟是谁?相信处在一线的吃瓜群众各有各的答案,文章就不在具体点名。

而作为旁观者,想说的是:“因为国内车市的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自主品牌之间的针锋相对将会屡见不鲜。”

为了分得更大的蛋糕,为了抢夺更多的红利,哪有什么和和气气的岁月静好,只有明明暗暗的杀人诛心。

而就在本周,据报道,国内自主品牌继续创造着里程碑时刻,去年位于全球市场上的销量,首次超越了美系品牌。

图片

具体来看,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共售出新车1340万辆,成功超越了以福特、雪佛兰为代表美系品牌的1190万辆。

尽管日系品牌凭借共售出2360万辆新车的表现,保持着绝对的遥遥领先,但我们有十足的理由相信,自主品牌会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奋起直追。

而将上述数据进一步拆分,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2023年,美系品牌的1190万辆新车中,本土销量530万辆,国内销量150万辆,欧洲销量90万辆,全球其他国家420万辆。

2023年,日系品牌的2360万辆新车中,本土销量460万辆,国内销量360万辆,欧洲销量180万辆,印度销量200万辆,亚洲其他国家销量200万辆,美洲及其他南半球销量400万辆。

反观自主品牌的1340万辆新车中,本土销量1000万辆,海外销量340万辆。

我们想要超越日系品牌,拿下全球销冠,抛开地缘因素的制约,怎样尽可能多的吃下美系、日系包括德系品牌位于国内市场的份额,以及它们在部分欧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包括南美国家的份额,则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粗略估计,国内自主品牌位于本土的销量至少应该再提升500万辆左右,位于海外的销量至少同样应该提升500万辆左右。

也正因如此,内卷的同时,外拓不能落下。毕竟,只有这样,来之不易的弯道超车,国内车市的疯狂内卷,才更有效果与意义。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