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添加图片
结论: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判例的解释,对于在交通事故中被认定为全责的职工,一般情况下不能被认定为工伤。特别是涉及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如果职工负有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则不能认定为工伤。但在工作当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若符合其他工伤认定的情形,则仍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分析:
《工伤保险条例》是处理工伤认定的核心法律依据。根据该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特别地,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由此可见,认定为工伤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非本人主要责任”[1]。
司法判例【(2019)青01行终12号】中明确指出,如果职工在交通事故中被认定为负全责,则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关于“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要求,该职工无法认定为工伤。因此,若职工在交通事故中负全责,通常情况下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同时,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第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也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认定的标准。工伤认定中的“非本人主要责任”事故认定,应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铁道等部门或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为依据。
具体而言,如果公安机关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明确指出职工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则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和司法判例,工伤认定机构应受此认定的拘束,并认定该事故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在【(2019)豫08行终266号】案例中,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被认定为自身原因导致事故,因此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尽管上下班途中负全责的交通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但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或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即便负有责任,如不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排除情形,如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等,仍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例如在[2][8]中提到,即使职工在工作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全部责任,但若符合其他工伤认定条件,仍可认定为工伤。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中若职工被认定为全责,则在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一般不能被认定为工伤。但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或因履行工作职责发生的交通事故,应视具体情形进行工伤认定。
三、参考法规1.《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法条沿革
2010-12-20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003-04-27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第三条
三、“非本人主要责任”事故认定应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铁道等部门或司法机关,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组织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为依据。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在认定是否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本人主要责任”、第十六条第(二)项“醉酒或者吸毒”和第十六条第(三)项“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时,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除外。
前述法律文书不存在或者内容不明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就前款事实作出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其提供的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审查。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故意犯罪”的认定,应当以刑事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结论性意见为依据。
4.《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法条沿革
2010-12-20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2003-04-27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