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添加图片
在刚刚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全球知名综合性化工制造商旭化成集团携多款创新成果亮相,并发布全新含乙腈(AcN)电解液。同时在该展台上,旭化成集团还邀请了诸多行业专家学者举办了以“电池&电解液的发展与革新”为主题的研讨会,与电池、电解液领域的专家实现了近距离沟通,以积极寻找旭化成新型电解液技术合作机会。
左起分别为:李国华、饭塚裕人、张翼、梁伟路
由顶皓新材首席技术官兼研究院院长李国华博士担任研讨会主持,来自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翼与来自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研总院电解液开发部的梁伟路分别分享了当下电动车及动力电池领域的行业现状及共创趋势,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发展趋势。
根据野村综研的报告,目前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不断扩大,而在这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电池制造商在规模扩展方面领跑行业。同时,自2021年以来,具有高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在中国市场的装载量不断增加,欧美等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在其车型中逐渐增加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例。
虽然国内新能源市场渗透率持续走高,但在面对出海问题上仍有多重阻碍,根据野村综研(上海)的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欧美等市场在贸易、低碳等方面陆续出台的政策,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入欧美市场,进而限制了中国产业链的海外发展,所以一些中国电池材料制造商会选择与外资企业在资金、开发经验和销售方面进行合作,并将合资企业和生产基地转移至第三国,以避免政策带来的不利因素。
来自野村综研(上海)的张翼指出,日本企业在关键设备改进型创新方面拥有诸多行业优势,同时以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主导型的商业生态系统也十分完善。而国内在社会实践的领先型创新项目众多且市场庞大,同时水平商业生态系统也发展迅速,两国的优势各有所长,具备高度互补性,有望通过合作创新,共同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国轩高科也指出当下锂离子电池和电解液面临的挑战主要源自应对超快充时的热失控和热管理难题,使用高安全的电解液可能会是接下来在纯固态电池大批量装车前的最优选择。
旭化成株式会社 研究·开发本部事业创造推进部饭塚裕人博士
随后,旭化成株式会社 研究·开发本部事业创造推进部饭塚裕人博士也分享了旭化成在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创新成果——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离子导电性电解液:含乙腈(AcN)电解液(下称:AcN电解液)。
根据介绍,与传统电解液相比,AcN电解液具有高输出、极速充电、高容量、优秀的低温性能等优势,从而使电池组的尺寸进一步缩小,电极膜也得到了加厚。而在这其中旭化成集团以AcN作为电解液溶剂时,锂离子的传导效率获得了极大提升,同时通过电极和电解液界面控制技术,提供更优秀的耐久性能。
根据实验数据,在使用AcN电解液后,其低温性能和高温耐久性能都有显著提升。与传统电解液相比,在零下40℃的条件下,相对电池容量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在60℃的环境下,电池容量维持率也比传统电解液拥有超过10%的提升。
在旭化成看来,在使用加高电极的膜厚化和高密度化后,可以显著提升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配合AcN电解液,可以显著弥补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及恶劣环境下性能表现不足的问题。同时在未来,该种电池也可以替代目前车辆上普遍使用的12V铅蓄电池,以减少铅的使用。
在谈及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时,几位业内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预测。首先固态电池将会是未来5-10年的一个主流研究方向,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的推出,固态电池目前仍旧在循环寿命、稳定性方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摸索解决。而从行业来看,目前日本和美国在该领域仍然是具有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主要归结于材料、设备和工艺三位一体的产业规模,但待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后,一旦开始规模量产,国内的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此外,对于目前新能源市场主流产品均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这一现象,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因为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突破,同时随着超快充技术的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在解决发热等问题上会比三元锂电池更具优势,加之锂矿和电解液的成本持续降低,导致磷酸铁锂在近期会成为多数品牌的装车首选。
在谈及旭化成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饭塚裕人博士也表示旭化成一直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已经与国内多家电池厂商进行了合作,同时也希望随着突破性含乙腈(AcN)电解液技术的推出,可以加速在电解液研发领域的模式转变,并推广和授权给全球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帮助各家电池厂商降低成本,力争在2025年量产,并使电池系统的轻量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